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雙心疾病”患者用藥更需謹慎

2015年03月18日 14:49:20 來源: 新華健康綜合

    新華健康3月18日消息(袁馨晨) “許多常見慢性軀體疾病,尤其是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易與抑鬱焦慮障礙伴隨或共病,”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精神衛生係主任趙靖平教授在接受新華健康記者採訪時表示,由于慢性軀體疾病與心理疾病共病具有互為因果、協作進展的特點,如果病人沒有得到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雙心疾病”(即患者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將共同威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慢性病患者應重視“心病”篩查

    為了更好地應對“雙心疾病”,由心血管內科專家與精神科專家同時坐診的“雙心門診”正在發展。專家提醒,以下三類患者應及時到“雙心門診”就診:

    1.沒有心血管疾病,但常有心悸、胸悶和氣促等心臟病症狀的病人;

    2.心臟疾病不是太重,但因不了解病情,精神負擔很重的病人;

    3.有嚴重的心臟疾病,除了軀體上受到創傷,心理創傷也很大的病人。

    非精神專科醫生還可以通過抑鬱症、焦慮障礙的識別工具,如PHQ-9(抑鬱)、GAD-7(焦慮)、 PHQ-15(軀體症狀)、《綜合醫院焦慮抑鬱量表(HAD)》等,對軀體疾病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初級識別和篩查。

    對于慢病合並精神障礙的患者,應採用合理的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生活方式指導和健康教育等,以改善患者的生命品質和康復水準。

    “雙心”病人需謹慎選藥、堅持服藥

    目前對抑鬱和焦慮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在選用抗抑鬱藥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預期的藥物副反應、安全性及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同時,患者是否合並軀體疾病也是選擇抗抑鬱藥物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神經內科疾病患者由于多數為老年人,患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相對較高,而且合並軀體疾病的種類較多,常常會同時服用其他多種藥物,因此對于抗抑鬱藥物的要求尤其高。”北京大學教學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表示:“對于這類患者應選擇廣譜安全性高、藥物相互作用小、不影響認知功能的藥物,在獲得滿意療效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副作用。如鹽酸舍曲林片、文拉法辛等一線抗抑鬱藥物,具有心血管安全性高及藥物相互作用少的特點,對于原有軀體疾病的影響較小。”

    治療抑鬱症等心理障礙疾病通常需要相當長時間的鞏固期和維持期,治療效果才能持續。因此,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李淩江教授強調,臨床醫師應叮囑“雙心”患者足療程、足劑量、規范地使用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即使治療開始起效,也要繼續服用,不能擅自停藥或換藥。堅持用藥更有利于慢性病人軀體疾病的治療、預後及恢復。

【糾錯】 [責任編輯: 袁馨晨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3010107000000000000001110000127593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