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新聞

新華時政 > 正文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2013年01月28日 10:31:46
來源: 黨的文獻
【字號: 】【列印
【糾錯】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就黨的十八大報告學習體會答《黨的文獻》記者問

    編者按: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召開的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胡錦濤同志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等重要文件;隨後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産生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這次大會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為更好地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本刊記者專訪了黨的十八大代表、參加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的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同志。冷溶同志從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按照新的要求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等五個方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 者:冷溶同志,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通過的胡錦濤同志所作的政治報告,將作為黨的重要文獻載入史冊。您如何評價這個報告?

    冷 溶:對黨的十八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個總體評價,很精辟,很全面。他指出:“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回顧和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鬥歷程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提出了明確要求。報告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記者:十八大報告一開始就明確提出了大會的主題,您認為應該怎麼理解這一主題?

    冷溶:理解主題,是學習十八大報告的關鍵。報告中用82個字來表述這個主題,講了四層意思。一是講指導思想,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二是講精神狀態,即:“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三是講道路,即:“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這次報告講道路是實現途徑,方向、旗幟確定了,實現途徑就很重要。四是講目標,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從建設小康到建成小康,一字之改,意義不同。“建設”是指過程,“建成”是指結果,更反映了這是“決定性”階段。到這一屆代表大會結束時是2017年,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只差三年,不到一屆大會了。所以,在這屆大會就提出完成的任務,可以鼓舞幹勁。

    對大會主題講的這四句話,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説,就是“強調了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四個核心問題”。這也是對黨和國家工作的總要求,是報告的主題,也是各項工作的主題,鮮明地回答了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前進的問題。這裏的關鍵是旗幟問題,這關係中國今後的方向和走向問題,關係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形象問題。

    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始終是第一位的問題。特別是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在發展的決定性階段,更要旗幟鮮明地回答這個問題。十八大召開前,對中國今後的走向,國內外都有很多議論,有很多猜測,有的還想影響中央決策。每次代表大會之前都是這樣,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規律了。這次報告做了明確回答。報告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旗幟鮮明”。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我們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以來一以貫之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樣鮮明的立場和堅定的態度,給全黨和全國人民吃了定心丸,也給國際社會明確信號。黨內外、國內外都會感到有信心、踏實。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方向不會因領導人的新老交替而變化。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條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條主線,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點、著力點、落腳點,只有這樣,才能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學得更加深入、領會得更加透徹、貫徹得更加自覺。”

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記者: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寫入黨章。請您談談如何理解科學發展觀?

    冷溶: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一個歷史性決策,是十八大的重大貢獻。十八大將以此載入史冊。

    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有充分的實踐依據和理論準備。關于這一點,習近平同志在會前召開的十七屆七中全會上有個説明,解釋得很清楚。科學發展觀是在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來的,以後經歷了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黨中央不斷在理論上進行及時的總結和概括,使它的理論內涵不斷豐富,特別是經過十七大的概括,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科學體係,而且其正確性也不斷得到實踐的檢驗,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日益顯現。由于它符合實際,確實管用,因此得到幹部群眾的廣泛認同。這次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可以説是水到渠成,已經具備了充分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也具備充分的群眾基礎,深得黨心,深得民心。

    關于科學發展觀提出的實踐基礎,報告總結了十年成就,做了充分説明。報告特別強調:“總結十年奮鬥歷程,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一係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這是大家都讚成確立它為指導思想的原因和根據。

    報告的第一部分講這十年,講了兩段話。一段話講實踐歷程,大體是按時間順序,講了四個節點。一是以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抓住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步伐。二是抗擊非典,提出科學發展觀。三是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積累了經驗。四是成功地辦成辦好了許多大事、喜事,應對了許多難事。

    再一個方面,是從成就上講的,叫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用上了“三大臺階”和“兩個時期”來概括。即經濟上了一個大臺階,經濟總量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國家實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兩個時期”,即認為這是一個國家各方面都發展很快的時期,特別是在改善民生上,是人民得實惠更多的時期。關于這十年的成就,會上代表們都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會上發了一本書,每位代表一本,是中央電視臺編輯的《數字十年》,用各種數據把這些成就説得非常充分,很有説服力,很令人振奮。

    記者:怎麼看待確立科學發展觀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呢?

    冷溶: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使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更加豐富。建黨90多年來,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指導思想。這是我們黨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我們黨理論上的與時俱進,這也説明我們黨是一個勇于和善于進行理論創新的黨,是一個思想解放、充滿活力的黨。當代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變化大、變化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踐發展的顯著特點也是變化大、變化快。這種實際情況要求我們黨的理論一刻也不能停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勇于創新。把科學發展觀寫在我們黨的旗幟上,使我們的旗幟更加鮮明,方向更加明確。

    記者:理論界認為,十八大報告在我們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上有許多創新。請您談談十八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主要有哪些新的闡述?

