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銳讀丨呂國英藝術新論之二:如氣化墨 載靈承象

2016年12月10日 09:14:48 來源: 新華網

    作者:解放軍報社 呂國英

    説文論藝,近前中國三大盛事妙傳啟迪。一者,量子衛星檢驗資訊“糾纏”傳遞;二者,射電望遠鏡探秘地外文明;三者,大火箭實現首航飛行。

    換言之,大火箭讓我們飛得更高,射電望遠鏡讓我們聽得更深,量子衛星讓我們傳得更遠。簡單説,高端、獨特的工具、載體,讓我們實現了更高、更深、更遠。

    其實,人類文明史,一定意義上,就是一部不斷創制工具、發現與應用載體的歷史。科學探索如此,文藝創作亦然。

loading...

林風眠 《仕女》
        在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語境下,文藝創作面臨不少挑戰,最為突出的是有數量缺品質、有“高原”缺“高峰”。究其原因,或涉諸多方面,比如,浮躁、拜金;比如,“克隆”、抄襲;還比如,媚俗、功利。從認知與實踐論觀點看,在除“疾”祛“病”的同時,找到上品質、攀高峰的“載體”與“工具”,並創制應用之,是獲得突破的關鍵所在。

loading...

林風眠 《秋山圖》
        以繪畫藝術而言,筆墨(彩墨、油彩)是繪畫的基本元素,也是構成畫面的核心要素(國畫創作尤為如此)。從繪畫實踐觀,筆墨境界之高低,不僅決定著作品境界,也左右著藝術審美。筆墨高致則作品雅;筆墨諂媚則作品俗。正由此,筆墨承擔著作品載體之使命。
        毋庸諱言,當今繪畫藝術無品質、缺高峰,筆墨問題首當為責。這些問題表現形式多矣,突出呈現在陳、俗、臟、假、亂、死“六個字”上。“陳”就是陳舊腐朽;“俗”就是諂媚逢迎;“臟”就是污濁齷齪;“亂”就是混雜無序;“假”就是虛情假意;“死”就是呆板僵硬,毫無靈動。“死”是問題的根本,也是筆墨問題的“罪魁”。

loading...

朱德群 《夜盡天明》
        如何令筆墨進入清新、高格、純凈、融合、樸真與靈動?或者,高境界之筆墨又該是一種怎樣的筆墨?從筆墨的生發與演變發展中,我們似可尋出端倪。
        從繪畫藝術史觀,筆墨發展演變迄今經歷了線墨、意墨、潑墨幾個階段,這已幾近共識。線墨就是工描之墨,與求形狀貌相牽;意墨就是意象之墨,與寄情寓意相契;潑墨就是抽象之墨,與揮灑心緒相和。“三墨”之後,或由“三墨”交互、融合、延伸出現的,是“三墨”合一。在承載藝術新象中,這種“三墨合一”之墨,突破既往筆墨諸法與技巧限制,追求筆墨渾樸天成之趣,呈現樸茂之境,表達樸拙之美,意為“樸墨”。樸墨具有樸本之真,與樸拙歸真相宜。

loading...

李可染 《漓江勝景》
        顯然,對筆墨的認知、實踐與探究,藝術史上經歷了由萌芽到初級、由初級到高級的過程,也必將經歷由高級到更高一級的境界或過程,盡管每一時段不盡相同,或出現反覆,但向更高方向前行始終是大勢所趨。依此思路與邏輯,筆墨已經呈現了由線墨到意墨,由意墨到潑墨的過程,最終將由潑墨、樸墨進入氣墨,這是筆墨的高級形式,也是迄今可以預見的筆墨發展的最高形式。

loading...

賈又福 《夢到山鄉》
        按筆墨載象論,筆墨之變所帶來的是藝術之象的改變,線墨所承載的是具象藝術,意墨所承載的是意象藝術,潑墨、樸墨所承載的分別是抽象藝術與真象藝術,那麼,氣墨所承載的就是靈象藝術。簡言之,從具象到靈象,藝術之象攀登高峰;從線墨到氣墨,筆墨載體構建“天梯”。由此,中國繪畫史,也是關于筆墨探索與演變的歷史。
        氣墨,是一種怎樣的筆墨?

loading...

朱德群 《開端》
        先説“氣”字意涵。氣之原字始自甲骨文,由“三橫”構成,形似“三”字,上方“一”代表宇宙混沌初始;上方“一”與下方“一”合在一起“二”代表天地;在“二”之間加一短橫代表天地之間的汽流。為區別于數目“三”字,金文與篆書將上下兩橫分別寫成折筆,並強化筆劃的流動之態,成為象形之“氣”。由氣引申之“氣”,為“氣”“米”合並之字,表達人之吐納與血氣、體液運作。由是,“氣”為宇宙元氣,亦為人之精氣。再説“墨”字之名。“墨”從黑從土,倉頡會義造字,古來惟指黑色顏料。以書畫與審美論,立原色之本,矗萬色之母;點墨如漆,深邃遙千古;獨色稱雄,淋漓染天下。

loading...

