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思考、責任——全國政協委員暢談社會文化建設

2015年03月10日 20:29:5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柳新勇 李雲路 孫鐵翔)“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登上人民會堂的主席臺,來自八一電影制片廠的一級編劇劉星委員有些激動。

    10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來自教育、文藝、新聞出版、科技、民主黨派等界別的16位委員圍繞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作大會發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會議。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劉星説,“作家有信仰,作品有希望,文化有力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談到作家創作應該有信仰,劉星比喻道:“雞蛋有適當溫度的時候可以孵出小雞,石頭在任何溫度下什麼時候也不會孵出小雞。”

    10多位委員的發言,基本上都是根植于委員實地調查研究或親歷的經驗總結,常有生動的故事和透著睿智與思考的詼諧妙語。

    來自無黨派界別的中央文史館館員吳江委員的發言,直接回答了習近平主席去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文藝創作有‘高原’而缺‘高峰’”現象。

    “雖然缺‘高峰’的原因復雜,但最重要的還是文化單位常常被作為安置幹部的地方。一些被安排來的幹部不懂文藝的特點和規律,不學習、也不喜歡文藝工作。”吳江直言。

    他發言的主旨就是“欲攀文藝創作高峰首需治境擇將”。吳江建議,中央有關部門和全國政協組成考察組進行深入調研,對不同種類和層級的專業文藝團體進行分類。此外,文化主管部門還要下放一些不該管的審批權力。

    牛有成委員的發言把目光瞄準“二十四節氣歌”,一上臺就背起“春雨驚春清谷天……”

    “二十四節氣告訴我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的節奏,啟示我們發展要遵循規律、講究節奏,不能急于求成;同時,它體現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精神。”他説。

    牛有成建議,要完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係。整合部門職能,特別是要吸納綜合經濟部門參與,係統挖掘傳統文化在思想、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價值。

    來自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的馬德秀委員關注的是鄉村老師的處境。她説,春節前,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和民進中央分別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赴老少邊窮島地區考察了多所鄉村學校,與鄉村教師進行座談,傾聽他們的呼聲。

    當前,中國有鄉村中小學生4000多萬。他們的背後是280多萬鄉村教師,他們堅守在邊遠貧困地區的鄉中心校和村小、教學點,編織著鄉村孩子的夢想。

    “長期以來,鄉村教師收入少、地位低、職業吸引力不強、優秀教師留不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鄉村教育的健康發展,加劇了鄉村的衰落和空心化。”她説。

    馬德秀建議,各級政府要切實把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優先發展的突破口,從最薄弱的老少邊窮島地區入手,採取有效措施,盡快形成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來自中華全國總工會界別的李世明委員為人民的生命安全憂心。

    統計顯示,去年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29.8萬起,死亡6.6萬人,同比分別下降3.5%和4.9%。“雖有下降,仍觸目驚心。”李世明説。

    他建議,應將安全工作提升為國家戰略,強化安全立法並嚴格執法,提升全民安全素質,同時在個人層面,大力提倡主人翁精神。

    傅惠民委員和賀軍科委員則分別就推動志願服務事業和社會工作隊伍建設提出了意見。當天大會還有李東東、杜鷹、卞晉平、高鴻鈞、魏傳忠、秦和、鄭小燕、王新陸、劉慕仁等多位委員作了發言。

    在全國政協大會期間,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大會發言是政協委員參政議政、行使民主權利、反映不同黨派界別聲音的重要載體,被稱為是“中國協商民主的講壇”。

    本次政協大會共有三場大會發言,分別圍繞經濟生態、文化教育、民主政治三大主題,就社會關心、關係國計民生的問題進行發言。按照慣例,參與大會發言的全國政協委員將盡量兼顧不同的界別。

[責任編輯: 陳劍]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700111459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