    冷溶:十八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在理論上做了很多新的闡述,提出了許多新觀點,這是在十七大報告基礎上的進一步論述。有三個亮點。

    一是對科學發展觀作出科學評價。這個評價有五句話。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産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準,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這五句話的評價,是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依據,充分説明瞭它的指導地位。報告正是根據這五句話的科學評價,進一步明確了它的歷史地位,講了四個“是”,即:“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産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二是概括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報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這16個字,是在黨的代表大會中第一次作出概括。十七大報告,概括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這次又進一步概括了它的精神實質,這就使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科學體係更加完備,也反映了我們黨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加成熟和清晰。我們學習理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關鍵的是要抓住這16個字。

    三是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四個“必須更加自覺”的要求。報告強調,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義,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基本要求,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這四條在十七大報告中是作為科學發展觀內涵來講的,而這次報告是作為實踐要求講的,是從面向未來的角度講的,特別強調了“必須更加自覺”。這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我們知道,科學發展觀在理論上已經作了很多闡述,全黨在認識上應該是很清楚的,關鍵在于落實。現在的問題是落實還不夠有力,有些同志還不夠自覺。在今後的發展中,我們要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就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這四點要求,就是今後工作的著力點,也是工作的抓手。

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

    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許多新的闡述,這是十八大報告的一個亮點。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冷溶:這次報告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闡述,主要是在報告的第二部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在幾次代表大會報告中都作出過闡述。但這次十八大的闡述有新角度、新亮點。首先,它是從繼往開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這個角度講的。報告第二個部分的標題就是這個話。具體説,我認為主要有四點:

    第一,這次報告從我們黨90多年奮鬥的歷史,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一個新的角度,是十八大報告在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的一個顯著特點。我們知道,這是胡錦濤同志在慶祝建黨90周年講話中講的一個重要觀點,現在寫進了十八大報告中,這有重要意義。報告指出,9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在實踐中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係和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從這樣歷史縱深的角度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有厚重感,更具説服力,更能反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實基礎、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這對于處于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鬥的我們黨來説,更有底氣,向前邁進的步伐更加有力。越是面向未來,越要回顧歷史。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這幾年黨中央這樣重視黨史工作。

    30年前,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思想時,就指出這是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當時總結的是建黨以來61年的歷史,十八大報告總結的是91年的歷史。而這後來的30年,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30年。十七大以來,我們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建黨90周年,不斷總結歷史經驗,不斷有新的認識。十八大是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的進一步總結。經過這次總結,理論上更加清醒,更堅定了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記者:從這個角度看,是不是也涉及到兩個關係,一是如何看待黨的幾代領導集體之間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之間的關係;二是如何看待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之間的關係問題?

    冷溶:是的。報告在總結歷史時,很重要的是寫了四段沉甸甸的話,充分肯定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貢獻,用簡明的語言,高度概括了每一時期我們黨的實踐成就和理論建樹。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説是奠基之功。這個奠基,講了三個意思。一是確立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二是取得巨大成就,比如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係和完整的國民經濟體係,研制和試驗成功兩彈一星等;三是作出獨特性的理論貢獻。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開創之功。這一點很清楚,大家都了解,都經歷了這段歷史。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這是突破之功。特別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點上,是個很大的突破。

    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成功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堅持和發展之功。

    從這四段話的論述中可以看出,正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講話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我們黨長期奮鬥基礎上的,是由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要説明,就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關係問題。這個問題,在十七大的時候中央就講得很清楚,指出這是兩次認識的飛躍。在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中,包括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央特別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就講清楚了這兩次飛躍的繼承發展關係。

    記者:除了您上面講的這個角度外,報告還從哪些角度來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冷溶: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二點,報告從道路、理論體係和制度這三個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總的概括,並對它們的內涵分別作了精辟的闡述。這也是一個新的角度。我們知道,十七大報告是從道路和理論體係兩個方面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這次十八大報告又增加了制度的內容。這是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大會上講的,這次又作了進一步闡發。報告指出:它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相互聯繫的組成部分,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黨和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期探索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它們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是:道路是實現途徑,理論體係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報告還作出了“三個總”的概括,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些概括,也是新的。報告從道路、理論體係、制度這三個方面,又從總依據、總布局、總目標這三個角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總的概括和全面闡發,清晰地勾勒出了它的總體面貌,這還是第一次。這就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有了更為全面的把握,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深化。

