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北約建“太空軍事同盟”?難
  新華網 ( 2021-07-20 06:46:56 ) 來源: 《環球》雜志
 

 

歐洲阿麗亞娜火箭發射升空

    伴隨歐盟防務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北約框架下的“美主歐從”模式恐難持續,雙方圍繞太空力量建設主導權的爭奪或將愈演愈烈。

季澄

  在近期舉行的北約布魯塞爾峰會上,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就集體應對“太空威脅”達成共識:任何企圖攻擊北約單一成員國衛星或其他航太設施的行為,將被視為對北約全體成員的攻擊,進而通過行使北約集體防禦條款(即《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款)作出集體回應。

  此舉標誌著北約第五條款規定的集體軍事行動范疇,正式從陸地、海洋、天空等傳統作戰域向以網絡、太空為代表的新型作戰域延伸,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北約以往致力于“太空非軍事化”的承諾。

  作為維係跨大西洋安全夥伴關係的橋梁與紐帶,北約對自身面臨的“太空威脅”的最新認知,以及在太空力量建設上的自我松綁行為,為推動美國和歐洲盟國間的太空軍事合作大開方便之門。不過,有分析認為,在航太領域,美國和歐盟各自擁有不俗的實力,且歐盟各國的航太技術與美國差異明顯,另外,雙方在北約軍事主導權方面還存在較大分歧。在此情況下,北約要組建太空軍事同盟,難度不小。

漸進式松綁

  近年來,鑒于自身太空係統無法勝任在打贏未來高端戰爭中應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客觀現實,北約著手放松在太空軍力建設上的限制與約束。

  2018年6月,北約發布史上首份《聯合空中力量戰略》,提出要以“平衡且創新”的方式發展聯合空中力量,尤其是不斷強化天基軍事設施的抗打擊能力,勾勒出北約太空力量未來發展的基本藍圖。時隔一年後,北約出臺框架性太空戰略文件,首要目的在于統一成員國對太空威脅的認知,將北約打造成成員國間交流共用太空資訊與技能、提升係統相容性的重要平臺,並就如何應對太空突發事件、監視他國火箭發射、保護導航設備等具體議題作出安排。

  2019年11月,北約正式將太空列為與陸地、海洋、天空、網絡空間等同的“第五大作戰領域”。2020年10月,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以俄羅斯加快研發太空武器為由,公開宣稱北約盟國的衛星和太空係統正面臨威脅,北約有必要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正式摒棄此前維護“太空非軍事化”的主張,被視作加速太空力量建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今年的北約布魯塞爾峰會上,北約擬依據各成員國在衛星研發與發射能力上的差異,有針對性地協調各自太空發展規劃,最終明確單一成員國在北約總體太空戰略中的定位。

  不難看出,北約上述係列舉措,在進一步提升成員國對太空威脅認知的同時,將牽引北約太空力量建設進程從一般性政策宣示,加速向“公開化”“體係化”“實戰化”方向演進。

北約主導合作

  有數據顯示,在全球目前運作的約2000顆繞地衛星中,由北約負責操控的數量超過一半。這為美歐雙方依托北約實現“強強聯手”,打造“太空軍事同盟”奠定現實基礎。

  在美方看來,歐洲總體航太工業實力雄厚,未來發展前景可期。據歐盟官方統計,歐洲從事航太工業的專業人員數量超過23萬,産值高達460億至540億歐元。在重點項目建設領域,由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航太局共同負責開發的“哥白尼”地球觀測係統以及 “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定位係統,都可以為歐洲廣大客戶提供高水準的服務。

  此外,為保持航太基礎建設的後勁,贏得更大國際市場份額,歐盟委員會擬在2021至2026年大幅提升對歐洲航太局的資金投入,具體額度將從目前的108億歐元增至160億歐元,主要用于可回收火箭、衛星通信、太空探索等領域,以應對日趨復雜激烈的國際競爭。

  以歐盟大國法國為例,其將太空界定為關乎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並將在太空軌道上運作的軍用和民用衛星視作戰略資産。為此,法國在2019年正式組建太空司令部,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立太空司令部的西方國家,編制人數預計2025年將達到500人。

  盡管歐盟擁有獨立的太空計劃,但在整個北約安全框架下,美國是歐洲國家確保自身太空安全、免遭外敵幹擾破壞的依仗力量。在北約所有成員國擁有的衛星中,美衛星數量佔比超過70%。這些衛星憑借整體技術優勢,執行包括天基偵察監視、導彈預警、衛星通信和環境監測等在內的多樣化任務,這是歐洲國家現階段難以做到的。據此,歐盟理事會于今年5月正式同意將美納入歐盟軍事防衛合作計劃,這也是歐盟首次向非歐盟成員國開放“永久結構性合作”聯合防務機制。

  考慮到歐盟防務一體化仍處在初創階段,現有軍事力量主要聚焦本土防禦作戰,歐洲仍需借助美國強大完備的太空力量體係對自身軍事行動提供支援,進而乙太空為支點,形成針對主要對手的全域戰場優勢。

美歐訴求不同

  美歐在太空領域的互補性利益訴求,促使雙方加速由太空民事合作向太空軍事合作演進,並最終結成旨在威懾競爭對手的太空軍事同盟。然而,其合作前景仍面臨一係列限制性因素的影響。

  在歐洲內部,各主要國家太空力量建設步調有待協調,短期內難以達到“同頻共振”的理想效果。出于差異化國家安全利益的考量,英、法、德等國在太空力量重點建設領域的側重點不盡相同。英國主要關注衛星係統對本國聯合部隊的支援能力;法國以打造“全面、強大、靈敏”的太空態勢感知能力為核心,在“大國情結”的驅動與作用下,法太空力量建設更加突出“獨立自主”的特性,對美政治與安全依賴程度相對較低;德國則將主要精力用于鼓勵民間資本深度參與本國航太工業,力爭在本世紀中葉前進入全球航太“第一集團”。如何整合這些國家各自的航太技術,對北約來説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在跨大西洋關係層面,美企圖通過與歐洲盟國實現在太空領域的深度軍事與安全利益捆綁,增加對手與之對抗的戰略風險與機會成本,鞏固自身在北約太空事務中的技術與軍事優勢。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美國優先”理念在美歐太空軍事合作中的體現。然而,伴隨歐盟防務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北約框架下的“美主歐從”模式恐難持續,雙方圍繞太空力量建設主導權的爭奪或將愈演愈烈。

  (作者係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來源:2021年7月14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4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