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品品老一輩的紅色家訓

2017年05月18日 08:35:02 來源: 解放軍報

    紅色家訓,不僅體現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風范,也為劃清親情友情與黨性原則的界限提供了具體明確的遵循

    “家訓”一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邊讓傳》。東漢末年,議郎蔡邕向大將軍何進推薦邊讓:“竊見令史陳留邊讓,天授逸才,聰明賢智,髫齔夙孤,不盡家訓。”中華民族家訓文化卷帙浩繁,肇端久遠,蘊含著豐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華。在漫長歷史過程中,家訓文化已經成為中國社會家庭道德教育的范本。

    中國共産黨人歷來重家教、守家訓。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為新中國建立和為國家建設發展嘔心瀝血的同時,以過硬的黨性覺悟凝練了嚴格的紅色家訓,涵養出紅色家風。他們不忘初心,從不追求特殊生活享受,並教育家屬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注重品行修為、積極投身革命事業。

    葉劍英元帥對子女要求非常高,時常告誡他們要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看待自己,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對待他人,要求他們始終銘記“挺著腰桿走路,夾著尾巴做人”的家訓。女兒葉向真讀書期間,學校離家遠,交通不便。向真每周末回家一次,到家只能吃頓午飯又要倒三次車返回學校。有一年夏天,向真冒著酷暑回家,好不容易擠上了公交車,在路上折騰了三個小時才到家。她問父親,這麼熱的天為什麼不能派車接送自己。葉帥聽後嚴肅指出:“老百姓能坐公共汽車你就不能坐?車是為了工作配給我的,是給人民辦事用的,不是為了接你們的!”從那以後,葉向真理解了父親對她的要求,就是要和普通百姓一樣,絕不能搞特殊化。

    劉少奇曾向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交代“四不準”:一、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二、到任何地方,不準請客吃飯,鋪張浪費;三、不準向人家要東西;四、參觀時不要前呼後擁地陪同。董必武對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也有“約法三章”:一、不許向地方要東西;二、不許假借自己的名義在任何部門搞特殊化;三、不許接受禮物。類似規定、訓誡還有很多,雖簡明但堅定,不僅體現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風范,也為劃清親情友情與黨性原則的界限提供了具體明確的遵循。

    上海剛解放時,陳雲給一位老戰友的孩子回信,叮囑他們,“千萬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鄉人面前有什麼架子或者有越軌違法行為”,要求他們“必須記得共産黨人在國家法律面前是與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信中還説:“你們必須安分守己,束身自愛,絲毫不得有違法行為。我第一次與你們通信,就寫了這一大篇,似乎不客氣,但我深覺有責任告誡你們。”

    關愛家人親屬乃人之常情,但關愛什麼、怎麼關愛,卻大有講究。嚴格要求他們,約束他們,為他們樹立自強自立的榜樣,鍛造他們自強自立的品行能力,是對他們最大的關愛,造福家庭、有益社會。若對親屬子女和身邊人缺乏管教、縱容他們搞特殊化,甚至為他們謀“官路”“財路”,終會釀成大禍。近年不少出問題的領導幹部,就普遍存在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的現象。他們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成了自己的“特權”,忘記了初心,違背了黨性,在親情友情面前底線失守,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深刻教訓值得汲取。“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黨員幹部只有管好自己的“小家”,才有益于大家,有益于黨的事業。(解放軍檔案館 徐峰)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606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