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揭秘六日戰爭如何令以色列成為地區超級大國

2017年06月19日 15:01:06 來源: 參考消息網

    《愛爾蘭時報》網站6月8日刊發馬克·韋斯的文章《“六日戰爭”是如何使以色列成為地區超級大國的?》稱,《紐約時報》近日發表的一篇報道披露,以色列制定了一項末日計劃,即如果它在1967年衝突中面臨失敗,就將在埃及的西奈半島引爆一枚原子彈。

    以色列退役準將伊扎克·雅科夫概述了這項名為“參孫方案”的計劃。他説,該計劃旨在引爆核裝置以嚇阻阿拉伯國家,迫使國際社會進行幹預以防止以色列的毀滅。雅科夫曾在2001年因為泄露以色列的核機密而被捕。

    1967年5月,埃及總統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把聯合國維和部隊趕出西奈,並且宣布禁止以色列通過蒂朗海峽進入紅海,戰爭看起來一觸即發。

    隨著雙方集結軍隊,以色列彌漫著前所未有的痛苦不安感。軍事預測提到將有成千上萬人死亡,公園被指定為臨時墓地的可能性。以色列領導人質疑是否有勝利的可能性,將軍們迫使政治家給先發制人的襲擊打開綠燈。海外的猶太社區談到了即將發生的大屠殺災難。

    以色列總理列維·埃什科爾的內閣最終命令空軍在6月5日發動襲擊,在幾個小時內,絕大多數阿拉伯空軍部隊還停在地面時就已經被摧毀。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以色列取得了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從而在北部控制了戈蘭高地,在南部控制了西奈半島。最大的變化發生在以色列中部。以色列從約旦手上奪走約旦河西岸,從而消除了敵人可能在其最狹窄地帶——巴勒斯坦城鎮圖勒凱爾姆與沿海城市內坦亞之間的11公里——扼殺以色列的可能性。

    以色列突然擁有了戰略深度以及可以在未來和平協議中用得上的討價還價的籌碼。

    一個新的區域超級大國冉冉升起,以色列的整體安全感發生了轉變。

    然而,除了消除埃及的威脅和摧毀納賽爾軍隊的目標之外,該國領導人還沒有為這樣一個結果做好準備——以色列的領土現在是1967年佔領面積的3倍。

    在1956年的蘇伊士危機之後,國際社會迫使以色列迅速撤出它佔領的所有領土。以色列領導人在1967年認為情況還會是這樣。

    但是,阿拉伯領導人9月份在喀土穆召開會議,發表了對以色列實行不和解、不談判、不承認的 “三不原則”。迅速達成以土地換和平交易的希望煙消雲散了。

    以色列領導層迅速達成了共識,即耶路撒冷永遠不能再分裂,約旦河谷將仍然是該國的東部安全邊界。除此之外,還沒有對西岸的未來作出決定。

    對西岸的“臨時”佔領現在已經持續了50年,關于這塊領土的未來,居住在該地區超過270萬巴勒斯坦人的地位等,以色列仍然缺乏一個連貫的政策。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近日誓言,以色列將維持對整個西岸的安全管制,無論是否與巴勒斯坦人達成和平協議。

    內塔尼亞胡在“六日戰爭”50周年的紀念儀式上表示,以色列謀求與鄰國實現“真正的和平”。

    “因此,在任何協議中,即使沒有協議,我們仍將在約旦河西部的整個領土上維持安全管制。”

    盡管美國提供了空前的軍事援助,內塔尼亞胡説,1967年戰爭的主要教訓是,以色列不能依靠其盟友來進行防禦。

    “以色列必須做好準備,有能力對任何想要傷害它的人發出嚴重且致命的打擊。在‘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知道自己必須自衛。我們經受了這個考驗,我們永遠不會回頭,把我們的命運交到別人手上。”

    近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以色列人相信有可能與巴勒斯坦人真正實現和平安排。62%的受訪者已經失去了信心。按照三分之二的公民和四分之三的猶太受訪者的看法,如果要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那麼就將是一個哈馬斯的堡壘,它將令以色列“沐浴在導彈雨”之中。(編譯/洪漫)

【糾錯】 [責任編輯: 韓松豫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9635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