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弦歌不輟,傳薪播火——記抗戰時期的成都華西壩五大學

2015年09月18日 14:09:29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9月18日電題:弦歌不輟,傳薪播火——記抗戰時期的成都華西壩五大學

  新華社記者童方、董小紅

  在風雨飄搖、民族危亡的抗日戰爭時期,成都華西壩五大學的莘莘學子,既有抗日講演、服務社會的業績,也有脫下青衫換戎裝、提前畢業上戰場的壯舉,更有弦歌不輟、為民族延續文脈的貢獻。他們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愛國救亡,用火熱青春厲行了戰時知識分子的責任和尊嚴。

  為民族延續文脈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華東、華北相繼落入敵手。這些地區的文化教育機關、學校、團體等,為保存我國文化教育的精華,紛紛遷往內地。

  地處四川成都的華西協合大學,在民族危難之際,迎接了內遷的學校和逃難的師生。當時匯聚華西壩的高校有:東道主華西協合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齊魯大學,燕京大學。

  據學者岱峻介紹,五大學全盛時期共有文、法、理、醫、農等五個學院六、七十個學係,學生和教職員工三千余人,是戰時中國規模最大、學科設置最完整的大學之一。

  壩上精英薈萃,人文學者有陳寅恪、吳宓、蕭公權、李方桂、顧頡剛、錢穆、蒙文通、呂叔湘、常燕生等;理工科有生物學家劉承釗,地理學家劉恩蘭,數學家賴樸吾、魏時珍,天文學家李曉舫,皮革學家張銓等。

  燕京大學新聞係有“亞洲第一大係”之稱;華西協和大學和齊魯大學兩校強強聯合,打造出戰時中國醫學教育的聯合艦隊;獨辟蹊徑的“華西學派”,在中國人類學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擁有全國最好農學院的金陵大學則扛起“農業大國的金字招牌”;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培養出女院士、女將軍、女教育家等。

  提前畢業上戰場 揭露細菌戰第一人

  因前線部隊急需醫藥人才,從1942年起,連續三年,華西協和大學醫科、牙科及制藥係有100多名應屆畢業生應徵去軍隊或軍事機關服務,有些還加入遠徵軍奔赴滇緬前線。

  1945屆畢業的華西協和大學醫科學生,在1944年11月提前畢業,全部應徵從軍。

  華西校友羅盛昭到各地徵集醫務人員,組織救護隊,並任救護第二大隊第十一中隊隊長。他帶領的救護隊馳騁數萬裏,救治受傷軍民12萬余人。

  華西校友陳文貴還是當時揭露日軍侵華細菌戰的第一人。

  1940年12月,國民政府衛生署在重慶召開全國衛生技術會議,秘密討論浙江寧波鼠疫流行案。陳文貴根據匯報的情況,尖銳而肯定地指出日軍在我國進行了細菌戰。

  距浙江鼠疫疫情一年之後,湖南常德又發生鼠疫流行。陳文貴親自主刀解剖化驗,發現6例病每人平均感染上了真性腺鼠疫。根據敵機空投地點與發病地點的一致性,加上從空投到發病的時間鼠疫菌感染潛伏期的一致性,確認這次鼠疫流行是敵機散布感鼠疫性物體所致。陳文貴義憤填膺,執筆撰寫了近萬言的《湖南常德鼠疫調查報告書》,第一次真實確鑿地揭發了日軍在中國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積極組織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華西協合大學和內遷各大學的師生們,時刻關心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及前途。他們一方面克服種種困難聯合辦學,為抗戰建國培養專門人才;另一方面,協同組建各類面向公眾的抗日救亡團體,積極參加抗戰工作。

  在1940年前,華西壩師生先後建立過抗敵救援分會、華西學生救亡劇團、五大學學生抗敵宣傳第三團、五大學學生戰時服務團等。

  1939年元旦,成都市開展了義賣獻金的活動。師生職工們獻出衣物、書籍、鋼筆等物,由義賣小組上街銷售。同學們冒著寒風,佇立街頭,不斷向過往行人宣傳買物獻金、支援前方的意義。

  此外,醫科學生還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醫藥服務活動。醫學院學生組成鄉村服務團到農村服務,服務團沿成渝公路前往自貢,沿途為農民治病。當時霍亂大流行,醫科學生發揮所長,治愈了不少危重病人。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峰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08111660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