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政 國際 港澳 臺灣 財經 法治 社會 紀檢 體育 科技 軍事 文娛 圖片 視頻 論壇 部落格 微博
新華網 > > 正文

青年醫生高傑:將心比心 與患者肝膽相照

2015年05月13日 10:59:40 來源: 新華健康

    新華健康5月13日消息 (晏珊)“柔軟心是蓮花,因慈悲為水,智慧做泥而開放。具有柔軟心的人,即使面對的是草木,也能將心比心,也能與草木至誠相見。”從醫十三年,北大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高傑一直把這句話作為自己行醫的座右銘,想患者之所想,用行動拉進了醫生與患者心與心的距離。

圖為北大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高傑

    溝通或許比醫術更重要

    一身素色白大褂,帥氣的面龐上總挂著微笑,一開口溫暖的話語很自然地就拉近了和患者的距離。很多患者都親切地稱高傑為“陽光男神”。

    “你真心對待患者,患者也會真心對你好。我從2002參加工作至今,沒有接到過一個患者的投訴,沒有與患者發生過一起醫療糾紛。”這句話讓新華健康的記者不禁想到“好大夫”等網站上,患者對他全篇的讚評。説到其中的秘訣,高傑告訴記者:“作為一個醫生,要想獲得患者的信任,過硬的醫療技術是最基本要素。此外和患者溝通的能力也很重要,它是一名醫生的‘軟實力’。”

    來肝膽外科就診的多為高齡患者,且病情嚴重復雜,往往還伴有肝炎或者肝硬化等病症。 “這就更需要耐心細致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發展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對那些患肝癌,需要做肝移植手術的患者,一定要讓他們清楚為什麼做、可能會發生什麼危險、醫生將怎麼處理、最差的結果是什麼,提前給家屬打好‘預防針’。他説,“溝通上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換位思考,站在病人和家屬的角度想問題,及時溝通可行的治療方案,絕不強迫他們做什麼,讓病患和家屬自己做決定,絕不説‘一做就好了’或‘不做就不行了’這類話。”

    多年的從醫經驗告訴高傑,醫患溝通最敏感的時刻,就是治療中“出乎大家意料”的時候,比如病情突然惡化、出現並發症、治療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等。他説:“ 今年3月份,有個河北做肝癌切除手術的病人,術後第十天突然發生大出血,第一次用三腔二囊管止住了。幾天後由于管子壓住了食道,需要拔管,我事先告訴患者及家屬,拔管時可能再次發生大出血,可能面臨生命危險,讓家屬提前有個心裏準備。結果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還是發生了,病人拔管後再次大出血,一兩個小時就去世了。但是家屬仍然非常感激我的救助。

    “對抗病魔,醫患最要緊的是要風雨同舟。醫生不是神仙,雖然不能包治百病,但我們都會盡心盡力地救助每一個病人。”高傑説,“只要經過認真細致的溝通,99%以上的患者及家屬都會理解並配合。”

    肝膽春秋抒寫醫者仁心

    Live和Liver是兩個英語單詞,Live譯成中文是“生命、生存、生活”。而在Live的後面添加一個小小的字母“r”,這個單詞就變成了“肝臟”。僅僅只是添加了一個字母,人的生命就變成另一種景象。

    生與死,只在一線間。而肝膽外科是一門高難度的學科,高傑為何選擇在這條生死線上起舞,源于他的親身經歷。

    高傑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父親患了癌,那時候醫療技術還很落後,再加之醫護人員服務態度很惡劣,三年後他的父親就過世了。“這件事對我刺激很大。那時我在心底暗暗發誓,長大後我一定要從醫,我要用真心對待每一位患者,用我的雙手讓更多的患者減輕病痛。” 這個信念成就了高傑。1995年,高傑憑借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北京大學醫學部,實現了他的醫學夢。2002年高傑碩士畢業,正式開始他的從醫路。 2013年底,一名得了疝氣的流浪漢躺在急診科的病床上,生命垂危。而高傑剛下手術臺,得知後不顧自身勞累,趕忙把他推進手術室,並先為他墊付了手術費。經過4個小時的搶救,終于把他從 “死神”手裏奪了過來。當這名流浪漢痊愈後,高傑又幫他聯繫民政部門,把他送到了求助站。

