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榮:種業科技研發轉化取得了明顯效果

2015年03月06日 17:59:29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6日16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就“推進改革創新,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瞭望智庫記者]

    我們現在提農業特別多,但是強農必須要先強種,目前我國種子的基礎研發能力是很強的,而且創新能力也很強,但是好多好的品種和科研成果都養在實驗室,並不為人識,更沒有轉化為我們國家的産業優勢。現在存在一個情況,一些教授專家自己帶著幾個學生來做研發,和國外的像孟山都公司的大資本、大團隊化的研發差距還是比較大。我想問您,目前科研和生産兩張皮的情況應該怎麼破解?農業科研體制改革現在進展如何?

    [余欣榮]

    我國農業的發展、世界農業的發展揭示一個規律,一粒種子能改變一個世界。現代種業的發展是我們國家現代農業基礎性的領域,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種業的發展,支援種業的創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雜交水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廣泛地造福世界人民,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我們國家在小麥、玉米和其他非主要農作物方面的種業的成就也受到全世界的肯定。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農業在不斷地進步,農業科技也在不斷地進步,隨著中國農業更多地參與到世界農業的競爭中,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種業的國際化競爭。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種業科技還存在著一定的弱勢,正因為如此,我們國家進一步加大了現代種業科研的支援力度,特別是針對種業科技體制改革“兩張皮”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出臺了加快種業發展的文件,支援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其中,對種業科技的改革,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更好地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其次,要進一步打破我們曾經存在的種業上的育、繁、推相互割裂的狀況。第三,要特別關注的是,科研人員的種業科技成果怎樣不是為了評獎、不是為了得到項目的評議通過而鎖到鐵皮櫃,而是更多能夠進行産業轉化,特別是種業科技是一個連結過程,一個種業的科技成果沒有另外種業科技的承接和配套,難以形成最終的品種的成果。

    針對這些在種業科技方面存在的問題,在過去的基礎上,我們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深化推動種業科技體制改革,把種業科技體制的改革創新作為整個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重點抓了幾件事:第一,大力支援推動育、繁、推一體化的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大家注意到,去年在創業板上有幾支國內的種業企業停牌,其原因就是推動種業之間的聯合參股做強做大,現在大量的社會資金進入種業。第二,推動種業權益化改革。我們按照種業本身的規律,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在部分農業科研院所開展種業科技成果權益化的改革試點,也就是把種業的種子品種、種子材料、種子軟件等進行確權,不僅機構依法取得發明權、佔有權和處置權,而且根據科研人員、科學家對發明成果的貢獻大小,賦予發明人一定的佔有權和處置權。從現在試點單位的情況看,廣大科研人員積極性高漲。第三,為了解決兩張皮的問題,我們去年創設了中國第一家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進行公開、公平交易活動,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交易金額就有三千多萬,一批過去鎖在鐵皮櫃裏面的科研成果在確權之後在平臺上公開交易,使它形成了新的生命、新的活力。第四,我們進一步推動了種業科技人員的流動,鼓勵種業科研人員、種業科技單位和育、繁、推一體化企業聯合組建研究室,共同推動種業科技聯合科研、共同轉化,實現雙贏。

    我可以很高興地告訴各位,經過一係列的種業科技改革,現在開始産生令人鼓舞的效果,以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為主體的種業科技研發轉化取得了明顯效果。現在前50位的育、繁、推一體化的企業所佔有的成果、支配的資源已經由過去的百分之十幾集中到了百分之三十五,而且這個趨勢更加明顯。一批科技種業的新技術在加快研發轉化,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在不斷提高,轉化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我們相信,按照種業改革的思路,在方方面面的支援下,一定會加速中國種業的做強做大,更好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為中國農業的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何莉]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54312755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