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不用再改作業,家長為何未覺輕松?

2021-02-25 10:59:3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蔣芳

  近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新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嚴格按照規定控制作業總量……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發布會特別強調,“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一直以來,雖然社會上有一些關于“減負”的不同聲音,但其政策初衷無疑是好的。需要厘清的是,“減負”要減掉的是低品質、機械的負擔,而不是減掉高品質、合理的安排。此次,教育部不僅強調了減量,還明確提出減少“機械”“無效”“重復性”“懲罰性”作業,鼓勵增加分層次、彈性作業,注重探究性、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等。這些新要求,相當于在減負的同時強調提質,回應了社會關切。

  然而,盡管拿到了“擋箭牌”,不少家長在開心之余仍表示“不能太當真”。畢竟,從2018年至今,已有十多個省份的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花式”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有的地方明確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遺憾的是,在後續落實過程中,相關要求大多虎頭蛇尾。特別是在疫情背景下,群打卡、線上作業量激增,引發了公眾新的不滿。

  批改作業這樣一件小事,主管部門五次三番發文仍然叫而不停,折射了家校責任邊界混亂的尷尬現實,更反映出公眾對教育減負問題的復雜心態。

  首先,圍繞“批改作業”的矛盾,家校關係走到如今這個局面,不是個別偷懶的老師造成的,而是源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錯位,更與教育“內卷”密不可分。面對日益激烈的升學競爭,教師的工作壓力急劇上升,有的便把溢出的壓力轉嫁給家長;另一方面,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家長對教師的期待也空前高企。

  另外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前些年一些校內減掉的“小負擔”,很多轉嫁到了家長頭上,甚至成為全社會共同買單的“大負擔”。比如,下午三點半放學的改革,表面看減少了在校時長,但直接導致很多城市家庭不得不面臨接孩子和托管孩子的困難;校內課業負擔減輕,社會培訓機構大舉入侵,學業負擔不減、經濟負擔猛增……與這些問題相比,“批改作業”帶來的困擾雖多,卻可能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基于這些已有的社會現實與社會情緒,治理批改作業的“小”問題,仍然要通盤考慮減負的大文章,更要繼續維護好家校共育的新生態,才有可能真正化解“痛點”,排掉“雷點”,獲得群眾由衷的好評。

  學校要以更優質的教育教學來減負,切實擔負起學校教書育人的主體責任;政府要更加關注從頂層設計上減輕基層教育工作者負擔,治理校外培訓亂象;家長也要掌握家庭教育的專業知識,相信並尊重學校和老師的專業意見。多方合力,“減負”才能到位。 

責任編輯: 李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