    “他的腸子都壞死了,再不救就有生命危險,”當被問及為何要救一名身無分文的流浪漢時,高傑嚴肅地説:“在我面前生命不分貴賤,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穿上這身白大褂,救死扶傷就是我們的職責。” 一把手術刀,凝結了他全部心血,寄托著危重病人生的希望;肝與膽,方寸之地,生死攸關,願高傑繼續抒寫生命的奇跡。

    最幸福的時刻是看著患者康復出院

    奉獻,是醫者救死扶傷的義無反顧,也是看見病人重新走向健康的幸福。醫生把時間給了病人,但對于他們的至親卻擠不出時間。醫生把健康給了病人,卻無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如今,擁有“四重身份”的高傑經常忙得分身無術,他既是一名臨床醫生,一名科研員,又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的項目負責人,還是一名父親。“我首先是一名醫生。”高傑説,他始終將診斷疾病、服務病人作為自己的首要工作。其次,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再展開科研。同時,作為一名青年醫生,每次醫療援助行動他都會報名,因為醫院工作繁多未能參與一些行動,但他的心總是跟隨著同事們一同奔赴“前線”。

    “現在我最頭疼的事情就是時間不夠用。”白天在醫院做手術,晚上泡在實驗室查資料,做科研,像很多醫生一樣,高傑留給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為此他滿懷歉疚。

    “我從來沒有陪妻子逛過一次街,帶兒子去過一次公園。兒子五個月時,我去美國攻讀博士後,等回國後兒子都兩歲了,錯過了他成長中最重要的時間。”高傑遺憾地説,妻兒也抱怨過他,但更加擔心的是他的身體。

    去年,高傑醫生突發急性胃炎,診治為hp三個加號,這就意味著如果再多一個加號,就會導致癌變。消化科醫生一再催促地趕緊辦住院手續,他卻説:“你看那麼多病人等著我,吃點藥就好了,不用住院。”查房,出診,接手術,帶科研,病重期間,消瘦的身影仍然出現在一線,高傑沒有請過一天假。

    談話期間,高傑不停地打嗝,“這是上次急性胃炎留下的後遺症。最近,晚上有幾臺接臺手術,無法按時吃飯,可能導致胃病又發作了。”他説,“現在的身體大不如35歲以前了,以前做一臺大手術,睡一覺就好了,現在十幾個小時站下來,出了手術室腿沉得像灌了鉛一樣,有時甚至還會吐血。”

    “沒當醫生時候,對醫生的辛苦只是一種很模糊的概念。當了醫生之後,才發現這份辛苦也是一份喜悅。將患者從‘死神’手邊拉回,看著他們康復出院,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説到此,高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十幾年的從醫經歷,如果説從沒有過委屈,那是騙人的。當遇到不理解自己的患者或是家人的埋怨時,高傑也曾想過“我這麼做到底為了啥?轉行做別的醫生不一樣也能治病救人,幹嗎非得在一棵歪脖樹上吊死”。但還沒等他想清個所以然,患者就找到府來了。檢查、治療、手術,一係列的工作讓他忙得團團轉,那些無謂的事早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去,“慕名而來的患者那麼信任我,我怎能不全力以赴!

    對于不少後輩同仁覺得“醫生行業壓力大,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的困惑,高傑説,“我喜歡這個職業,我就想當一名好醫生,我覺得將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會越來越好!”而被問及多些和家人團聚的時間是否是他最大的心願時,高傑説:“不是。”在他眼中,醫院能為急需手術診治的患者多提供一些床位,讓醫患不要為床位發愁才是他最大的心願。除此之外,他建議優秀的青年醫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多到基層醫院實習工作,為更多的患者解決“看病難”問題。

 

 

[責任編輯: 晏珊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3010107000000000000001110000127796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