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走進來學雷鋒 走出去做雷鋒——來自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的報告

2017年07月21日 20:00:2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7月21日電題:走進來學雷鋒 走出去做雷鋒——來自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的報告

  樊永強、衛利剛、海洋

  “雷鋒”“你好”“中國”……

  雖然剛到維和任務區不足兩個月,中國第五批赴馬利維和工兵分隊中士李洪亞卻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溫暖”——街頭巷尾只要有中國軍人的身影出現,就到處能聽見孩子們用不算流利的漢語,笑盈盈地問候他們。

  仔細回想,來自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的李洪亞得到了答案——盡管施工任務很重,但只要有空閒,官兵們都會自發地到附近街區平整道路、填埋衝溝,改善群眾出行環境,幫助駐地周邊學校修繕籃球架和桌椅等文體設施,向學生贈送籃球和文具……

  學雷鋒,真誠真摯,不論參軍退伍;做雷鋒,自動自發,不分距離遠近。在這支部隊,雷鋒精神猶如清泉滋潤著每名官兵的心田,就像燈塔指引著官兵一生的追求。

  你追我趕的“雷鋒兄弟”

  戰士唐青和白浩然一個來自北大,一個來自清華。

  走進雷鋒生前所在部隊,讓兩位高材生深受觸動——雷鋒犧牲時年齡和自己相倣,但精神世界卻那麼崇高。他們不約而同地得出結論:生命的價值在于拼搏奉獻,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

  兩人從此較上了勁——比試最近誰的五公里跑得快、誰的政治理論學得好、誰的專業技術掌握得精。

  當新兵班長期間,兩人互不服輸,看誰帶出的新兵成績好、誰的新兵能立功受獎……好一個你追我趕的“雷鋒兄弟”!

  永不斷線的“愛心行動”

  2013年8月16日,遼寧清原縣突發大洪水。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的官兵們摸黑衝上抗洪搶險一線,經過4天4夜連續奮戰,終于降服洪魔。看到洪水肆虐後的大地,他們又捐出5萬元幫助受災群眾。

  捐資助學、無償獻血、見義勇為、照顧孤寡老人、給家庭困難的戰友悄悄寄錢……在這支部隊,這樣的故事一樁樁、一件件,猶如繁星,不勝枚舉。

  50多年來,部隊經歷了7次搬遷、5次轉隸,南下川西,北上濱城,東抵鴨綠江,西到黃土高原,足跡遍布全國三分之二的省市,但雷鋒的旗幟始終高高飄揚。部隊走到哪裏,就把好事做到哪裏;執行任務到哪裏,就把愛心傳播到哪裏。

  網絡時代,雷鋒生前部隊創新出“線上線下”學雷鋒新模式。2015年,“雷鋒班”在互聯網上發起“鋒蜜在行動”公益活動,很快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好心人積極響應,認捐了102套“鋒蜜”溫暖包,送到了貧困學生手中。

  2014年2月,得知西部貧困地區一些學校缺少教學資料,他們以雷鋒班的名義在網上發起“愛心字典走進校園”活動,短短3個月就募集1萬多本《新華字典》。當字典送到甘肅省小學生手中時,孩子們不停地用衣袖擦拭著封皮,一位藏族小女孩在扉頁上寫下了“雷鋒叔叔”4個字。

  生生不息的“雷鋒種子”

  每名官兵都是一顆種子。由各地雷鋒部隊老兵發起的一個個群眾性學雷鋒組織,自覺聚集到雷鋒精神這面永不褪色的旗幟下,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與雷鋒同期入伍的560名河南鄧州籍復轉軍人,在第9任部隊長宋清梅的帶領下組成“編外雷鋒團”,矢志不渝傳播踐行雷鋒精神,成為中原大地學雷鋒的一面旗幟。

  在他們影響帶動下,鄧州市先後涌現出學雷鋒先進集體336個,先進個人3萬余人,文明戶40.7萬戶,被中國雷鋒精神研究會命名為“中國第一雷鋒城”。2002年,河南省專門做出向“編外雷鋒團”學習的決定。

  “雷鋒連”復員戰士田永亮退伍不褪色,義務照顧孤寡老人,主動帶領村民致富,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廣東惠州籍老兵趙喜昌,2008年退休後,申請注冊“志願者救撈隊”,和幾名志同道合的游泳愛好者義務救人、打撈溺水者……

  一茬茬青年走進來,一個個“雷鋒”走出去。

  50多年來,這支部隊如同一所大學校、大熔爐,不間斷地為社會培育著人才、塑造著崇高。兩萬多名復轉官兵遍布全國各地,“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走到哪裏就把雷鋒精神傳播到哪裏,照亮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瑤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812966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