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CAVES怎麼練——中國航太員中心副總設計師介紹中國航太員參加的洞穴訓練

2016年07月27日 11:21:18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題:CAVES怎麼練——中國航太員中心副總設計師介紹中國航太員參加的洞穴訓練

    記者王東明、李國利、饒力文

    中國航太員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2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歐洲空間局(ESA)的洞穴訓練(CAVES)對中國創新和發展航太員訓練技術有很好的借鑒和參考,“中國目前正在探討在國內開展CAVES的可能性,也進行了一些選址。”

    但對任何人員和機構來説,深入到復雜的洞穴,尤其是沒有地圖或未被勘察過的洞穴,存在巨大風險。黃偉芬介紹,歐洲空間局在此的組織上已形成了一套規范科學的流程——

    在與外界隔離的深邃黑洞中居住並合作完成8項任務

 

參加此次CAVES的航太員。中國航太員中心提供

    此次CAVES,有6名航太員參加,其中2名美國航太員,俄羅斯、中國、西班牙、日本各1名航太員。

    他們共同構成1個“乘組”,要在6天6夜的時間裏,在一個與外界隔離的深邃黑洞中居住並合作完成任務。

    這些任務主要包括對洞穴未知區域進行探索和勘測、將測量數據生成3D圖像、實時對環境參數進行監測、開展生物與微生物研究、進行地質考察研究、對洞內水質進行採樣研究、視頻日志制作、營地管理等8項。

    在此期間,航太員們始終在沒有自然光線和其他支援人員的情況下展開協作,但同時又和地面團隊進行溝通以達到目標,其操作方式就和在太空的航太員一樣。

 

參加此次CAVES的航太員在進行討論。中國航太員中心提供

    比如,哪些裝備必須攜帶?帶多少食物到地下?探索那片區域?誰是領導角色,誰是執行角色?這些問題全權由航太員們自己決定,需要團隊決策技巧。

    準備時間超過了任務時間

    此次CAVES分成了任務前、任務中、任務後3個階段,當地時間6月24日至7月1日為任務前階段,共進行了8天的準備訓練;7月1日至7月7日為任務中階段,共進行了6天6夜的洞穴探索;7月8日為任務後階段,進行了1天的反饋總結。

 

洞穴行進技術實地練習。中國航太員中心提供

    CAVES的準備訓練非常細致。在8天時間裏,從喀斯特地形地貌和營地、探洞裝備介紹,到CAVES任務目標與概述、對洞穴中食物進行品嘗與選擇和涉水、洞穴勘測、洞穴行進、洞穴探險與定向、垂直上升下降、負重攀爬等技術訓練,一環扣一環,反覆演練。

 

參加涉水訓練。中國航太員中心提供

    對個人裝備極其重視

    CAVES對個人裝備極其重視。可以説,任務前階段的重中之重就是對個人裝備進行極其全面的訓練。

    個人裝備主要包括探洞服、潛水服、安全背帶係統、安全頭盔、照明係統和上升器、下降器、安全掛鉤,以及探洞背包、急救物品等。

 

    

此次CAVES使用的部分個人裝備。中國航太員中心提供

    因為在洞穴中,要不斷攀爬、涉水、穿越縫隙,這些裝備是航太員生存的基礎。而且,洞穴中極其危險,詳盡的應急措施,更是航太員生存的保障。尤為重要的是,這些裝備在CAVES絕大部分時間裏,都要穿戴在航太員的身上,隨時供航太員使用。

    而這些狀況,與航太員在太空執行任務時非常相似。

    測量數據為下次CAVES所用

    7月1日上午,此次CAVES工作人員就洞穴安全、責任及緊急情況處置進行了詳盡介紹和説明;下午,“乘組”準備及打包探洞裝具。當地時間19時10分,“乘組”正式入洞。

    任務中,只有專職攝影師跟隨“乘組”入洞。“乘組”只能通過洞穴通訊係統與地面團隊保持聯繫。

 

此次“乘組”正式入洞前的合影。中國航太員中心提供

    入洞後,“乘組”先在根據上一次CAVES所得資料確定的地點安營,然後以此為中心向四外探索並完成各種任務。

    此次CAVES所收集的所有勘測數據,“乘組”在後期通過與地面團隊合作,對數據進行下載、整理、分析並生成一個3D洞穴地圖,這也是每次CAVES的關鍵任務——新地圖將成為下次CAVES的資料。

    完成CAVES的航太員被稱為洞穴航太員

 

出洞後進行數據分析。中國航太員中心提供

    當地時間7月8日,此次CAVES召開了總結會。完成訓練的航太員被稱為洞穴航太員(Cavenauts),他們將任務全程各自採集的數據進行了後期處理分析,並參與了任務的反饋與總結,最後獲得了歐洲空間局頒發的證書。

【糾錯】 [責任編輯: 王楠楠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7129182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