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創新成果不能成“睡美人”——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

2017年03月20日 09:01:08 來源: 解放軍報

    “不能讓科研成果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必須把它們應用到戰場上去!”某研究所在評選優秀科技幹部時,特別注重科研成果對戰鬥力的貢獻率。這種正確的導向,值得提倡。

    當今世界,大國之間的軍事科技競爭,不僅看誰能夠搶先發展,更看誰能夠在創新成果的轉化運用上做得更好。國防科技創新的立項、研發、轉化和運用,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少、不能弱。像接力賽一樣,取得科研成果是跑好了第一棒,轉化運用則是下一棒。如果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兒跑,科技成果再耀眼也生成不了戰鬥力。

    歷史上,我們的祖先最早發明火藥,但沒有用到位,反過來被人家的槍炮打得一敗涂地。正如魯迅先生所説:“中國古人所發明,而現在用以做爆竹和看風水的火藥和指南針,傳到歐洲,他們就應用在槍炮和航海上。”對國防科技創新來説,只有讓科研方向對準戰場,讓科研成果服務打贏,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對戰鬥力的貢獻率。

    與一些發達國家科研成果80%左右的轉化率相比,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國防科技創新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少數單位研發和運用兩條線,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不能無縫對接;一些科研團隊和人員把論文發表、項目獲獎當終點,至于研究成果在哪兒用、如何用,不再去管。每一項科技創新成果的取得,都傾注了心思和精力,投入了財力和物力。如果成了“睡美人”,在練兵備戰的實踐中見不到,搞得再多也是“泡沫”。

    束之高閣的成果百無一用,落地生根的創新以一當十。創新成果轉化是一個涉及多個部門、多個單位、多個領域的係統工程。打通科研成果向戰鬥力轉化的快車道,需要有效破解科技創新鏈條上的諸多體制機制關卡,明晰各方職責許可權,建立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步伐。領導機關也應想方設法為科研成果的轉化運用搭建平臺、創造條件,讓那些“睡美人”找到理想的“婆家”。

    對投身國防科研的人來説,能打勝仗是最崇高的榮譽,練兵備戰是最廣闊的舞臺。人民軍隊歷來以“鋼少氣多”著稱于世。今天我們不僅氣勢如虹,保持著當年的那股“氣”和“勁”,而且正在潛心鑄劍,力爭在“鋼”上也不輸于人。只要我們進一步強化科技興軍、科技創新的意識,變“研為獎”“研為看”為“研為戰”,下決心告別各自為戰、自我封閉的“孤島現象”,就一定能夠掌握科技制勝的利器,以最小代價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姚楊子、馮海寬 作者單位:新疆軍區某裝甲團)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513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