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澆鑄軍人好樣子
——武警江西省總隊弘揚優良傳統構建特色警營文化紀實

時代變了,環境變了,思想觀念變了。今天,我們該如何與革命優良傳統親密接觸?武警江西省總隊尋根溯源,組織官兵“續家譜、正家風、傳家寶”,在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活動中,給優良傳統注入時代元素,積極構建特色警營文化,取得喜人成績。
老紅軍的傳統永遠不能丟
去年底,總隊工作組在基層檢查時發現,幹部學習書櫃中,一些單位主官的書架上缺少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江西是“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孕育誕生了我黨我軍一系列優良傳統,作為駐守在這片紅土地上的武警官兵,怎麼能不研讀前輩的經典作品?
總隊專門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多樣化等新特點,不少年輕官兵對優良傳統內容上不了解的問題普遍存在。在調研基礎上,總隊制定下發《關於進一步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的決定》,引導官兵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讓紅色基因植入血脈,代代相傳。
總隊先後與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蘇區舊址、井岡山烈士陵園等300多處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共建共育活動。他們在政工網上建成融圖文、視頻和3D動畫等於一體的網上警史館,把“八一”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製作成三維動畫播出,給優良傳統注入時代元素。不僅如此,他們着眼解讀紅色故事的時代內涵、彰顯紅色傳人的時代本色、拓展紅色精神的時代要求,專門組織力量編印了《不朽的詩篇——革命先輩經典作品選讀》《崢嶸歲月——江西紅色歷史的追尋》兩部紅色書籍,重點遴選了曾經在江西戰鬥生活過的革命先輩著寫的經典作品,以及在紅土地上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戰鬥故事,下發部隊,使之成為弘揚優良傳統的生動教材和傳承血脈的精神食糧。
要有英雄城軍人的好樣子
“當目睹街頭有人遭遇困境,你會怎麼做?”4月中上旬,一段時長3分35秒的視頻經由廣東衛視《你會怎麼做》欄目播出後,被轉發至微信圈接力傳播。視頻中,該總隊巡邏戰士的舉動贏得了廣大網友“點讚”。
故事發生在3月6日的南昌市豫章路街頭。當天上午9時35分,一位工作中的中年女清潔工在紛紛細雨中突然摔倒在地。此時,該總隊二支隊三中隊巡邏分隊路過此地,領班員劉楊見狀立刻命令小分隊停止前進,並跑上前去詢問傷情。
察明情況後,他叫來戰士羅弘,兩人協力將清潔工攙起,扶到馬路對面的環衛車上。戰士肖玉財、田峰撿起笤帚,清掃散落的垃圾,並把垃圾桶歸放原處。排頭兵葉磊以挺拔軍姿站在原地,提醒過往行人繞行。安置好傷者後,戰士們繼續執行巡邏任務。
善舉雖小,卻被隱藏在樹叢裏的攝像機正好記錄下來。原來,這是廣東衛視推出的全國首檔社會行為觀察類節目《你會怎麼做》。節目通過聚焦社會熱議話題,模擬事件情境,隱蔽拍攝觀察現實中不知情人群的真實反應。
時隔一個多月,這段視頻被製作成電視節目播出。媒體記者在這次“不打招呼”的街頭暗訪中,驚喜收穫了武警戰士給出的精彩答卷。他在節目一開始激動地説:“誰也沒有想到,英雄城南昌即將給我一個大大的驚喜!”
視頻播出後,在總隊官兵中引發熱議。列兵駱洪貴深有感觸地説:“沒有良知的人不是好公民,沒有品德的人不配做軍人。”中隊長潘清寧也動情地説:“老人跌倒,扶的不僅是老人而是人心;公交車上見到孕婦,讓的不僅是座位而是愛心。做新一代革命軍人,我們理應盡軍人義務、匡扶社會正義、引領風氣之先!”
總隊因勢利導,隨即組織官兵觀看了這期節目,並將其作為開展“學習踐行強軍目標,做新一代革命軍人”主題教育活動的生動教材,引導大家學身邊典型、踐行“四有”要求。
崗位雖小卻連着大使命
“弘揚優良傳統、構建特色警營文化的重點就是在紅色文化內涵和發揮功能上下功夫。”總隊黨委在制定弘揚優良傳統方案時就定下了目標。
早上出操一回來,新戰士王勇就快步來到營區電子顯示屏前。此時,這裡早已聚集了不少官兵。
電子屏幕上滾動播出的國內外即時資訊短小精悍,不時引發大家的議論。“官兵們已經養成了習慣,路過就到這裡看看發生了哪些新鮮事兒。”總隊宣傳處處長蔡志勇告訴筆者,總隊依託三級網對支隊政工網、中隊信息網進行升級改版,把互聯網接入警營,對警營電視台接入視頻採集系統和網絡直播系統,使總隊、支隊警營電視節目和支隊“紅色故事會”“革命傳統大講堂”實現即時直播。
隨着社會上各種思想文化思潮交融、交鋒日趨頻繁,意識形態領域滲透與反滲透的鬥爭尖銳複雜。在一次課後討論中,一名戰士嘀咕着:“當兵聽話就行,與愛國關係不大。”這句不經意的話引起了支隊領導的重視,他們遴選優秀“四會”政治教員、大學生士兵理論骨幹與官兵探討交流、辨析解答,幫助官兵澄清模糊認識。
不僅如此,他們還依託駐地紅色舊址,建成網上警史館和秋收起義、三灣改編等紀念館警營分館,培訓講解員,志願深入紅色景點擔任義務講解員,利用所學的紅色傳統知識為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進行講解。
通過以上教育活動,很多戰士都有同樣的感觸:“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崗位雖小,但都連着大使命!”
忠誠度必須百分之百
“堅持和弘揚優良傳統,其目的就是催生部隊戰鬥力。”總隊把紅色傳統化作與武器裝備同等重要的“精神裝備”,注入戰鬥元素,強化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培養官兵青春朝氣、英雄虎氣和昂揚銳氣,以紅色基因催生戰鬥力。
“忠誠的純度必須是100%,哪怕99.99%都不行!”回想起前不久局域網上的一篇題為《我們到底為誰當兵為誰站崗》的熱帖,不少戰士語氣堅定:對黨忠誠不允許有任何雜質。當時,某中隊一名大學生戰士結合日常執勤中所思所想,寫了一篇帖子,文中提出“武警戰士責任重、對黨忠誠靠行動”,短短600字,滿滿都是正能量,剛一挂到局域網上,立即受到官兵關注點讚。總隊“趁熱打鐵”,組織開展了“爭當忠誠衛士、爭創紅旗哨位”崗位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官兵自覺把忠誠融入血脈、付諸行動。
無論是井岡山索道墜落受傷游客救援還是解救被劫持兒童的戰鬥,無論是異地執行大型勤務還是巡邏安保,總隊所擔負的各種重大勤務,黨委都把紅色文化寓於重大任務中,不斷激發官兵尚武精神和戰鬥熱情。
在持續不斷的特色警營文化熏染下,官兵對黨的感情愈加深厚。近年來,官兵在圓滿完成搶險救災、執勤處突等重大任務中,始終保持了政治上忠誠可靠、行動上高度自覺,涌現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李進明、“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王雷、武警部隊“十大參謀標兵”高驍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曹先訓 何宗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