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四個全面”的理論與實踐創新

2015年12月21日 14:19:14 來源: 宣講家網站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2月13、14日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明確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年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作用越來越顯著,思想理論內涵越來越豐富,全黨在貫徹落實中對其包含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列入“十三五”時期的指導思想,表明瞭“四個全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係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已經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的主要內容。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是歷史邏輯與時代邏輯、思想邏輯與現實邏輯、問題邏輯與規律邏輯相結合的産物,標誌著我們黨引領民族復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治國理政達到新的時代高度。“四個全面”既是理論也是實踐,既是目標也是綱領,既是傳承也是開創,展現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的清晰深邃、科學有效的路線圖。“四個全面”深刻總結黨運籌中國大勢的戰略經驗,科學部署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戰略實施,凝練表述習近平總書記實現民族復興的戰略構想,是指引前行方向、激勵黨心民心、充滿深思睿智的中國發展戰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基于世界復雜格局和我國嚴峻形勢,籌劃贏得新的歷史階段偉大實踐,解決發展進程的主要矛盾,著力營造向新向好向上的全面發展態勢,運用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邏輯,反映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走向民族復興的固本之道、破障之道、興旺之道。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和國家一以貫之的主題,同樣也是貫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主題。“四個全面”以其時代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賦予這一主題鮮明特色,這就是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從每一個“全面”到“四個全面”整體,都生動和深刻地顯示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的係統主題。“四個全面”是在新的歷史階段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集中體現和總的概括。“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唯物史觀關于社會發展、社會結構、社會動力、社會運作、社會主體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中國樣本,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四個全面”戰略籌劃,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用新的視野、新的方略、新的布局,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途徑,豐富了行動指南,鞏固了根本保障,展現了在時代潮流中“到中流擊水”的中國形象。“四個全面”戰略推進,無論是全面小康,還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既是關鍵也是瓶頸,勇闖激流險灘才能達到彼岸,敢于斬關奪隘就有光明前景,表明瞭在新的征程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中國意志。

  “四個全面”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具體模式。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完整準確的概括。在這一道路上,每一發展階段由于主要矛盾有其具體表現形式,面臨形勢有其具體特徵。因此,走中國道路還要通過一定的具體模式體現出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的總綱領,綱領具有道路的意義和功能。可以説,“四個全面”是新形勢下中國道路的具體模式。“四個全面”圍繞一個戰略目標,構建三大戰略舉措,構成了走向民族復興的具體道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一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成功的“門檻之局”,至關重要,必須全力以赴。圍繞保證實現全面小康的戰略目標,我們黨推出動力機制、法治保障、領導力量三大戰略舉措,構建了實現戰略目標的支援係統。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要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係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保證,是戰略目標與發展動力的統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依法治國在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證,是戰略目標與治理方式的統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建設是關鍵所在,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領導保證,是戰略目標與組織力量的統一。

  “四個全面”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一個開放的體係、不斷創新的體係。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實踐,如此豐富而深刻的創新實踐,蘊育和催生著黨的理論創新。圍繞“四個全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比如,明確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高度概括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價值本質;係統闡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發展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理論;深刻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大大提高了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深入研究從嚴治黨規律,把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推進到更深層次的實踐創新。

  “四個全面”強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穩固基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根本保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質上也正是從制度建設層面全面推進,為長期穩定持續發展夯實制度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係。全面依法治國則是推動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用法治為國家穩定發展提供堅實基礎,為國家有序發展提供規范框架,為國家持續發展提供確定空間,實現國家治理基礎的重大轉變。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加強制度治黨,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改革立制、法治強制、治黨用制,相互強化、相互深化,都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創新實踐。

  “四個全面”是走向民族復興的總綱領,凝聚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鬥。一百年前,民族復興的先驅孫中山寫下心理建設、物質建設、社會建設三大方略的《建國方略》,構想了他的振興中華綱領。受歷史和階級的局限,孫中山沒有能夠凝聚起全民族的復興力量。近一個世紀以來,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奮力推進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萬眾一心,越來越接近民族復興宏偉目標。“四個全面”正是在這樣的關鍵階段應運而生、順勢而出。

  “四個全面”是破除前進障礙的開路機,激勵全黨全社會爬坡過坎。走向民族復興如同長徵,不是順順當當、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不聞金沙水拍,同樣要闖激流險灘;未見大渡橋橫,同樣要敢斬關奪隘。如果遇到深層矛盾皺眉頭,碰到復雜矛盾繞著走,就不會有堅持問題導向、直面重大矛盾、敢于知難而進的大戰略大布局。“四個全面”戰略推進,無論是全面小康,還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既是關鍵也是瓶頸,齊心協力才能達到彼岸,眾志成城就有光明前景。

  “四個全面”是增進共同利益的大棋局,協調全黨全社會形成合力。民族復興是億萬人民的事業,沒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各階層的同心同力,是不能成功的。形成復興合力,首先要形成利益合力,根本在于謀全民之利。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了實現人民幸福的體制障礙,全面依法治國夯實了保障人民權利的制度基礎。人民群眾的幸福向往能否實現,關鍵在黨,在于黨能否永葆先進性質和恪守根本宗旨。黨風關乎民心,反對腐敗順應民心,全面從嚴治黨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認同和高度支援。“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回應人民願望心聲,以人民利益為經緯謀篇布局,是新形勢下黨執政為民的集中表達。(作者:顏曉峰 係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糾錯】 [責任編輯: 姚潤萍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68128552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