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新聞

新華時政 > 正文

國民心態:砥礪中邁向成熟自信

2012年11月01日 07:31:1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 】【列印
【糾錯】

    (三)

    面對世界,國人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開放自信的神採。反求諸己,國人則展現了另一種將傳統美德與時代責任悄然對接的圖景。而其中,以公民的身份,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樂于提供愛心互助,成為這10年間中國國民心態最具成長性的鮮明特點。

    這個早春,感動中國欄目,走過10年。10年時光,百位英模,這個有著億萬觀眾的品牌欄目,吟咏了一部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的精神史詩。平均年齡僅30歲的“嫦娥一號”研制開發團隊,用才氣、勤勉和激情,讓中國人的奔月夢圓。“微塵”,這個青島愛心群體捐款時的公共化名,已成為一個城市的精神符號……

    全國道德模范評選,已完成3屆頒獎。收養4個民族的10個孤兒,組成特殊家庭的阿尼帕·阿力馬洪;貼出通告幫亡夫還債的誠實守信模范陳美麗;地震中冒死救出學生的見義勇為模范王敏……而在他們身後,是幾萬名的候選人和不計其數的後來者。

    還有最美媽媽、最美司機、最美教師……

    説來,這些人,真是平凡,和人們想像中的“英雄”似乎毫不沾邊。他們自己也並不以為傲,甚至覺得只是盡了職業的本分,為人的準則。但正是這樣平凡的人,或是窮盡默默的一生,或是在某一個電光火石間不期而遇的時刻,綻放了人生最燦爛的榮光。

    其實,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從來就不乏“俯首甘為孺子牛”、“採得百花成蜜甜”的先行者。但是,今天的他們,卻顯然有著更具時代內涵的鮮明特質。中國首位女航太員劉洋,美麗、細膩和擁有甜蜜愛情的她,更像一個“鄰家妹妹”。“當代雷鋒”郭明義,擁有近千萬微博粉絲,通過網絡集結5000多人的愛心團隊,使上千人受助,是與時俱進的微博達人……

    這幅時代圖景的耐人尋味之處不僅如此——那些讚揚他們、與他們在精神乃至行動上互動與反饋的人們,同樣也是體察時代心靈圖景的重要一環。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掏腰包,請在北京“7·23”暴雨之夜勇敢救人的百位農民工兄弟吃飯,他説:“我覺得吃飯是人與人之間最放松、最直接、最具情感的溝通方式。”當有個別人認為“最美媽媽”該把獎金捐出從而維護自己的“榮譽”時,絕大多數人駁斥了這種狹隘化的“高大全”好人觀,稱其為“道德綁架”。

    而將鏡頭繼續拉伸,還能看到更多的身影,就站在你我的身邊,讓人在平視中,亦心生暖意。那些汶川地震、奧運會、世博會上的志願者,那些在雨災雪災中以“綠絲帶”、“雙閃燈”為標誌自發送人的車隊,那些在網絡微博上以一次順手轉發和熱情呼吁來表達微小善意的“微公益”……已經成為尋常的景觀。

    “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當普通公民心中油然而生的理念,成為日常生活中舉手之勞的默契、成為心底最深處的行動準則時,“我”,就成了“我們”。

    在“最美媽媽”、“最美司機”的故鄉——浙江,從900多萬人提出的23萬條核心詞語中,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來作為這塊熱土的心靈指南。人們起了這樣一個富有情懷的名字:“我們的價值觀”。

    從“我”到“我們”,這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轉換。

    當一個個“我”的善意匯聚成“我們”的自覺行動,當一個個“我”的理念升華為社會共同體的理念時,中國價值凝聚了最為廣泛的民意,夯實了最為厚重的基礎。

    “從愛和善良出發,陌生人之間很容易達成共識,實現改變,我們付出愛和善良,也收獲著這些美好的東西,我想這是一種良好的改變社會的方式。”一位長期致力于公益事業的志願者如是説。

    “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五年前十七大報告中的這個呼喚,如今,正在得到人們切實的回應。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分享到:
( 編輯: 黃銳 ) 【字號: 】【列印】【關閉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