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連隊圖書室遇冷 閱讀難道真的“沒意思”?

2017年05月09日 08:13:33 來源: 解放軍報

    夕陽西下,靠近飯點時,新兵焦傑不見了!

    最先發現這一情況的,是副班長周哲。“小值日打飯”哨音響起,擔任小值日的焦傑卻遲遲沒有出現。

    依江而建的營區,在火燒雲的照耀下灑滿金黃。周哲與班長張志鋒幾乎把營區找了個遍,也沒見焦傑人影。

    “報告!”集合開飯清點人數,正當班長張志鋒準備如實報告焦傑“失蹤”的事時,不想,與另外一聲“報告”重疊。

    是焦傑!循聲望去,新兵焦傑手裏拿著兩本書,滿懷歉意地看著值班員:“對不起,剛在連隊圖書室看書,太投入了……”

    周哲和張志鋒猛地一拍腦門:“哎呀,唯獨圖書室沒找……”

    這個小插曲發生在幾年前。當年那位待在圖書室經常忘記時間的新兵,如今已是南部戰區陸軍某旅技保連圖書室的管理員。

    成為圖書管理員之後,焦傑許下一個願望:刮一場連隊圖書室的風暴,讓“門前冷落鞍馬稀”的連隊圖書室熱鬧起來。

    新兵下連快2個月沒進過連隊圖書室的門——

    圖書室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

    時而眉頭緊蹙,時而單手托腮,時而嘴角輕揚,時而奮筆疾書。每當讀書的時候,焦傑就會與書中的世界融為一體,書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牽動著他的喜怒哀樂。

    焦傑對讀書不是一般的熱愛。在指導員眼中,這位“讀起書來雷都打不動”的戰士,是連隊圖書室管理員的不二人選。

    成為圖書室管理員的焦傑很快發現,自己竟然是連隊圖書室裏唯一的常客。

    “新兵下連快2個月了,不少人從沒進過連隊圖書室的門,就連上級檢查也很少來。”窗明幾凈的圖書室,一本本寂寞的書等待著被人翻閱。看著門庭冷落的圖書室,焦傑只能無奈搖頭。

    焦傑翻閱連隊的《圖書借閱登記本》發現,在一年的某個季度,連隊僅有20人次借閱過圖書。這意味著,在90天的時間裏,按13周每周2天的休息日計算,在連隊百十號人的前提下,平均每天僅有0.77本書被借閱。

    焦傑曾做過調查:即便是借了書,但真正看過所借書1/3以上內容的官兵只佔17%;21%的官兵認為自己對書籍沒有興趣、沒有讀書習慣;15%的官兵反映藏書太少,找不到感興趣的書籍;44%的官兵給出的理由是訓練太忙,時間太少。

    與寂寞的圖書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另一番景象:打球,K歌,下棋,玩手機……周末和節假日休息時間,每名官兵都有自己的歸屬,唯獨忘了圖書室這個角落。

    按照上級規定,連隊圖書室的藏書必須達800本以上,報紙、雜志要達到35種以上,需要涵蓋時政、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娛樂等各個類別。

    硬體建設啥都不缺,可偏偏缺了人氣。經了解,沒有人氣的圖書室不單單只出現在焦傑的連隊,“被忽視”成了不少連隊圖書室的痛點。

    同樣的一幕不僅僅發生在軍營。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近5年來,我國每人平均年書籍閱讀量從未超過5本。2015年,這個數據是4.58本,2014年為4.56本,2013年為4.77本。

    當然,有一些連隊的圖書室也很火熱。在連隊幹部和班長的帶動下,“一個連隊一年有3名戰士考上軍校”“四成戰士拿到本科函授文憑”等神話持續上演,但這樣的星星之火卻難以燎原。

    “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焦傑説。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連隊的圖書室很無奈——

    這塊陣地原本不該被忽視

    焦傑所在連隊的圖書室內,墻壁上寫著一句饒有詩意的警句: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這句貼在哈佛大學圖書館裏的話經常給焦傑以啟發,當他再一次抬頭看著它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個傳奇故事。

    士官李強愛鼓搗小發明,他把圖書室裏的相關書籍翻了個遍,還自費買了不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旅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看中,參與的科研項目拿了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

    排長關華平還是戰士的時候軍事素質過硬,為了補齊文化這塊短板,他不知熬了多少夜、犧牲了多少周末,整天泡在圖書室啃書籍,僅有初中文化的他最終順利考上軍校。

    在焦傑眼中,這些“傳奇”都已是多年前的“老皇歷”。

    在那個年代,手機還未普及,網絡也沒有聯進軍營,只有報紙雜志和書籍連接著外面的世界,連隊圖書室因此深受山溝裏的官兵喜愛:閒暇時間,圖書室總是座無虛席,或讀報、或看書、或寫信,即使遠赴條件艱苦的野外駐訓場,官兵們也希望“野戰書吧”多些書。

    毫無疑問,在那個黃金時代,連隊圖書室一度扮演著基層官兵精神家園的重要角色。

    如今,焦傑只能撫摸舊書翻起的泛黃卷角和密密麻麻的批註,才能感受到屬于這本書曾經的輝煌。

    焦傑曾饒有興致地問身邊的戰友:“今年你讀了啥好書沒?給我推薦一本唄!”然而,焦傑等來的答案多數是長時間的無語。

    有時候,焦傑也會偶爾碰到一些耳朵裏塞著耳機的戰友,到圖書室坐一坐。

    “軍營網吧太吵,這裏沒人,就想過來安靜地聽聽歌。再説了,平常的訓練任務本來就很辛苦了,一有休息時間當然是想著放松調節。你説,打電話、K歌、玩遊戲、上網衝浪,哪個不比幹巴巴地讀書有意思?”

