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局之年 如何開局?

2015年03月07日 07:39:2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大 巢作(新華社發)

  徐 駿作(新華社發)

  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有一句話會被反覆提及: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但很少有人會進一步追問:開局之年,如何開局?而如何開局,必然影響依法治國推進的全過程。本報記者就這個問題採訪了多位代表委員。

  勾畫法治“施工圖”

  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召開,會議要求以施工圖方式明確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190項改革舉措的改革路徑、成果形式、時間進度。

  “施工圖”的提法讓不少代表委員眼前一亮,他們認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開好局,同樣需要一張“施工圖”。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甄貞委員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依法治國的“施工圖”已經明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從法律體係、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社會、法治隊伍建設五大方面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具體部署。

  甄貞明顯感覺到,如今提依法治國,不再是一句泛泛的口號,“依法治國是本屆中央領導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方式,要求全黨、全社會都要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來處理問題”。

  立法制度保證良法

  “依法治國提出了十幾年,為何推進得並不理想?”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侯欣一委員將這一局面的根源,指向了依法治國的核心問題之一——立法。

  侯欣一向本報表示,要走出這一尷尬局面,需要進行制度上的反思。他舉例説,以前立法是部門立法,比如《林業法》,國家讓林業部門牽頭制定法律,但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帶有部門利益。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也會帶有各自的利益。

  要做到科學立法、制定良法,侯欣一認為應該減少部門立法的現象,增加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並且立法之前進行立法聽證,立法草案出來以後公開,供全民討論。

  談論立法不能不提《立法法》。侯欣一説,修改後的《立法法》有一個非常好的條款。在對法律投票的時候,不僅可以對整部法律投票,還可以對法律中的條款進行投票。哪條法律爭議大,可以單獨投票。

  對于立法問題,陜西省副省長張道宏委員考慮到了一個實際問題,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設區的市有立法權,一些設區的市結合當地發展設立相應的法,一定會産生積極的意義,但力量的薄弱讓不少設區的市感到茫然,要起好步,需要加強指導。”

  司法拒絕權力任性

  3月5日,李克強總理的一句“有權不可任性”贏得一片喝彩。其實,依法治國的重點之一也是讓權力不再任性。

  河北省邯鄲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賈春梅代表向本報表示,為了規范法院係統的量刑自主權,最高人民法院專門下發了量刑指導意見,針對交通肇事、故意傷害、強姦、搶劫、盜竊、毒品等15種常見犯罪量刑問題逐罪加以明確,使基層法院70%以上刑事案件的量刑問題得到規范。

  遼寧省最高法院院長繆蒂生代表關注依法治國的“關鍵少數”,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法官應當是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關鍵少數”。要把法官工作實績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把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法官考核任用的依據。

  讓民眾有更多“獲得感”

  同樣是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獲得感”這個新詞。在不少代表委員看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定不能忽視民眾的“獲得感”。

  “依法治國實際上更重要的是,要改掉那些讓老百姓感覺到非改不可的問題,關係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甄貞説。

  甄貞認為,司法公正的問題,是最關鍵的問題。她認為,造成司法不公的原因主要是:領導幹預司法,權錢交易,社會的誠信體係沒有建立起來等。這些問題反映到司法實踐中就有了“人情案”、“關係案”。

  賈春梅同樣認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作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四川省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代表認為,運用法治手段保障群眾合法利益,人民群眾才能得到真正實惠。

    新華時評: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雙輪驅動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關鍵少數”

[責任編輯: 劉曉朋]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000111455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