    第三,報告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牢把握的八項基本要求。即: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些基本要求,有些是老話,也有些是新話。一看就知道,它們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更是對新鮮經驗的總結;既是針對今天問題講的,更是著眼未來提出來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理論上的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個評價,説這八個要求,“是對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鮮經驗的科學總結,用新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進一步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是我們黨探索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過去我們黨在幾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已經總結概括過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現在又概括了基本要求,這就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內涵,從原來講的“四基本”變成了“五基本”。習近平總書記説:這五基本“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長遠的,大家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

    第四,報告強調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黨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黨的十三大提出來的,以後歷次代表大會都作了重申和闡述,十八大又再次加以強調,説明這個問題的極端重要性。特別是站在新起點準備向前邁進的時候向全黨重申這一點十分重要。我理解主要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要客觀地正確地認識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水準。盡管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正如報告所説,“我國仍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在每人平均GDP上還是排在世界90多位以後。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另一個是,我們制定的所有方針政策,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既要積極進取,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也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黨的基本路線就是依據這樣的基本國情得出的最根本的理論判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鄧小平同志説:“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我們過去的成功,是因為堅持了基本路線。今後要繼續成功,還要靠這個基本路線。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最重要的就是始終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

    記者:這次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何理解這樣一個目標?我們能不能達到?

    冷溶:這次講目標,是講兩個方面的目標要求,即把發展的目標和改革的目標一起提出來,這是一個新意,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可以看出,這次大會很強調改革,據統計報告提到了86次“改革”這個詞。

    關于發展的目標。這是一個全面的目標,包括五位一體的各個方面都有具體的目標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關于改革的目標。強調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重要領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出“五個加快”的要求。即: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産經營機制;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最後,還專門講了一段區域發展的改革: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扶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現代化建設中繼續走在前列。

    這次報告講目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提出了十年實現兩個翻一番的目標。即:到二○二○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

    這個目標很大的一個特點是有連續性,是在過去提出的目標基礎上,特別是十六大、十七大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們知道,我國現代化的目標,最早是毛澤東、周恩來提出來的。現在講的小康目標,是鄧小平1979年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首次提出來的,之後在十二大上得到確認。它有幾個特點:一是提出小康的概念。鄧小平同志説:所謂小康生活,就是水準不高,但是比較平均,日子好過。二是提出“翻番”的概念,就是10年翻一番,20年翻兩番。平均速度為72%,從1980年到2000年,翻兩番,總值從2500億到1萬億,每人平均從250美元到1000美元。三是講兩個指標,總值和每人平均,既體現綜合國力提高,也體現人民生活改善。四是可以做國際比較,用國內生産總值計算,而且換算成美元。國際上很多國家都是這樣。過去是用工農業總産值,只能在社會主義國家中比較。當時使用國內生産總值也是一個進步。這個指標有個優點,就是增加了對第三産業産值的計算,更能全面反映財富增長的情況,這反映了發展理念的進步。當然,今天的統計概念又有發展進步,要統計綠色經濟等等,但都不成熟,還得用這個指標。

    可見,這是一個著眼于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和改善的目標,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是實事求是的、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指標,是可以做國際比較的目標,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思路。

    後來的發展情況是,翻兩番實現了,而且是提前實現。1997年十五大實現了總值1萬億美元的目標,2000年達到每人平均1000美元。所以,到十六大的時候就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用20年時間總值再翻兩番。但沒有提每人平均翻番,因為每人平均難,有人口增長的因素。到十七大的時候,發展的形勢很好,就大膽地講了每人平均GDP翻一番的目標。這是個進步。一個是更自信了,每人平均翻番,總值肯定超過。一個是更著眼于人民生活的改善,體現全面小康、科學發展的理念。

    這次十八大,我們又講兩個指標,即總值和每人平均都翻一番。我們説,總值是體現綜合國力提高的,每人平均是反映老百姓生活水準提高的。這兩個都重要。對我國來講,國家的力量強盛非常重要,講總值是有必要的。當年鄧小平就強調了提高綜合國力,強調實現總值1萬億美元的意義。那時每人平均低,光講每人平均不夠勁,強調總值可以鼓舞士氣。但是,反映老百姓生活水準提高的指標當然也同樣重要,國家力量的提高最終要落實和反映到老百姓生活上。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人平均的指標更重要。這也是當初提出小康社會概念的初衷。隨著國家的發展,越來越應該強調每人平均。所以,十七大講每人平均,這次又講。

    這次講每人平均,又有進步,原來一直是講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這次是講每人平均收入,具體講就是每人平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每人平均農民純收入,這更能直接反映老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是真正的收入倍增計劃。每人平均收入與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有什麼不同?每人平均收入是進了老百姓口袋子裏的錢,直接反映老百姓得實惠的情況,老百姓感覺更是實實在在的指標。

