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如果需要,我會像父親一樣離開摯愛的軍營

2017年03月25日 10:47:24 來源: 解放軍報

    父親的選擇

    ——陸軍第38集團軍某炮兵團指導員王超關于改革的演講

    我家有一張過去父親當兵時的彩色軍裝照,父親站在一輛解放大卡車旁,顯得意氣風發,格外挺拔。從小到大,父親給我講過許多他當兵的往事。在我的印象裏,父親是一名普通又不普通、平凡又不平凡的退伍老兵。説他普通,是因為他十幾年的軍旅生涯中並未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又不普通,因為在他的軍旅生涯中竟然經歷了兩次重大改革。

    第一次是在1985年百萬大裁軍時,父親所在的部隊接到移防命令,一夜之間部隊駐地從有“北國小江南”之稱的山西臨汾,遷移到條件相對艱苦的大同。5年後父親又換防到更為艱苦的漠北草原,整日與風沙為伴。那時候我剛剛出生,母親好不容易隨軍到大同,卻想不到才相聚在一起的三口之家又要面臨分離。到現在媽媽還經常在我面前發牢騷:“別人都想辦法盡量往大城市或者老家附近調動,你爸就是一根筋,從來也不去領導那裏走動走動。”

    第二次是在1998年,父親所在的某集團軍面臨裁撤整編,進退走留擺在每個人面前。單位領導找所有幹部談話,只有三種選擇:轉業、復員、交流,而且交流的名額非常有限。當時大家都知道,過幾年國家政策和部隊待遇肯定會更好,現在走了有點虧,而且父親在營長崗位上幹得不錯,再熬兩年應該能調副團。團政委找父親談話時,父親卻當場表態:“能理解,沒困難,服從組織安排!”

    後來我問他,你不是舍不得部隊嗎?這回咋又這麼果斷?父親的回答很樸素:年齡大了,學歷也不高,該給年輕人讓讓路,大家都要組織照顧,那組織怎麼辦?之後,父親被確定為復轉對象。當時,考慮到媽媽剛下崗,姥姥病重臥床,我讀書也需要花錢,家裏也沒啥積蓄,于是父親選擇了復員,想用安置費給姥姥治病,供我上學,先解決眼前的困難。不曾想後來姥姥病情加重,長年需要吃很貴的進口藥,父親那原本不多的安置費填補不了家裏的虧空。當時有人建議父親,可以出面找老領導反映反映實際困難,但父親堅決不肯,他説:“啥時候都不能給組織添麻煩。”

    如今,我也站在了父親當年面臨的十字路口,面對改革大背景下的進退走留,第一次體會到難以取舍的滋味。前幾天,我給父親打電話,跟他聊到當前的改革形勢,説到單位也許會……説到自己快調副營了卻不巧遇上軍改,向他倒了一肚子“苦水”。父親靜靜地聽,也不插話,只是在最後回了我一句:“要感恩,要知足,要服從,要對組織有信心。”

    組織,還是組織!我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家裏的那張老照片,想起了父親一身戎裝英姿颯爽的樣子,我感覺自己終于弄懂了從小到大一直困惑的問題:為啥組織讓父親留,父親就聞令而動扎根大西北?為啥組織讓父親走,父親就絕無二話含淚脫徵衣?因為在父親的人生字典裏:組織,比天大。不管過去多少年,父親最放不下的始終是組織,最感念的是組織,最信任的還是組織。在父親的眼裏,一個農村娃當兵,憑著本事提了幹,不是命好,是部隊好,是組織好,怎麼還能再給組織提要求?

    如今,“脖子以下”的軍改已經開始,也許我的軍旅人生會在這個重要關口迎來轉折,可是一想到父親,我內心就開始變得坦然。平心而論,誰沒有事業追求,誰沒有家庭牽挂?在個人和家庭命運的轉折點上有顧慮是人之常情,但是像父親那樣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組織,又何嘗不是一種最簡單、最踏實、最有效的輕裝上陣呢?更何況,軍人不經歷改革陣痛,國家和民族就可能承受歷史的長痛。如今的軍改,不是想不想改革、願不願改革的問題,而是非改不可、必須改好的問題,即便改到自己頭上,動了切身利益,也得理解,用自己的轉身換來部隊的轉型。

    我想,我的選擇一定不會讓父親失望。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9518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