    面對戰友連珠炮似的反問,焦傑只是笑笑。他明白,他們所説的“話糙理不糙”。隨著互聯網、政工網走進軍營,智能手機按規定放開使用,外面的精彩世界正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融入到曾經封閉的軍營,讀書學習的吸引力猶如斷崖似地下降。一些有讀書愛好的官兵,更願意選擇網絡線上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

    顯然,不少連隊圖書室建設未能及時滿足官兵閱讀方式和“口味”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他們與圖書室的“離心力”。少數連隊圖書室重管理輕使用,舍本逐末地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圖書室建了沒有”“書籍多不多”“設施好不好”,而忽略了最關鍵的“有沒有人看”。

    焦傑曾在5個連隊做過專項調查:35%的官兵喜好心理學、音樂、藝術、體育等時尚書刊,33%的官兵喜歡戰爭題材小説、軍事武器、網絡資訊等,30%的官兵傾向于專業知識、實用技能、考學相關書籍……

    再回頭看看圖書室書櫃上的書,焦傑又整理出一組尷尬的數據:藏書中大多是晦澀難懂的理論或者專業書籍,且更新周期較長。

    久而久之,官兵重心偏移,連隊圖書室漸漸淡出了官兵關注的視線。

    連隊圖書室是一個連隊的心靈驛站——

    讓寂寞的圖書室唱起歌來

    受夠了圖書室寂寞的焦傑決定做兩件事:第一,他把花了兩整夜寫完的調研報告,發送到旅“神箭政工網”的“旅長政委專線”;第二,身為連隊圖書室管理員的他,決定把自己的“領地”作為試驗田,刮一場連隊圖書室的風暴。

    “風暴”首先從起名開始。訓練場響起喊殺聲,金色的陽光傾倒在導彈戰車上,斜豎起的導彈直指藍天。火熱的練兵圖景給了焦傑“觸電般”的靈感:“就叫‘圓夢蒼穹小屋’!”

    當晚點名,在指導員強力支援下,焦傑以“小屋助你圓夢蒼穹”為題演講,號召戰友們加入小屋,“為夢想而學,為打贏而學!”

    焦傑鼓勵每名戰友捐出自己喜歡的一本書,與其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他還説服指導員,把圖書室劃分為4個小方塊,分給連隊的4個排,作為各排的“夢想試驗田”。從陳設布置到藏書種類,全由各排自己負責,連隊每月對各個小方塊的人氣和讀書成果進行評比,並為獲勝者提供意想不到的獎勵。

    讓戰友們心動的,不僅是焦傑眼神裏那一閃一閃的光芒,還有他在演講中説的一句話:“以往那些‘踮起腳尖’才夠得著的小目標,現在請你試著夠一夠。因為,書就是你的墊腳石。”

    一時間,“成才講壇”“時政沙龍”“知識擂臺”在連隊圖書室輪番發起。隨著人氣的逐漸升高,一本本嶄新的書被翻閱而卷起了角,曾經寂寞的連隊圖書室開始“唱歌”了。

    官兵們發現,自從參與到這些以前覺得“沒意思”的讀書活動後,自己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一天,列兵甘永政跑來告訴焦傑,“女朋友誇我,説我有追求。”這話把焦傑逗樂了。

    這一切,旅領導看在眼裏,樂在心頭。“圖書室是一個連隊的心靈驛站,時代變了,但讀書的內核沒有變,‘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關係到打贏,軍人的精神和拳頭都不能缺鈣!”在該旅領導看來,隨著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不斷列裝,軍隊急需懂原理、會操作、精指揮的高技術人才,而書籍恰恰就是緊跟世界軍事發展變革、打贏未來戰爭的“力量之源”。

    隨即,一場全旅范圍內的圖書室變革啟動。官兵們得到的第一個好消息是,旅黨委與駐地市圖書館展開協作:市圖書館每季度免費租給部隊2000冊圖書分發到各個連隊,並在每個連隊圖書室增設“軍營流動圖書站”。

    同時,建起旅“軍營圖書館”和網上電子圖書館,由各級官兵精心挑選的5000余冊緊貼時代脈搏的藏書,全時段向全旅官兵開放,建成“不關門的知識樂園”。

    在旅圖書館開業的當天,旅長政委把焦傑請為座上賓,旅宣傳科長賀文軍也給焦傑發出邀請函,希望他擔任旅圖書館管理員,讓他繼續“刮一場圖書館的風暴”。(陳典宏 特約記者 周鈺淞 通訊員 王豪)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9596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