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新聞

新華時政 > 正文

205名中央委員來自哪裏?有何特點?

2012年11月22日 07:34:14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列印
【糾錯】

代表投票選舉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中外記者聚焦十八大。 

人民大會堂外紅旗飄揚。

走向輝煌(漫畫)

 

  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選舉産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實現了新老交替。

  在這個新領導集體中,205位中央委員尤為引人矚目。他們的決策思維、政治思想和執政風格,將深遠地影響中國未來的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分析發現,通過黨內一係列規范程式選舉産生的這個政治精英群體,具備了一些新的特質,這些新的特質,將使他們更好地承擔重責,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下一個美好的5年,乃至10年。

  A

  中央領導集體

  實現制度化更新

  新一屆的中央委員集體,呈現出流動率高、更加年輕化、更具包容性、更加高知化的特點。

  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共有205名中央委員,其中留任委員91名,新當選委員114名,流動率高達56%。這體現出,在堅持黨的最高權力機關每五年一次制度化更新的基礎上,同時兼顧了平和過渡、穩定交接的理念和安排。事實上,從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來,中共中央委員的流動率在過去的25年裏非常之高,在此期間召開的五屆全國黨代會中,中央委員會新成員比重平均高達62%,流動率比一些西方的權力結構還要高。

  據統計,在這205位中央委員中,“40後”31人,“50後”165人,“60後”9人,分別佔比15.1%、80.5%和4.4%。換言之,在這個黨的最高決策群體中,“40後”逐漸退出,“50後”佔據主導,“60後”開始嶄露頭角。另外,在這個特殊群體中,有10位女性領導幹部和10位少數民族領導幹部,增強了這一群體結構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共政治史上首次有“60後”幹部進入黨的核心權力機構——中央政治局。這體現出,黨在不斷增加自己的開放性、時代性和包容性。

  據初步統計,約95%以上的中央委員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委員高達65%,更有14%的委員獲得了博士學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具有留學經歷的領導幹部開始進入中央決策層。例如,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劉鶴,在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這凸顯出在新的國際形勢和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産黨不拘泥于傳統,而是唯才是用、唯賢是舉。這樣的人才觀既拓展了決策層的國際視野,同時也增強了黨的執政能力。

  B

  人文社科背景成為群體特徵

  新一屆中央委員群體的一個醒目特徵,即具有更加明顯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背景,這將深遠地影響他們的執政認知和決策思維。

  統計發現,在這205名中央委員中,除了21人(佔比10.2%)是理工科背景外,其余具備大學以上學歷的委員均是人文社會科學背景,或者是具備理科、文科復合背景。其中,最集中的專業學習背景是經濟管理、法律、政治學等領域。可以説,這是一個具有全新背景的中央決策群體,預示著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將全面進入一個經濟學家、法學家等具備人文社科知識背景的精英治理時代。

  一般認為,理工科背景出身的優勢在于執行的效率。人文社科背景出身的優勢在于注重分析探討決策的合理性與恰切性,可以盡量避免決策失誤。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係教授任劍濤認為,由更多具備人文社科背景的政治精英治國,符合現代國家治理的趨勢。尤其是法政型精英人才的崛起,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另外,他們絕大部分在改革開放時期成長、接受教育,具有完整的教育背景,對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觀念較包容,更具開放意識。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 編輯: 徐鵬 ) 【字號: 】【列印】【關閉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