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和德國,兩個合夥人,一個創業夢
2015-05-13 15:23:18 來源: 天山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丹尼爾和王石磊

   一位是來到克拉瑪依市創業的德國籍青年,一位是留學德國的克拉瑪依青年,兩個80後在克拉瑪依市合夥開起西餐廳。

   5月7日中午12點,在克拉瑪依市新建的文化商業聚集區漢博中央廣場,新開的艾森西餐廳尚未營業,80後的德國小夥兒丹尼爾對著三三兩兩不時進店探詢的顧客,先用生硬的漢語説“歡迎光臨”,緊接著用英語解釋晚上才供應餐飲。得知記者一行是來採訪“新疆人的一天”的,他立即拍著胸脯説:“我來克拉瑪依九個月了,當然是克拉瑪依人,是新疆人!沒錯!”

   丹尼爾雖然開這家餐廳時間不長,但已是克拉瑪依名氣不小的大廚,克拉瑪依各類朋友圈裏都流傳著他做的美食照片,尤其讓年輕時尚朋友追捧的,是他根據德國原樣工藝自釀的啤酒。中午12點,丹尼爾在店內指導幾個員工做德式餐點,僅會幾句漢語的他與人交流大都用英語,邊解説、邊比劃著演示如何把各類食材分類、稱重、混合、計時烹飪,年輕的中國員工亦步亦趨的邊學英語、邊學廚藝。12點29和13點09分,丹尼爾的手機定時響鈴,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釀酒間,靜靜等半分鐘後用試管從發酵罐中抽一些啤酒,仔細測量著含糖度,做了記錄後再返回之前的工作。

   在員工們摘菜備餐時,丹尼爾和朋友兼合夥人王石磊坐在全廳開放式的座位上,慢慢聊起共同創業的故事。王石磊介紹:“十多年前我在德國明登學習時和丹尼爾住對門,都愛音樂、玩吉他,很快成了好友。他有德國人典型的守時、嚴謹、執著的特質,為人隨和,但做事有原則毫不遷就。”

   同樣是80後的王石磊留學回國後,原本捧著石油係統的“鐵飯碗”,丹尼爾在德國州級首府斯圖加特的跨國化工企業也做高級技師,常人眼裏最穩定的兩個人,工作數年後卻都動起了創自己實業的想法。

   “策劃創業是2013年10年同學聚會上,後來從哥們兒到合作夥伴一路都很搭拍。”王石磊説,2014年長達半年的調研、規劃、反覆商議後,做事嚴謹的丹尼爾才毅然辭職,不遠萬裏再次來到中國,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自己租了住處,與王石磊一桌一椅的置辦起了艾森西餐廳。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新鮮、美味的食物,上學時除了化工,另一個學位就是廚師。王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克拉瑪依是個很友好、開放的城市,現在做的事、過的生活,是我真正喜歡的。”丹尼爾認為中國、新疆、克拉瑪依,對他和家人並不是個遙遠的地方,除了早餐仍習慣麵包和咖啡外,每天一早會坐十分鐘103路公車來餐廳、中午與員工一起吃中式工作餐、超愛大盤雞烤肉的丹尼爾,已經儼然是十足的本地人。

   “這兩個月餐廳初開業、人手緊張,上午做啤酒、中午準備食材、下午教員工一小時英語,19點左右開始接待客人直到半夜快12點。”丹尼爾説現在的忙碌,讓原本他喜愛的旅遊、自然風光攝影、硬核搖滾這些生活樂趣都暫停下來,最遺憾的是晚上沒有了閱讀時間。他最喜歡的兩本書是《戰爭與和平》、《我是馬拉拉》,前者用詞精準耐人尋味、史詩般恢宏,後者描寫動亂與和平狀態下的生活真實細膩。當然新的忙碌中也有喜悅,丹尼爾覺得和就餐客人交流最有意思,他的漢語很"poor"(貧乏),一些客人英語"poor",晚餐期間總能看到不同桌的客人和一個高大帥氣的德國人在手舞足蹈的溝通。

   丹尼爾希望自己盡快學會漢語、認識“大盤雞”以外的漢字;希望餐廳走上正軌後,在悠閒、時尚的克拉瑪依找回事業與生活的平衡;但他更渴望的成就,是通過量産工藝,把慕尼黑啤酒節上最純正的德國啤酒,引進克拉瑪依,引進新疆。他和他的小夥伴正為這一夢想,在每個“一天”裏認真努力著。(特約記者康彥 佟向東報道)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7796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