    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是從2010年算起的。從總值來説,2010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為4012萬億元,到2020年翻一番為8024萬億元,平均速度72%就可以實現。而過去的這兩年的速度已經超過了這個平均值,據測算今後年均達到68%即可以實現。

    從每人平均來説,2010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是19109元,翻一番達到38218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為5919元,翻一番為11838元。因為這兩年增長很快,為後來實現目標減輕了壓力。據測算,今後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長7%,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67%,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情況,實際發展中會有很多可變因素。比如: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的比例會有變化,2011年城鎮化率已達到513%,今年會超過52%,到2020年城鎮化率有專家測算會達到60%。這樣城鎮人口的數量就大了,對每人平均收入翻番的要求就高了。再比如,每人平均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要增加,這次報告提了“兩個同步”、“兩個提高”,即:“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另外,還有一個人口增長的因素。2006年國務院印發的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中講,到202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45億。2011年是137億人,還要增加8000萬人。此外,還要把通貨膨脹率控制住。總之,計算起來很復雜。但總的説,兩個翻番都能夠實現。

    兩個翻番,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目標。全國人民關心,國際社會也都很關注。如果這個目標實現的話,將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解決內需是沒有問題的,甚至還會決定國際經濟的復蘇。德國人寫的文章説:中共提出兩個翻一番的目標,“這是一種怎樣的對比:歐洲在緊縮開支,而中國將使其財富在短短十年時間裏翻一番。如果這個目標得以實現,那麼世界將看到一種具有巨大輻射力的模式”。“中國共産黨面臨新的長徵。新長徵的結局將決定中國的未來,並且也將越來越多地決定整個世界的未來”。這説明世界都看到了十八大的意義和這個目標的意義。但我們也要看到難處,要如期實現這個目標不容易。外國人也講:“習近平接管的中國比十年前更強大,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或許是13億中國人對政府越來越高的期待。”所以,關鍵是怎樣實現這個目標。報告從五位一體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確保實現目標的戰略舉措。

    記者:您剛才提到,十八大報告在提出目標後,還確定了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為實現目標提供保障。您怎麼理解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

    冷溶:報告講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和戰略舉措,內容很豐富,也很具體。這麼多的內容,怎樣學習理解,要慢慢消化。現在剛剛開始學習,我看先主要抓住三點:一是抓背景。主要是認清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了解國內外大勢。二是抓關鍵。注意學習各部分提出的指導方針、總原則和總的思路。三是抓重點。注意學習各部分的新舉措、新觀點、新角度。

    首先,要了解背景,了解我國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報告提出的戰略部署和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評價十八大報告時,講完高舉旗幟後,首先就指出,報告是在“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基礎上作的。這一點在報告中看得很清楚。報告在目標部分,一開始就指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二○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這裏講的“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指什麼?什麼是報告中所説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這個問題要了解清楚。根據報告精神,我談點個人理解。

    我們現在有很多條件沒有變。如報告講的,國際上和平、發展、合作這一當今時代的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趨勢沒有變,世界力量對比有利于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的大環境沒有變,等等。從國內看,除了基本國情的三個“沒有變”之外,還有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總態勢和基本面沒有變等。但是,現在形勢又確有很大變化。有向好的一面的變化,也有向不利的一面的變化。

    好的方面、有利的方面的變化是什麼?比如,從國際上看,報告説:“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比如金磚五國已經佔到世界經濟總量的222%,中國則由44%上升到104%。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佔20%。總的是,“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具備更多有利條件”。這些話,概括了這些年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的新變化。從國內看,有利的方面更是明顯增多了。如發展的實力大大增強,基礎設施大大改善,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具備了更多的條件。所以,機遇期依然存在,還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為什麼説挑戰也前所未有呢?因為,現在確有另一方面的變化,國際國內都有。有些也不好説是不利的變化,應對好了可能就是機遇。這方面的變化在哪裏?認識這一點很關鍵。

    從國際形勢上看,很明顯的一個變化,是報告中所説的“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新”在哪裏?就是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使經濟全球化受到巨大衝擊,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這是一個大變化,帶來一係列變化,今天世界上的變化,大都與它有關。我國經濟現在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中,必然深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此,要深刻地、清醒地認識這一變化。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是慢慢發酵的。先是美國,後是歐債危機,現在已經波及到發展中國家,現在還在發展。經過了五年,這一點看得很清楚。報告是這樣説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局部動蕩頻繁發生”,“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這些大都與金融危機有關係,有些是在這個背景下加劇的。

