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見證莊嚴時刻 感悟和平征程

2015年09月04日 11:38:54 來源: 經濟日報

  右圖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紀念大會現場放飛氣球。

  新華社記者 孟永民攝

  ①

  ②

  ③

  圖①②③ 觀禮嘉賓揮舞國旗。

  圖①②為新華社記者 劉 瀟 楊 青攝 圖③為本報記者 李景錄攝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在莊嚴的勝利日閱兵式上,現場觀眾興致勃勃地辨認著各個方陣,新聞報道工作者則不停地用手中的紙筆和鏡頭記錄著儀式上的每一個珍貴瞬間。他們既是參與者,也是記錄者,更是見證者。他們對此次勝利日大閱兵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感受——

  抗戰老兵精神長存

  本報記者 王 晉

  3日,在抗戰勝利日,當抗戰老兵方隊由摩托車禮賓護衛著駛過天安門廣場,第一個接受祖國與人民的檢閱,這些平均年齡在90歲的抗戰老同志、支前模范和抗日英烈的後代,成為世界和每個中國人在心底定格的影像。

  這是一群值得共和國記住的人。他們從沒想讓誰記住,他們的心願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流血犧牲時,他們抱著必死之決心,當他們看到今天中國繁榮昌盛,他們心願已足。今天,我們理應給他們更多關愛。

  這是一群值得中華民族敬重的人。在強敵入侵之際,他們用自己的抉擇印證著著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偉力。

  在大閱兵這個舉世矚目的時刻,抗戰老兵方隊彰顯了每個中國人對捍衛祖國尊嚴的英雄們的敬仰。這是對抗日英雄們的尊重敬仰,也是對已經獻身的先烈們的深切緬懷,更是對那段紅色歷史的深刻銘記。

  抗戰老兵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財富。他們是歷史的親歷者,更是歷史的開創者。向老兵致敬,理應繼承他們的精神財富,找到克服艱難險阻、不斷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築牢國家安全盾牌

  本報記者 姜天驕

  鐵流滾滾,氣勢如虹。由18輛99A主戰坦克引領的地面突擊方隊揭開了裝備方隊的神秘面紗。一時間,數千名中外記者的鏡頭齊刷刷地聚焦在這支“鐵甲雄獅”上。

  尤為令人振奮的是,此次參閱的27個裝備方隊,都是清一色國産型裝備,它們首次按作戰體係編組,涵蓋地面突擊、防空反導、戰略打擊、資訊支援、後裝保障、海上攻擊6個作戰模組,其中84%是首次亮相,充分展現了我軍未來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作戰力量。

  相信現場的每一個中國人都在思考,從小米加步槍到鐵甲雄獅,從“萬國制造”到自主研制,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得到脫胎換骨的發展,正在向世界一流水準接近。這一切,沒有國家發展的雄厚基礎和改革創新的超前眼光是不可能實現的。

  國防永遠是國家安全的盾牌,我們的強軍夢、我們的中國夢只有依托強大的國防建設才不會成為空中的樓閣、流沙上的大廈。然而,從苦難中走過來的中國人更加珍惜和平,在堅不可摧的鐵甲之下,我們有一顆豁達、包容的中國心。縱使鐵流滾滾、勢不可擋,挺直腰桿子的中國軍人仍然用平和的姿態、自信的笑容向世人宣告:我們只為和平亮劍!

  為將軍領隊們點讚

  本報記者 韓秉志

  當一位位將軍領隊親率方陣、昂首闊步、分毫不差地通過天安門城樓,人們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極具歷史意義的珍貴瞬間。

  張海青少將、趙冀魯少將、吳亞男少將……閱兵式上,徒步方隊首次出現將軍領隊。這些現役中將指揮員和少將指揮員成為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

  對將軍領隊來説,能夠帶領方隊接受檢閱,不僅是一種無上的榮譽,更是一項艱苦的挑戰。他們要與比自己年輕數十歲的戰士們以同樣標準站軍姿、踢正步、走隊列、喊密碼。不僅如此,相比日常隊列訓練,閱兵訓練動作要求更精準、更有力,訓練強度和難度也更大。但將軍領隊們忘記職務、忘記傷痛、與官兵同甘苦共訓練,留下了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他們突破了意志與體能的考驗,走出了共和國將軍的士氣與豪邁,表達了軍隊高級將領對黨的忠誠,展現了一往無前的意志與風採。

