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習近平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意何在?
2015-11-19 09:35:3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學習進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好生僻的一個詞,其實也就是換個角度看經濟。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的概念,大家耳熟能詳,但這都是在“需求側”角度下提出。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看來要在“供給側”上做文章了。那麼何為“供給側”?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麼? 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意何在?》,一起來看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係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實現整體躍升。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説,新一屆政府在總結發揚以往需求側調控經驗的基礎上,更為大膽、更為精準地在供給側做文章。比如説,通過簡政放權,把原來政府掌握的權力放給市場、放給企業,讓市場活起來,讓企業願意去生産(增加供應)。這種宏觀調控著力激活微觀活力,在減稅、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這有利于提高企業發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給。這種供、求兩側相結合的調控方式,是符合中國當前發展階段的正確選擇。

  信號一:在供給側上做文章意在推動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投資、消費、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經濟學角度看屬于“需求側”的三大需求,與之對應的是“供給側”,也就是生産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

  “大家熟悉的通過擴大投資、鼓勵消費等方式擴大需求,從而拉動經濟增長,這在經濟學上屬于需求側管理。而供給側管理重在通過鼓勵企業創新、促進淘汰落後、降低稅費負擔等方式,推動經濟發展。”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説。

  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而言,既要有眼前經濟的穩定增長,又要考慮到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宏觀政策在需求側還是在供給側上做文章,不是非此即彼,只是有所側重。

  “以前常講的‘三駕馬車’,是從經濟運作的結果出發的,便于宏觀調控進行短期的逆周期調節。這次強調供給側是從經濟運作的源頭入手,從産業、企業角度觀察認識問題,更加突出長遠的轉型升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部長王軍分析。

  結合中國經濟運作和宏觀調控的實踐可以看出,供給側管理其實以前也在做,比如淘汰落後産能、減輕企業稅負等,只是現在這方面工作的緊迫性重要性大大提升。

  未來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工作也還要做,投資方面還有社會領域、公共服務領域等的投資不足,消費方面還有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擴大,出口方面還有服務貿易出口仍有很大潛力,擴大內需也大有潛力。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的提法既抓住了當前問題的重點,又是全面均衡的。可以預期未來經濟工作的側重點、發力點有所變化,將更加注重長遠可持續發展。”王軍認為。

  信號二:“靶心”對準新常態下經濟新的突出矛盾

  無論是注重擴大需求的凱恩斯主義,還是強調供給側管理的供給學派,對中國宏觀調控和經濟決策的實踐而言,都不是純粹的經濟學學理問題,而是要結合中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解決經濟運作中的突出問題。

  “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面臨一係列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表像上是速度問題,根子上看是結構問題。抓住供給側做文章,是中國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不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然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在長期形成的粗放式發展慣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業和一般制造業形成了嚴重的産能過剩,不僅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而且成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過程中的重負。此外,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公共服務、社會公平等領域,也存在著很多短板。

  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史證明,在從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時候,恰恰是産業結構變化最劇烈的時候。中國經濟如今面臨的最突出矛盾不是總量矛盾,而是結構問題,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恰逢其時,未來可以大有作為。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促進過剩産能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

  “中央決策堅持問題導向,從生産供給端入手,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遲福林分析,中國進入中等偏上收入水準國家後,需求增長總體比較平穩但出現了新升級,産業結構要跟上來,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要加快發展,而産能嚴重過剩行業要加快出清,這樣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信號三:更多力促經濟轉型升級的改革舉措將發力

  在供給學派理論中,研究的多是“供給側管理”。然而,這次強調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寬泛意義上的“管理”被“結構性改革”取代,指向非常鮮明。

  “這次強調的是在供給側用結構性改革做大文章。”遲福林指出,中國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相當突出,問題方方面面,但核心是體制機制問題,要著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矛盾。

  遲福林舉例説,中國服務業發展之所以相對滯後,根本原因在于,長期以來稅收、土地、資源價格等相關機制都是注重鼓勵工業發展的,服務業發展的成本較高,而且金融、養老、醫療、教育等服務業發展還面臨市場準入方面的障礙,存在玻璃門、彈簧門。下一步要通過放開市場準入、減輕稅負等結構性改革措施,鼓勵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大發展。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加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加快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有企業、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很重。”蔡志洲説,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活微觀,增強企業競爭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進一步簡政放權,助力創業創新。

  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階段,需要我們持續努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同時繼續適度擴大總需求,使得中國經濟在優化結構中實現轉型升級、良性迴圈,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推動中國社會生産力水準實現整體躍升。

  漲姿勢: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學派是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流派,強調經濟的供給方面,認為生産的增長決定于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産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在供給學派基礎上發展出新供給主義,主張通過放松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讓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才能提升經濟的潛在增長率。

  如果將需求管理比喻為“西醫”,新供給所強調的供給管理更像是“中醫”。“西醫”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中醫療法如文火慢煮,綜合施治,需要把握火候,引出的味道也更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強調在供給角度實施結構優化、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未來我國推進新一輪經濟改革,應從國際主流的需求管理“西醫”方式,更自覺、更積極轉向供給方面的改革創新,防止對“西醫”過度依賴,採用“中醫為主、西醫配合”的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相結合的綜合療法。

  面對經濟持續下滑,我國沒有再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而是簡政放權,連續下放行政審批權,探索設立自由貿易區,激發市場內在活力,都能看到新供給理論的影子。

  已故經濟學大師科斯説,經濟學的未來在中國。中國學者提出的新供給經濟學理論,或許已在正確方向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新華全媒頭條 記者:陳二厚,劉錚)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晉龍
相關新聞
  • 市場新常態下各方積極應對(2)
    對于未來北京汽車市場的局限性,趙春雨説,北京市對于排放標準一再升級,其限購政策也會越來越嚴厲,這對未來新車的發展會帶來較大的局限。未來汽車後市場的各種金融衍生服務或許也會是各大商家的必爭之地。
    2015-11-09 06:15:33
  • 中國聚焦:適應“新常態”中共調整深化發展理念
    題:適應“新常態”中共調整深化發展理念 
    2015-11-03 21:01:52
  • 從規模速度到品質效率: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特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對我們在“十三五”時期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了新的要求。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要求我們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品質,要著力實現有品質、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
    2015-10-31 17:06:14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32128444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