    回顧近幾十年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可以看出,在2008年以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勢頭很盛。很多國家都乘勢而起,我國就是受益最大的一個,抓住了機遇。這次金融危機的發生,出現了四個情況:

    一是,世界經濟呈低速增長態勢,國際貿易急劇下降,發達國家消費市場萎縮,反映在我國和資源型國家等發展中國家,是外需驟減。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出口僅增長74%,比去年回落153個百分點。回落幅度之大,超出人們的預期。我前不久訪問拉美幾個國家,它們都關心我國經濟還會不會維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因為它們主要是靠賣給我們資源來維持增長。

    二是,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對我摩擦日益增多。西方國家包括第三世界國家針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越來越多。

    三是,國際熱點增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對我國來説,還有一個周邊安全問題,比如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現在是爭奪加劇。主要是兩個爭奪,一個是科技上的爭奪,更加重視科技創新,都在搶佔下一步發展的制高點。另一個是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加劇,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背後都是爭奪我國的資源。現在海洋資源爭奪加劇。有人講,普天之下,爭奪海權。

    四是,美國對我加緊防范。經過這場危機,美國和西方國家力量減弱,南升北降,份額變化。美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由原來的337%降到236%。我國際地位上升,進入國際舞臺中心,發言權分量增大。這是好事。但也引起了美國和西方國家對我的警惕,産生了嫉妒心。美國戰略東移,主要對我來的,加強對我的防范和遏制,意圖明顯。美國戰略利益重點開始從中東、歐洲轉到亞洲。過去兩霸爭奪重點在歐洲,後來在中東。美國人現在依賴中東石油少了,這是個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最近媒體在講,美國人在頁岩氣開採技術上有所突破,最近幾年産量有很大增長。美國原來是大西洋國家,在那邊爭奪。我們是太平洋國家。鄧小平同志當年説:21世紀是太平洋世紀,也是印度洋世紀。這就是説,像我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將發展起來,改變世界的格局。但美國這些年一直説它也是太平洋國家,重返亞太,就是要和我們爭奪太平洋。這一點看得很清楚。這説明我們確實發展起來了。

    國內發展也有一個重要變化,就是中央一直講的,新世紀以來我們進入了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具有很多新的階段性特徵。原來是1000美元到3000美元,現在將近6000美元。按照國際上的標準,已經達到中等收入這個階段了。現在看得越來越清楚,我們所處的這個階段,實質上就是怎樣跨過中等收入這個階段,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實事求是講,搞不好,我們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現實危險。“中等收入陷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發展方式粗放,發展品質不高;環境污染嚴重,資源消耗大;分配不公,社會矛盾增多;腐敗蔓延;公眾的參與度高,民主意識增強。上述這些,加上在今天的信息化時代條件下,思想多元、開放,社會難以管理,就顯得問題更加突出,應對起來難度更大。中東國家動亂與此有關。

    如何跨過中等收入這個階段,這在世界上都是難題。國際上的例子很多。據説二戰後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有100多個,但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十幾個。“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由世界銀行于2006年提出,主要指一個經濟體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過程中,難以擺脫以往從低收入進入中等收入的發展模式,經濟長期徘徊不前,陷入發展困境。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前後,每人平均GDP都成功跨越1000美元。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初也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這些國家至今都沒能邁入高收入國家門檻,有些成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比如,菲律賓1980年每人平均GDP是671美元,到現在才達到2000多美元。泰國在80年代初就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現在仍只有5000多美元。也有成功的例子,但都是小國。像我們這樣的大國還沒有先例,這對我們是真正的考驗和挑戰。

    我國現在的情況,報告中講的問題和不足有六點,十七屆七中全會總結今年的工作,講的問題和不足有八點。上述問題都涉及到了,我們一點也沒有回避。所以,挑戰也前所未有。

    了解了這些變化,就知道了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就理解了報告中為什麼要提出這樣一些重大舉措。實際上,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這一點,認識得越早、越明確、越一致,就越有利。十六大以來特別是十七大以來的很多舉措,就是沿著這樣的科學發展的思路提出來的,這次更加明確了,有很多是新的舉措。比如,在經濟建設上,主要是要擴內需,調結構,增效益。總的就叫“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比如,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大大提高了它的戰略地位。比如,高度重視社會建設,重視解決收入分配問題。比如,更加強調民主、法治,要使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比如,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凝聚共識,提高民族素質。比如,強調反腐敗問題,強調保持黨的純潔性。顯然,我們不抓緊把這些問題解決,就不能保持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好局面,不能確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不能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甚至國家安全都會有問題。這次報告中,中央特別強調增強憂患意識,説明中央很清醒。

    記者:那麼您説到的“抓關鍵”,是指的哪些關鍵內容呢?