李連志 《牧望》
        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與核心要義之一,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蘊含著宇宙萬物的玄妙與秘笈,承載著傳承人類文明的覺悟與智慧,在漫長的自然與人文科學發展進程中,不僅為古今哲學所“殫精竭慮”,也為自然科學、醫學、景觀學、宗教學所“頂禮膜拜”,並為美術學、畫學、審美學所“高擎”,始終閃爍著旺盛不竭的勃勃生機與熠熠生輝的精神光芒。道學論:衝和之氣源生萬物;儒學稱:血氣先天之稟;釋學悟:行深禪境洞徹光明。“氣”也為中國思想文化先賢、學派巨擘與藝術大家所仰論。董仲舒著:元氣一元論;孟子述:養吾浩然之氣;謝赫思:氣韻生動“六法”之首;劉勰感:思接千載,視通萬裏;陸機念:精騖八極,心遊萬仞。黃賓虹言:畫以氣勝;吳昌碩語:苦鐵畫氣不畫形……

loading...

周昌新 《日月灣》
        不言而喻,氣為天地人本之源,氣之交感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墨為色相之本,呈萬變之象。氣墨,既為氣墨合一,也為筆墨之態;既為筆墨演變發展的最高級階段,也是呈現藝術大美的載體。一言概之,從線墨到氣墨,靈象可望“現身”,從具象到靈象,筆墨實現至精。
        顯然,氣墨浸潤詩性精神、天地情懷與宇宙境界。從墨象上説,與靈象藝術相融合;從墨態上看,如夢似幻、深邃玄妙,進入筆墨的氣境情態;從墨境上言,超越自然、功利、道德層面的經驗審美,進入超驗意義上的至高境界。換言之,氣墨具有至精至純、通天徹地、寂靜天籟、靈動玄妙的儀態與品格,這些儀態與品格是獨有的、惟一的,是筆與墨、天與人、技與藝等諸元素,均入“氣”境而至天人合一的筆墨境界。

loading...

賈又福 《山晚》
        要説明的是,萬物皆有三態,筆墨除各自的自然形態(固、液、氣)外,在漫長的演變發展中,歷代藝術先賢所創造的種種筆法、墨技,也為一態,因早已成“形”定“格”,為後人學步、研習之范,故在技術層面,可稱技術狀態。而上面所歸納探研的線墨、意墨、潑墨、樸墨、氣墨,是以藝術之態承載藝術之象,可稱藝術情態。筆墨的自然形態、技術狀態與藝術情態在最高處匯合,形成天地人的跨時空統一,或許就進入了氣墨之境。

loading...

李連志 《浮雲行山》
        同樣需説明的是,筆墨在其演變發展中,因政經、社科、哲學、人文、審美等種種因素影響、制約與合力作用,在時空、地域、幅員與呈現、構成、傳承等方面或有異同甚至迥異,並呈時段性、漸進性、反覆性與交融性,表現出傳承與發展、往復與並置、交互與融合等現象與特徵,探研性與創造性地呈現出多種形式的排列與組合。但從認知、審美上,從藝術文明之大勢所趨上,前行擔使命,目標是高峰,回頭必倒退,停滯無未來。換言之,筆墨走向氣墨,是藝術審美之期待,也是靈象藝術之“糾纏”,更是從藝者的使命擔當。

loading...

武劍飛 《幽谷幻境》
        如氣化墨,方能載靈承象。載體“盛”象論——繪畫藝術是這樣,其他藝術形式同樣如此。
        有道是,大道至彼岸,光雨見彩虹。文藝創新發展,明確目標重要,悉心實踐更重要。從高原到高峰,從一座高峰到一座座高峰,路在腳下,峰立眼前,只需前行,惟有攀援。
        作者簡介

loading...

        呂國英,筆名老 莊,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陸軍大校,高級編輯,作家、藝術評論家,已撰述出版評論、文學、紀實等體裁作品360余萬字,多篇作品獲獎。
        創作《逸形入靈 大藝立象》《如氣化墨 載靈承象》《氣墨繪畫 靈象藝術》等係列全新原創性藝術新論;
        撰寫《藝術,心狂方成大家》《湛然寂靜漾心歌》《“色彩狂人”的“非常之道”》《大師造就大師 巨匠自成巨匠》《心至“藝境”盡通達》等藝術人物評論名篇;
        創作撰述《中國牛文化千字文》;
        出版《大藝立三極》《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等專著,其中《大藝立三極》由中英兩種文字出版,《陶藝狂人》《神雕》多次再版;
        著述《新聞“內幕”——新聞探索與實踐》,撰述大型藝術創新人物係列評論《藝術名家“零”距離——藝術創新現象鑒賞與解讀》,目前已完成30多篇(部)。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瑤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8129398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