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新聞

新華時政 > 正文

人才強國:跨越發展的中國資源

2012年11月02日 09:03:1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 】【列印
【糾錯】

    十年改革,一種持續的創新乘勢而上——

    體制機制大解放

    釋放人才生産力

    30年前,深圳只有兩名技術人員,一個拖拉機維修員,一個獸醫;20年前,深圳率先由政府組團赴海外招聘人才,率先實施幹部錄用公開競考制度,率先探索“技術入股”等引才新措施;而最近10年來,深圳成為國家第一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試點城市,率先建立網上人才市場,實行應屆畢業生無限制引進入戶,所有用人單位人才引進無指標限制……深圳,再次成為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急先鋒”。

    “深圳的發展成就和經驗充分證明,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是創新創業之本。”在十八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看來,作為新興城市,深圳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關鍵在于突破了傳統體制機制的束縛,匯聚了大批海內外優秀人才,“激發出了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天下之患,不患才之不眾,患上之人不欲其眾;不患士之不欲為,患上之人不使其為也。”千百年前的寥寥古語,傳遞出一種樸實的人才觀——“用好”,是人才工作的根本。

    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人才發展的關鍵在體制機制,體制機制的活力來自改革創新。10年來的實踐反覆驗證:只有遵循係統培養開發人才的內在規律,不斷破除束縛人才成長的思想觀念和制度障礙,才能形成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

    人們看到,最近10年,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業到社會,以前瞻的眼光、改革的精神、發展的思路,積極推進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創新。

    10年轉型——人才特區代替經濟特區,成為“時髦”的科學發展關鍵詞。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10多個城市啟動人才特區建設,在簽證居留、技術移民、金融支援、財稅優惠、股權激勵、社會保障等方面採取一係列特殊措施,推動著人才落戶“樂土”。

    10年激勵——榮譽鼓勵和物質激勵共同作用,讓知識的價值充分彰顯。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一係列獎勵制度,鼓舞著各類人才貢獻才智。

    10年創造——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目不暇接,為人才成長搭建廣闊平臺。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舉國振奮,舉世矚目。成績的背後,是航太科技人才的錘鍊和成長。以神舟九號任務為例,載人航太工程各係統的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平均年齡只有40多歲;科技人員隊伍中,青年一代佔了2/3以上。

    10年完善——選人用人走向“民主、公開、競爭、擇優”,“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成為社會共識。

    人才在市場中自主擇業,用人單位在市場中自主擇人,人才和用人單位的市場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明確和落實。隨著人才評價機制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大,一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化人才評價機制基本形成。

    回眸十年,唯賢選人用人留人,以業引才聚才育才。

    展望未來,人才活力充分涌流,發展動力競相迸發。

    這注定會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競賽,它與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人才發展所指向的“強國”目標,也許需要一代乃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達成,但貴在不停步,貴在能堅持,貴在用智慧。

    千帆競發敢為先,百舸爭流創輝煌。舉目神州,一個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群星璀璨的嶄新局面正在加速形成。人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我們每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夯培,人才之基終將托舉起一個民族的復興偉業。(記者 盛若蔚 杜榕)

   上一頁 1 2 3  

分享到:
( 編輯: 黃銳 ) 【字號: 】【列印】【關閉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