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寶珠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李拓 攝
六年了。從第一聲“乾爹”叫出口,杜寶珠就決定替自己犧牲的好戰友、好兄弟盡到一個兒子應盡的責任。
六年裏,杜寶珠幾乎每次休探親假都要先去麗曉家看看,每個月都會給乾爹乾媽打幾個電話。通過網絡和乾爹聊天時,杜寶珠寫下的是一句句安慰、一聲聲關心,流露出的是身為人子對父母的至孝至愛。
杜寶珠説,自己的好兄弟已經犧牲六年了,但現在他依然不願回憶起麗曉離開他的那個下午。如今他能做的,就是盡力替好兄弟彌補家人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痛。
追悼會上初見“爹媽”
時間回溯到2009年7月3日,警報聲在北京通州消防支隊新華街中隊響起。有人報警稱,在通州某小區內有1名工人在污水井內進行維修時被困。為了搭救工友,先後又有8名工人下井救援。
十幾分鐘後,杜寶珠、張麗曉和支隊其他戰士就趕到了事發地。杜寶珠回憶,當時班長和張麗曉負責下井救援,自己則在井上進行保護。
突然,意外發生了。在井下,有一個工人突然拽掉了張麗曉呼吸器的氣管,毒氣和污水一下就反涌進他的封閉面罩內。慌亂中,沒能把呼吸機摘掉進行自救的張麗曉,在高濃度的毒氣中犧牲了。
杜寶珠説,當時自己馬上就把麗曉拉出了水井並把他抱進救護車,但“拉上來以後一看,感覺就已經不行了”。
當天晚上8點,執行完救援任務的杜寶珠和戰友回到支隊,顧不上吃飯就圍着領導問張麗曉的情況。最終,領導集合全體支隊官兵,通報了張麗曉犧牲的消息。
杜寶珠説:“當時還是不相信,他前一秒還好好的,怎麼可能就這麼一兩分鐘就能致命了。”在隨後的兩天,杜寶珠做什麼事情都心不在焉、無精打采。
直到張麗曉遺體火化的那一天,杜寶珠見到戰友最後一面才終於相信了這個事實。也就在告別儀式上,杜寶珠第一次見到了張麗曉的父母。
兒子的去世給兩位老人帶來巨大打擊。杜寶珠説,麗曉的母親一直插着氧氣管,一小時會昏迷很多次,麗曉的父親則一個人在角落裏不停地抽煙,“也不説話,看著讓人特別難受”。
因為家庭情況相似,兩家離得不遠,張麗曉生前經常和杜寶珠聊天。有時聊聊家裏,有時也聊聊退伍後的打算。回憶起來,杜寶珠説雖然麗曉生前和自己的關係看起來一般,但麗曉過世之後才感覺到兩人之間深厚的感情。
杜寶珠説,看到兩個老人在追悼會上的樣子,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