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關于部分軍烈屬生活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2017年07月13日 08:06:43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再問英雄身後事——關于部分軍烈屬生活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本周關注

    “明天,又是喜志的生日了……”每年7月11日,何亮總是希望這一天長些、再長些,她是多麼不想面對明天啊。

    2010年7月12日,是丈夫關喜志38歲生日。那天夜裏,關喜志接到抗洪搶險命令匆匆離去前,笑著跟她説“等我回來”。沒想到,這一等竟是永別。17天後,關喜志犧牲在抗洪一線。

    至今她清楚記得,最後一次給丈夫過生日的情景:窗外蛙聲輕鳴,丈夫忙了一天後回到家屬院,推開門進來後,屋裏亮起了生日蠟燭。她和女兒端出準備好的生日蛋糕,給了丈夫一個大大的驚喜。

    “他平時工作忙,記不住自己的生日。”一想起這事,何亮忍不住淚落衣襟:和丈夫一起這麼多年,倆人聚少離多,她只給丈夫過了4個生日。可丈夫特別關注自己的生日!從認識那天起,何亮每年生日都會得到關喜志的祝福。

    何亮忘不了自己30歲生日那天,丈夫把親朋好友聚到一起,團團圓圓,有説有笑,熱熱鬧鬧地給她過了一個生日。如今每每想起那一幕,何亮還忍不住奢望:要是自己能給丈夫這樣過一次生日,該多好啊!

    英雄已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心願,如今永遠不可能實現了。聽到這,記者眼眶一熱,其實何止是生日,抗洪英雄關喜志犧牲6年後,他的身影在人們的記憶中已日漸模糊。

    前些日子,看到新聞上紀念維和烈士申亮亮的報道,何亮不禁又想起了丈夫:關喜志生前是申亮亮的老營長,倆人在一起摸爬滾打多年。申亮亮犧牲一年來,他的英雄事跡依然是媒體關注的熱點,互聯網上有關“申亮亮”的搜索已達47萬多條。何亮説,當年丈夫犧牲後的一段時間裏,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可隨著時光推移,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聽了這話,記者不禁感慨萬千:幾年後,申亮亮也會像關喜志一樣淡出大家的視野嗎?當“申亮亮”逐漸成為過去,烈士的親人能否持續被關注?烈士身後事,我們今天還應做什麼?

    等“熱潮”一退,真的安靜下來時,生活卻變得有些苦澀

    一手抱著女兒,一手拎著兩個摞起來的飯盒,伸頭看看前面排得長長的隊,何亮顧不得擦擦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一臉疲憊。

    這些天流感肆虐,女兒高燒,她趕緊帶著女兒到某醫院就診。等她趕到急診,發現看病的人排成了長龍,半天也輪不到自己。

    又渴又餓,抱著孩子的手漸漸酸麻……

    本是生活中的瑣事,卻讓何亮感到特別無助。自從6年前丈夫關喜志在抗洪搶險中犧牲,她就感到一個女人持家特別不容易。就拿現在來説,母親因病在醫院打針,父親在一邊照顧,還等著自己送飯。摸著女兒的烈屬證,何亮不禁暗想:要是能給烈士家屬單獨設立一個窗口就好了!

    去年,女飛行員余旭犧牲後,余旭的父親面對接踵而至的採訪和慰問時説:謝謝,你們別來了,我們現在就想安靜地生活。

    這句話讓何亮五味雜陳——丈夫犧牲時,作為英雄的妻子,她要面對一撥又一撥記者採訪、一批又一批軍地領導慰問,還要跟隨事跡報告團作報告……那段時間,她也和余旭的家人一樣,最大的期盼就是:想安安靜靜地生活。

    可等“熱潮”一退,真的安靜下來時,生活卻變得有些苦澀:一開始,小區的鄰居們都知道她丈夫是烈士,生活中遇到難事瑣事,大家都會搭把手。可自從她為了方便孩子上學搬家後,身邊就沒人知道她丈夫是抗洪烈士了。上班、買菜、洗衣、做飯、換煤氣、修家電、送小孩上學、照顧老人……沒人伸伸手,家庭的生活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真想一個人掰成兩個用。

    操勞催人老。好幾個老鄰居見到何亮都很驚訝:咋才幾年的光景,她就老得那麼快?

    國家公祭日前一天,吉林省政府邀請何亮去參加祭奠儀式,各級慰問又一次蜂擁而至。她忽然覺得,不引起關注,誰又能幫幫我這個烈屬呢?

