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勞動教育課”意在重塑勤勞最美價值觀

2015年08月05日 08:47:2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5日電(黃玥 賈可純)洗碗掃地等可記入中小學生“素質檔案”,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

  近日,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下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規定中小學要明確並保證勞動教育課時,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並建立學生勞動評價制度。

  專家認為,此舉旨在恢復我國重視勞動教育傳統,通過課堂讓學生重新認識勞動的意義,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勞動是指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獲取知識,是人類文明起源發展的主要手段,而勞動教育則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態度,培養積極勞動習慣。

  媒體人楊于澤撰文表示,勞動不能簡單理解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而是務實、做事、操作、實踐。而勞動教育的意義,貴在讓學生用身體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體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今年念大三的小程回憶,老師從上小學就教育我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到如今,德智體美勞將勞動落下,留下追求“智”的教育,即傳授知識。

  如今,一到周末參加各種培訓班、學校拼命追求高分高就業率、學生死記硬背反覆做題……我國學校應試教育現狀,以“分”論英雄,看重“教”忽略“育”,將學生逐漸培養成不會動手、不會主動思考的“考試機器”。

  也正因如此,學生的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不會勞動、輕視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曾表示,國內整體學術氛圍、高校教育不重視動手能力、缺少創新文化,這是導致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缺乏的根本原因。

  “創新始于勞動,通過勞動課程探究活動,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質,”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教研員賀明菊表示,勞動能使學生形成積極、果敢、不斷進取、富于想像、善于批判、敢于表現、勇于創新、善于創造的精神品質。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勞動人民佔主導的農業大國。中國人在勞動過程中發掘和傳承了許多先進工具和優良傳統。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等優良品格為中國傳統文化提供思想淵源,也為中國崛起奠定了基礎。

  專家認為,重視勞動教育能讓學生通過校內外勞動、家庭勞動塑造品行、磨練意志、懂得感恩,讓學生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活動,引導學生踐行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此次教育部專門下發文件抓勞動教育,力促勞動教育的施行,獲得各界點讚。但意見如何“兌現”成為關注焦點,在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環境下,勞動教育能否被每所學校認真執行,公眾仍心存疑慮。

  對此,意見明確要求我國擬用3至5年時間,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係,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

  瀟湘晨報評論員王聃也建議,要讓學校的勞動教育落到實處,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門繼續出臺細則以及相應的考核指標,使學校不會把勞動教育繼續形式化;另一方面,要加快頂層設計層面的改革,用改革給普通人勤奮勞動的動力,用社會公平重塑勤勞的自覺。如此,崇尚勞動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社會的共同價值觀,勞動教育也才能成為中小學教育自覺的動作。

  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給我們開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這種源泉是書本教育理論所不知道的。”

  

  勞動情況將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勞動教育“補課”要立足實際

  時評:勞動課重點在學以致用

 

 

 

【糾錯】 [責任編輯: 黃玥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81280924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