    冷溶:關于“抓關鍵”,有一個訣竅,就是請大家主要注意學習五位一體每個部分開頭的那幾段話。以前的報告裏面沒有這樣的寫法。這些話,都是講指導方針、總的原則和總思路的,是首先要把握的。

    比如,經濟建設部分,首先強調了“本質要求”、“戰略抉擇”、“立足點”。即:“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這幾句話,點明瞭今後經濟發展和改革的總指導方針、原則。從剛才所説的國內外形勢新變化的背景看,抓得非常準確。報告緊接著提出了實現這一要求的思路和舉措,我概括為“四個著力,四個新”,“五個更多,五個動”,即:“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産業發展新體係,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迴圈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後勁。”這些話,把轉方式的重點講得很清楚,很全面。此外,這次報告還提出了“四化同步發展”的問題,即“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是第一次。我們原來説農業是基礎,強調實現工業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現在光這樣講不夠了,要講“同步”推進,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講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講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這是戰略性變化。我們下去搞調研的時候,很多省都提出這個意見。現在吸收了。

    政治建設部分,開頭講了兩段話,兩個意思。

    第一段話講民主。強調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非常堅定地講民主問題。不是像西方有的人説的我們不搞民主,理直氣壯地把民主的話語權抓在了我們手裏。還指出,我們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表現出我們在民主問題上的自信,這是對西方攻擊我們的有力回擊。

    第二段話講改革。講要更好地發揚民主,就“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怎麼改?總的思路是什麼?主要是三點。

    一是堅持改革的總方向、總方針,就是“三者有機統一”,即:“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十六大就明確了的。認識到這一點不容易。因為民主問題主要是處理好民主、集中和法治這三者的關係問題。我們堅持民主集中制,這既是黨的根本制度,也是國家的根本制度。鄧小平同志講,這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人民當家作主這是目的,但搞“大民主”不行,多數人暴政不行,要有集中,有正確的集中,黨的領導就是管正確集中的。而黨的領導又要體現在法律上,要堅持依法治國,這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以後強調的一個問題。這就是三者的關係,是有機統一的。這一套思路和説法,既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總結了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總結我們自己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長期實踐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得出來的,這也符合政治學講的規律。認識到這三者的關係很不容易。自從十六大明確了這個方針和方向,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就是一直按照這樣的方向進行的。實踐證明,這個方向是完全正確的。所以,這次報告首先就強調要堅持這一點。

    二是明確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就是“三個更加注重”,分別對這三者的改革提出要求,即:在黨的領導方面,強調“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這就是講黨的領導怎樣做到正確的、有效的集中的問題。在人民當家作主方面,強調“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這就是講,人民當家作主不是空話,要真正地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表現出來。在依法治國方面,強調“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這次報告對法治建設強調得更重了。這也是一個特點。這三條內容,過去也講過,但這次講得更充分、更集中、更明確。

    三是強調政治體制改革的原則,也是三條。一是,“進一步發揮我們的政治制度優勢”。二是,“借鑒別人的有益成果”。三是,“絕不照搬西方模式”。

    文化建設部分,開頭講了三段話。第一段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意義。第二段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指導思想,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概括了這個道路的內涵,包括“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三貼近”、“兩個文明一起抓”、“三個面向”等。這些都是我們黨90多年來在文化建設上理論和實踐的結晶,這次作了一個全面的歸納和概括。第三段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所在,就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社會建設部分,開頭也講了三段話。第一段講加強社會建設的意義,認為它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第二段講社會建設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第三段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問題,目標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這次講社會建設問題,就是把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這兩點突出出來,這從標題上就能看出來。標題是: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部分,開頭講了兩段話。第一段講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和地位。講面對嚴峻形勢,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美麗中國”這個詞很響亮,很打動人。第二段講生態文明建設的方針和基本思路,強調兩個堅持,即:“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可以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是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逐漸形成的。上世紀80年代,我們講兩個文明一起抓。90年代初,江澤民同志在建黨70周年講話中提出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們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把社會建設放了進來,變成四位一體。這次十八大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進來,成為五位一體。這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更高水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我們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提出五位一體,一個是反映了我們的發展程度高了,一個是反映了我們的認識程度高了。這也符合發展的規律。

    記者:您還提到“抓重點”,主要指哪些方面?