    其實不止何亮這樣想,在和其他烈士家屬交流時,不少人談到:我們希望安靜生活不被過度打擾,更希望不要熱一陣冷一陣。

    特事特辦只能解一時之困,靠制度機制才能管長遠

    “不知道的人都説,你們軍烈屬有優撫金,有補償!他們哪知道我們的痛苦啊!”病房裏,同樣是來看病的烈屬王大娘,對何亮的想法感同身受。

    “這幾年,每到兒子的生日、忌日或者清明、中秋、春節時最難熬。有時候想兒子想得心口直疼!”王大娘説,實在想兒子了,她就在兒子的遺像前大哭一場,“哭過了,心裏就好受一些。”

    在許許多多的烈士家中,內心的痛,才是他們每一天都要直面的難題。某部隊醫院的張醫生告訴記者,烈士家庭本質就是單親家庭、失獨家庭,而許多事情都是比較隱私的,沒法跟鄰里街坊講,久而久之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為了做好患者心理工作,他時常上網逛一逛烈屬的論壇。最讓他揪心的是:在維和戰場犧牲的烈士張明,既是獨子,又是單親,如今唯一的親人——他的母親,已經在網絡上杳無音信了。

    “我們不怕死,就怕被遺忘。”一名老兵的肺腑之言,讓張醫生心裏像針扎一樣難受。他刪除了自己微信朋友圈裏的所有狀態,只留下這一句話。

    而這句話,引起了何亮的強烈共鳴——她在網上搜索早些年犧牲的幾名烈士,發現當時轟轟烈烈,如今在網上都已杳無音信。咨詢他們生前部隊,班子換了一茬又一茬,有的重新整編,有的已經換防。

    結合當下,何亮有更為實際的擔憂:此輪改革,烈士們的生前部隊也可能重組、裁撤,他們的傳統還能否保留?以後還會不會來慰問?一旦移防,烈屬家裏有啥變故,又該找誰?

    去年,上士申亮亮在維和任務中遇襲犧牲,部隊專門前往烈士老家做善後工作,共同為烈士家屬做了許多暖心工程。當地政府表態,要管申亮亮父母一輩子!

    特事特辦只能解一時之困,靠制度機制才能管長遠。目前,全國擁軍優撫安置政策法規不斷健全,《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烈士褒揚條例》《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烈士公祭辦法》相繼出臺,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已達892萬人。

    令何亮特別欣慰的是,丈夫生前所在部隊前幾天來慰問時告訴她:國家正著手建立完善關心軍烈屬的制度機制。何亮憧憬:關愛軍烈屬,既應溫暖一陣子,更應關心一輩子!

    在大環境中營造對烈士家屬的特殊關愛,全社會都應行動起來

    女兒打過針後,高燒緩緩退去,一張口就要看《軍營男子漢》,這讓何亮又喜又驚。

    喜的是,這孩子和她爸一樣,喜歡軍營,有一顆英雄心。可欣喜同時,何亮也有些擔心:明星與楊根思,很顯然,孩子只記住了前者,她甚至都説不清,大哥哥大姐姐呆的那地方叫“楊什麼思”?

    不難看出,節目組有意通過名人效應,形成一股宣傳軍營、崇尚英雄的正能量。從年輕觀眾的思維習慣來看,確實是一種進步之舉。可從內心講,年輕觀眾最深刻的印象,卻是軍營與英雄陪襯下的明星。

    “如果沒有明星,大家還會去看這個節目嗎?”何亮語重心長地説,價值觀錯位,才是英雄被遺忘的根源。有一次,她和女兒攜帶烈屬證到景點旅遊時,一名管理人員質疑她是假烈屬。直到她亮出身份證,並用手機搜出當年的報道才讓對方相信。

    道歉後,管理人員的話也有理有據:“我們也落實軍烈屬優待規定,可這些年假烈屬越來越多,為了確保烈屬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只能反覆盤查。”

    還有一事,何亮也深有感觸:救火烈士徐驊犧牲不久,他的母親被騙走17萬元!“為何騙子會盯上烈士家屬,這值得深思。”她認為:至少説明,在大環境中營造對烈士家屬的特殊關愛,全社會都必須行動起來。

    作為烈屬,這幾年,何亮格外關注媒體宣傳的一舉一動,能夠感受到政府大力培塑主流價值觀的決心,比如尋找遺失多年的抗日烈士遺骸、修繕海外烈士墓……每每提及,連街坊鄰居都為之振奮。

    烈士孫樹峰,南海艦隊中士,在艦艇訓練時不幸犧牲。家鄉政府派專人前往申亮亮生前所在部隊——第78集團軍某旅學習高規格的葬禮儀式。

    有禮兵、有禮步、有禮槍……孫樹峰的父母感動地説:我們是普通的農民,兒子葬禮能夠舉行成這樣子,我們心裏知足了!

    更讓何亮欣慰的是,在一個論壇上,有人對一位英雄提出種種質疑,家屬還未反駁,一名網友隨即留言:“兄弟,這家不能黑。”一瞬間,這個留言被一路頂高。

    “新時期的英雄保衛戰,我們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坐車往家趕的何亮,正忙著轉發宣揚烈士的微信……(劉建偉 通訊員 鄧慶穎 趙雷)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654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