張學勤:建議建立生態項目配套資金投入機制

2015年03月13日 11:58:33 來源:新華網

2015年3月13日,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森工集團董事長張學勤做客新華會客廳。 新華網 李江 攝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  按照國家林業局規劃,自今年4月1日起,內蒙古森工集團將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至此,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長達60余年的採伐生産作業就此畫上句號。

    實際上,作為全國最大的國有重點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在轉變改革的過程中難免會面臨到一些問題和挑戰。

    “今年是我們林業改革的關鍵之年,又是實施天然林全面停伐的第一年,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後,就要全部放下我們幾十年的採伐方式,結束這個歷史,真正從“砍樹人”變成“看樹人”。這也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也是一個艱難的轉型。”3月13日,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森工集團董事長張學勤做客新華會客廳時説。

    “在困難方面,需要國家從政策層面給予更大的支援。”張學勤坦言,“隨著國家對生態的重視,利好政策越來越多。就如習近平總書記説的,人們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這種對生態的渴望,這種對生態的需求。需要國家給我們什麼樣的支援呢?”

    張學勤介紹,過去,公益性投入的生態項目配套資金大多數是靠貸款,比如棚戶區改造這個民生項目,共規劃是152600戶,除了企業自身配套、義務勞動以外,更多依托的是貸款。歷史形成的金融債務,在木材轉型以後面臨的困難就需要國家給予支援,把因為生態保護,公益項目的配套資金形成的債務應該給予減免,因為我們沒有償還能力了。

    “林區棚戶區改造是典型的公益性事業,我們這個企業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責任,棚戶區改造不能像城市那樣,騰空的土地搞商業性開發,有了回報,可以去經營,我們林區這些棚戶區,從深山老林裏面搬出來以後,為了擴大森林面積,空地上都造上林,沒有商業開發價值,而是把它恢復到植被,恢復到生態上。那國家在金融債務減免方面應該認真的研究,給予解決。”談及林區棚戶區改造,張學勤這樣描述。

    張學勤認為,再一個制約就是林區今後生態項目配套資金沒有來源了,像森林保險、生態項目建設企業配套這一塊,國家應該給予全額投入,建立一種穩定的、長效的投入機制。

    此外,包括林區的道路在內,林區職工群眾的生産生活設施還比較差,這個方面也受到制約。“國家應該反哺林業,保護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我們這些人做著艱難的付出,做出這樣的奉獻,國家在基礎設施改善方面要解決這方面的困難。從大方面要想真正保生態,提高我們的生活水準,也要強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管理部門,像國家林業局的職能要給它加強,職級要給它提高。因為生態文明建設基礎性工作都在林業上,這樣的話,更有利于統籌和加強對林業的管理。”

    在張學勤看來:“艱難轉型過程中遇到困難,一方面需要國家支援和投入,一方面我們自身要發揮我們的能動性,要創新改革,要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經營管理模式,發揮我們最大的潛力,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搞綠色轉型。”

     更多訪談內容請點擊——新華網全國兩會特別訪談:張學勤

[責任編輯: 陳相樂]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000111463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