    冷溶:就是指報告中的新舉措、新觀點、新角度。這就很多了。舉幾個例子。

    在經濟建設上。比如,在講經濟體制改革時,強調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問題。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個“更加”,一個“更好”,很準確,很有針對性。特別是這個“好”字用得好,點出了在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問題上的症結所在。

    再比如,關于科技創新。跨越中等收入階段,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關鍵是要靠科技創新。這次把科技創新問題説得更重,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講建設國家創新體係,強調了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創新體係,一個是知識創新體係。前者是強調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要發揮企業、市場的作用。後者是強調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是為了搶佔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這要發揮政府的作用。這是十八大新增加的重要內容,看到了戰略性、基礎性研究的重要性。這是國際上的一個方向。比如像正負電子對撞機就屬于這類。尋找“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這樣的事就屬基礎研究。它與現實生産力似乎沒有多少關係,還要花很多錢,但一旦突破將改變整個人類社會。我們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下半葉瓦特發明蒸汽機帶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9世紀中後期馬克斯韋的電磁學和愛迪生發明電燈帶來的,20世紀中葉以來開始了信息化革命。這幾次科技革命相隔都大約100年,都成就了一些大國、強國,但與中國沒有關係。這一次又快到這個時候了,不能再與我們沒有關係了。我們國家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也有這個能力了,要“佔有一席之地”。否則,過了這個村,可真就沒這個店了。

    在政治建設上。比如,強調了協商民主。這是十八大報告的一個突出亮點,是重要理論創新。我們知道,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同其他黨派團體和黨外人士團結合作過程中,就形成了協商民主的思想,特別是在“三三制”民主政權建設過程中,就有效地進行了協商民主的實踐。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屆政協的召開就是協商民主的結果。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重視就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事務與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協商,已經形成了一種制度。第一次明確提出協商民主,是江澤民同志在1991年“兩會”黨員負責人會議上講的。他説:“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選舉和投票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胡錦濤同志也作了很多論述。後來在2011年中辦下發的關于政協工作的16號文件,正式提出了協商民主。這是我們自己探索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文化建設上。這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即“三個倡導”。第一個倡導是從國家層面講的,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第二個是從社會層面講的,即“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個層面是從公民層面講的,即“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關于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關注度很高的一個問題,但認識各有不同。會前徵求意見時,各方面提出了很多方案。報告現在作這樣的表述,最大限度覆蓋了各方面意見,也符合黨和國家一貫倡導的思想理念精神,從大會各小組的討論看,大家都能夠接受。當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需要在實踐中培育的,今後還可以在這一表述基礎上通過實踐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社會建設上。報告強調了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提出很多新舉措、新要求,總的感覺是要求高了。比如,關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十七大報告用的是“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提法,而這次則明確提出要“總體實現”。比如,關于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目標是“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而這次則明確要求“收入分配差距縮小”。比如,提出“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和“健全全民醫保體係”的目標,要“推動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比如,關于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已經頒布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十二五”規劃》中的表述是“建立健全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這次增加了“政府主導”,強調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承擔主要責任。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報告第一次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單獨一章來寫,可以説處處有新意。比如,提出了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比如,雖然過去我們黨一直強調堅持節約和保護並重的方針,但一直把節約放在首位,十七屆五中全會講要“落實節約優先戰略”。這次十八大報告提出“保護優先”,這是一個新的發展,現實針對性很強。現在的表述是:“兩個優先一個為主”,即: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比如:報告在十七屆五中全會關于樹立綠色理念、低碳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總結了國際金融危機後我國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經驗,明確提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比如,報告首次提出了“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特別需要提的是,十八大報告在這一部分的最後,提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這個概念,強調我們搞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本來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這是一種更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社會形態要求。這是從政治的高度、從制度優勢的高度來講生態文明建設。

    此外,在軍隊國防、港澳臺、國際外交等方面,報告也都提出了很多新舉措、新觀點。

按照新的要求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

    記者:報告的最後一個部分闡述了黨的建設問題。請您談談報告這部分對黨的建設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冷溶:報告這部分的標題叫“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是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命題,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建黨9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作了重點闡述,十八大報告再次以“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為題來統領整個黨的建設部分,使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所謂科學化,我理解,就是要按照黨的建設本身的規律來搞黨的建設,就是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搞黨的建設。這個規律,這個要求,就都體現在這次報告關于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和八個具體要求中。

    關于總的要求,就是黨建部分開頭講的一段話:“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在這段話裏,一條主線,四個能力,三個型的目標,這是新提出來的。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這次特別強調的,五大建設是過去一直講的,這次還要加強,提出新要求。

    黨建部分講了八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包括:理想信念問題,黨的宗旨問題,黨內民主問題,幹部隊伍建設問題,人才問題,基層黨組織建設問題,反腐敗問題,紀律問題。這八個方面都提出很多新的舉措。

