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克明:糧食生産不能再追求“十二連增”

2015年03月09日 17:22:35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于3月9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農業部總經濟師 錢克明]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我國糧食連續十一年增産,農民收入連續十一年快速增長,對社會經濟穩定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農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也在發生深刻變化,今後我們不能再追求“十二連增”,甚至“二十連增”了,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的轉型升級。

    一是資源環境透支嚴重,發展方式須盡快轉變。我國年化肥使用量佔世界的35%,相當于美國、印度的總和;農藥利用率僅35%,比發達國家低10—20個百分點;地下水嚴重超採,部分地區地表水和耕作層土壤污染嚴重。總體上看,我國農業投入品邊際效益明顯下降,環境容量逼近極限,資源約束進一步趨緊,原有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

    二是消費結構變化,産業結構需作相應調整。我國居民消費已由數量擴張轉入結構升級階段,在農業上主要表現為對動物性産品消費增加、對品質安全要求提高、對田園風光的向往及對農耕文明的懷念,這對農業結構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受國際市場影響加深,支援調控政策要進一步完善。2014年我國進口1億噸糧食,據專家估計,其中僅一半是國內供需缺口拉動的“必需進口”,另一半是內外價差驅動的“非必需進口”,從而造成“邊進口、邊積壓”、“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的怪象,原有支援調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增長動因改變,轉型升級具備一定基礎。2014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61%,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我國農業增長已由主要靠增加勞動力和物質投入等傳統要素驅動,轉向主要靠科技和資本等現代要素驅動。此外,近年來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政策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強,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由此可見,我國農業正在發生轉型,我們應順勢而為,主動調整發展目標、轉變發展方式、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升級換代。

[責任編輯: 穆淼]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00013405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