  官兵一致是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抗戰期間,許多高級將領身先士卒,與普通戰士並肩作戰,有的甚至犧牲了生命。而今,將軍們用擔任方陣領隊的方式,身先士卒、以上率下,正是對這種精神的傳承與發揚,為他們點讚。

  英模戰旗永不褪色

  本報記者 李 哲

  當英模部隊方隊英姿颯爽地走過天安門,一面面飄揚的紅旗上,“銘刻”著那響當當的英雄稱號。剎那間,抗戰先烈們的面貌清晰起來,那一場場艱苦卓絕而又無比輝煌的戰役也在記者的腦海裏顯現。

  平型關大捷,八路軍出戰日寇的第一仗,打敗了當時最兇惡、最倡狂的日軍板垣師團,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華北民眾乃至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狼牙山五壯士,他們當年的縱身一躍不知道激勵了多少抗日民眾誓死戰鬥到底,以五壯士為傑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員用他們不畏流血、甘願犧牲的先鋒模范精神,凝聚了萬眾一心,最終取得全民族的偉大勝利……

  閱兵現場,記者看到,在飽經硝煙洗禮的旗幟下,是一張張年輕而又鮮活的面孔。他們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過天安門城樓,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展現當代軍人的風採。

  苦難的戰爭已成為歷史,然而,勝利的榮光依然照耀著今天的戰士,那舍身救國的奉獻精神更是代代相傳,深深地刻在新時代軍人的心裏。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戰旗上寫滿鐵血榮光,新時代軍人不懼強敵,隨時準備為祖國決勝疆場!

  攜手同心共創未來

  本報記者 李景錄

  作為參與勝利日紀念活動現場報道的攝影記者,我感慨萬千,也感覺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擔。報道這次紀念活動是歷史與現在,現在與未來的對話,也是中國與世界的對話,而我要用鏡頭留下這一時刻、銘記這一瞬間。如何與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對話我已思考良久。我曾經是一名軍人,此時更是一位在現場報道閱兵活動的攝影記者。軍人的經歷讓我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更感自豪和驕傲,作為媒體人見證了我國國力的強盛,軍力的不斷強大,而這一刻,我要用我的鏡頭記錄這段歷史,銘記這個值得讓每個中國人驕傲的瞬間。

  用鏡頭,我記錄了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五大洲的17個外軍方隊和代表隊近千名官兵,與中國人民解放軍11支徒步方隊一起走過天安門廣場的英姿;

  用鏡頭,我還記錄了首次參閱的英模部隊,首次按作戰體係模組化編組的裝備方隊和近200架飛機組隊的空中梯隊……

  鏡頭凝固歷史,歷史昭示未來。作為一名攝影記者,與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起,見證這一偉大歷史時刻,感到無比榮耀、無上光榮。祝願全世界人民攜手同心,共創美好未來。

  匯聚強大中國力量

  本報記者 梁 婧

  東方傳出隆隆引擎聲,空中直升機懸挂著國旗、軍旗,呈“70”紀念字樣編隊飛行,緊跟其後的殲擊機拉著彩煙,氣勢磅薄。這是空中梯隊的第一方隊,也是大閱兵的第一方隊。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式上,在天安門上空飛過的只有17架飛機;而此次閱兵,空中梯隊規模涵蓋20多種型號飛機近200架,陸軍、海軍、空軍的航空機型和數量都超過了歷次閱兵。

  殲擊機、預警機、直升機等組成的空中梯隊呼嘯著由東向西,經過天安門上空,順著長安街飛馳而過時,一道道完美的弧線,畫出了我國航空工業的美麗藍圖,激發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這就是我的祖國,美麗、強大、富饒,且擁有著一種磅薄的力量—中國力量!當來自科技的力量,來自人心的力量最終匯聚成舉世矚目的中國力量時,我們將開足馬力,讓中國夢高揚起風帆。70年前,一場勝利讓這個國家重新站起。70年後的今天,我們珍愛和平,也會守衛和平!

  勝利日大閱兵是作為勝利者的一次自我確認,是對當年戰爭英烈的緬懷,是對未來和平的一次充滿陽剛氣息的祈願,更是堅定維護和平決心的宣示。和平值得珍惜!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8196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