    比如,在理想信念部分,提出要堅守共産黨人的精神追求。從這樣的角度來談理想信念問題,還是第一次。報告講了三個層次的要求,即三個抓好: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就是要抓理論學習;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就是要確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抓好道德建設這個基礎,強調黨員幹部在道德上要作表率,“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産黨人的人格力量”。

    看到這裏,我就想起當年毛主席講的一些關于應該怎樣做一個共産黨員的話,很多是從道德層面講的。如:“一個共産黨員,應該是襟懷坦白,忠實,積極,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以個人利益服從革命利益;……關心黨和群眾比關心個人為重,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共産黨員在各級政府中應該成為堅決勇敢、刻苦耐勞、急公好義、禮義廉恥的模范”。中國共産黨人的“品德就是忠實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共産黨員應該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革命戰爭年代,共産黨員就是衝鋒在前,犧牲在前。在今天,首先的要求是做一個道德的模范,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過去我們對黨員就是這樣要求的。改變社會風氣,關鍵是端正黨風。我們有8000多萬黨員,大約16個人中就有一個黨員。如果黨員都是道德的模范,還怕全民族的道德素質提不高嗎?毛主席當年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就講過這樣的話,他説:“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外有這種不良風氣的人,只要他們是善良的,就會跟我們學,改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就會影響全民族。”

    此外,報告還提出了其他一些加強黨建工作的新舉措。比如,提出要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比如,提出要實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比如,高度強調反腐敗問題,提出“建設廉潔政治”,“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比如,報告在黨建部分增加了一條關于紀律的內容,強調特別要嚴肅黨的政治紀律,任何人都不能淩駕于組織之上,要堅決維護中央權威,等等。

    記者:我們黨歷來強調,抓黨的建設,最根本的是要抓思想建設,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思想建設。請您談談報告中對加強理論學習和統一全黨思想方面的要求。

    冷溶:通過學習報告,我個人覺得,對黨員幹部首先是要求作道德模范,在家裏是個好丈夫、好妻子、好兒女、好兄長,在單位是個好職工、好幹部,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同時,在政治信念上還有要求,就是要加強理論學習,特別是對領導幹部要求更高,主要是在重大政治理論問題上要清醒。報告在黨建部分,第一條就講堅定理想信念問題。首先提出的就是要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提出,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強調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我感到,講理想信念,做到政治上的堅定,首先是理論上的堅定性。高舉旗幟,首先理論上要清醒,要堅定。十八大報告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科學發展觀在理論上新的闡發,是我們首先要學習好的。

    這裏,就有一個理論上統一思想的問題。現在信息化快速發展,思想多元已經成為現實,這當然也反映到了黨內,反映在黨的各級幹部中。現在,對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種觀點,都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見。但對黨的領導幹部來講,思想不能亂,在對重大理論問題的認識上不能多元化。這是我們團結統一、凝聚力量的根本。而這一點,對于我們今天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完成攻堅克難的一係列重大任務,是極端重要的。報告主題中講的“凝聚力量,攻堅克難”,首先就是要統一思想。

    這就提出了一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問題。我們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所有問題上都要求大家認識一致,但是在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上要統一思想,在思想上不能與黨離心離德。講政治紀律,首先要強調這一點。這些基本問題,主要應該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立場觀點方法要掌握。二是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要真心擁護,努力學習。三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觀點要堅持,主要是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等,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四是對黨史上的重大問題,要有正確認識。這次報告講了學習黨史,強調了要按照兩個歷史決議來評價。這很重要。對這些基本的東西,黨的領導幹部認識要一致,要堅定,不能模糊,更不能有違背的地方。

    這次報告指出,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嚴肅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形成全黨上下步調一致、奮發進取的強大力量”。我感到,報告強調這一點非常重要。

    記者:十八大以後,我們黨和國家必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的歷史發展新時期。您對未來的發展怎麼看?

    冷溶:參加了這次黨代會,學習了這個報告,我對我們這個黨,對我們這個國家充滿信心。我們的發展勢頭很好。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奮鬥,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離這個目標這麼近。我們已經成功地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理論是非常清楚、成熟的,我們的制度是有優越性的。就像報告所説:我們完全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同時還要看到,我們還面臨很多風險和挑戰,發展中還存在很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包括要克服我們黨自身存在的一些嚴重問題,因此報告特別強調毛主席過去講過的一段很精辟的話,就是: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以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艱巨的歷史任務。報告提出兩個百年的歷史任務,強調:“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要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旗幟,把十八大明確的戰略任務落到實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鬥。

    記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

分享到:
( 編輯: 姚潤萍 ) 【字號: 】【列印】【關閉
【糾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68124287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