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美軍海運能力虛實
  新華網 ( 2021-06-09 06:35:24 ) 來源: 《環球》雜志
 

 

美國海軍“馬蒂吉·科卡克中士”號運輸艦

  美軍海運能力呈現持續弱化態勢,既受到近年來美海軍轉型進程引發的優先建設重點調整的影響,更與本國造船業長期萎靡不振密切相關。

季澄 祁琪

  長期以來,同時擁有一支規模龐大的作戰艦隊和一支功能完備的運輸艦隊,成為支撐美國在全球范圍內部署、調動和維持軍事存在的兩大支柱。尤其是後者承擔的戰略海運任務,更是美軍在戰時向海外持續輸送部隊和裝備的最主要方式。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近期刊登了一篇題為《大國競爭要求重振美國海軍的海上運輸》的文章,對美國海上運輸艦隊過去30年每況愈下的運輸與補給能力抱以嚴重關切,並將該問題上升至關乎美國是否能在未來高端戰爭中取勝的高度。文章呼吁美國政府和軍方重新審視“大國競爭”背景下,海上運輸在美海外軍事部署與行動、抵禦外部威脅中發揮的核心作用,盡快解決運輸補給船存在的數量不足與艦只老化問題。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軍海運能力呈現持續弱化態勢,既受到近年來美海軍轉型進程引發的優先建設重點調整的影響,更與本國造船業長期萎靡不振密切相關,試圖在短期內通過單方面追加預算投入彌補不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從長遠看,伴隨美國將國家安全關注重點聚焦大國競爭與對抗,重塑美軍現代化海運能力,以便將主要軍事力量投放到印太、歐洲等關鍵地緣區域,確保在與同等對手的持續、高強度戰爭中取勝,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美國國防戰略實施的重點。海運能力不僅關係到美海軍轉型建設的成敗,更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美軍常規威懾的持續性和可靠性。

舉足輕重

  美軍戰略海運力量主要由組織體制和運輸艦只兩部分構成。

  在組織體制方面,美國運輸司令部下屬的軍事海運司令部和聯邦政府運輸部下屬的海運局負責運輸艦隊的日常運作與管理工作,具體任務包括運送部隊人員、裝備、彈藥和油料,軍事物資的海上預置以及艦載物資的向岸轉運等。

  在艦只配備方面,既有受美政府和軍方調配的各類成建制運輸船,也有依據美《商船法》與私營公司簽約的商用船只。依據職能分工,可歸為艦隊油船、幹貨彈藥船和快速戰鬥支援艦三類。其中,艦隊油船負責提供艦用燃油、航空燃油和定量淡水;幹貨彈藥船提供彈藥、生活物資和所需醫療設備;快速戰鬥支援艦類似于他國海軍的綜合補給艦,可為隨行艦只同步實施橫向幹、液貨補給。

  海上運輸艦隊為美國在不同歷史時期贏得針對主要對手的勝利作用巨大。二戰期間,美國在短短四年內共建造萬噸級運輸船3000余艘,將各類作戰物資源源不斷運往盟國戰場,加速了戰爭進程向有利于盟國的方向轉變,並取得最終勝利;冷戰時期,在與蘇聯海軍的較量中,美軍事海運司令部掌管的運輸艦隊規模曾一度達到千萬噸級別,大大超出同時期美海軍主力艦艇的總噸位;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在“沙漠風暴”行動中累計投送約200萬噸裝備物資,其中95%依賴海上運輸。

  當前,如何維持一支恰如其分的軍事海運力量,使其既不因佔據過多資源而影響主戰艦艇迭代更新,又不因重視程度不夠而拖累戰時快速動員與部署,成為擺在美軍面前的重要課題。

軟肋短板逐步顯現

  冷戰結束後,隨著預算額度的削減和艦船維護成本的攀升,美軍事海運力量陷入持續縮水狀態,美軍方甚至認為,海上運輸補給能力正面臨崩盤的風險。

  據美《防務新聞》網站披露,目前可在緊急事態下執行海外補給任務的艦只僅剩100余艘,包括46艘後備艦隊艦只、軍事海運司令部下轄的15艘艦只,以及供美軍在危機時調配使用的60艘懸挂美國國旗的商業船只,這與歷史峰值期數以千計的艦只規模形成強烈反差。尤其是作為戰時彌補軍用艦只數量不足的重要手段,美軍簽約的商船數量斷崖式下跌,已從上世紀50年代的1000余艘,降至2017年的78艘和2021年的60艘。

  另外,艦體老化問題普遍存在。早在2018年2月,美陸軍就在向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指出,美緊急海運能力將在2024年無法達成運送該軍種和海軍陸戰隊90%以上裝備的既定目標,進而導致難以承受的投送風險。同時,現役海運艦隊中約70%艦只的艦齡將在2034年達到60年,遠超其經濟使用壽命,裝備總體妥善率堪憂。該論斷在美運輸司令部2019年9月舉行的演習中得到印證。經評定,美“緊急海運艦隊”能夠出動的艦船數量僅佔其總數的40%。

  蓬勃發展的民用造船業是一國海上力量的根基與源泉,而美國民用造船業長期萎靡,阻礙了海上軍事和民用領域原本存在的良性互動關係。現階段,美國民用造船業僅依靠數量有限的軍事採購訂單來維持最低限度的基礎設施和産業工人隊伍,這對軍事運輸艦隊産生的最直接負面影響體現在專業維護人員的流失和零部件的匱乏,迫使部分已步入“老齡化”的艦只仍需超期服役,甚至“帶病上崗”。

  對此,結合當下美軍事海運能力的固有局限,以及致力于彌補現有短板漏洞、重塑海運能力的中長期規劃,美國正著手在“固舊”“補新”與“合作”方面持續用力,以最大限度保持其常規威懾能力。一是加快老舊艦只維修翻新進度,延長使用壽命,緩解“無船可用”之急;二是放眼海外市場,採購性價比優越的二手商船並對其實施必要的軍事化改造,以備不時之需;三是創新設計理念,借助多元化任務模組,打造集海運、指揮、維修、救援于一體的多功能運輸船,盡快形成初始戰鬥力;四是以維護地區安全局勢為由,深化與日本等區域盟友的海上運輸合作,通過“借船出海”方式彌補自身運力的不足。

“青黃不接”或持續

  在美國看來,打造一支契合“大國競爭”時代特徵的海上軍事運輸力量,既是對美應對海外突發情況能力的一種考驗,也是打消對手“錯誤”認知(利用美海上投送能力不足搶先贏得戰場主動權)的必要舉措。但美軍重振其海運能力並不容易。

  現階段,美國海上力量建設重點是在本世紀30年代初達到355艘作戰艦艇的既定目標,並在此基礎上大幅擴充自動化無人平臺的數量。2020年2月,時任美海軍代理部長托馬斯·莫德利表示,若想順利實現作戰艦艇“擴容”,需在未來10年保持120億至130億美元的年度預算開支。而在具體項目建設上,“福特”級航母和“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被視為美重奪制海權的象徵,這同樣會在無形中擠壓運輸艦隊的預算空間。

  正如前文所述,美國造船工業整體實力的大面積滑坡,使其已難以同時承擔建造、維修和改造大型軍事運輸艦只的重任。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原材料供應鏈緊張,也加劇了上述情況的嚴重程度,美軍海上運輸艦隊或將長期陷入“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

  需要強調的是,美國以“大國競爭”為牽引,以聯合地區海上盟友為手段,強化自身軍事海運能力,進而鞏固全球霸主地位為終極目標的係列舉措,勢必進一步攪動地區安全局勢,值得外界持續關注。

  (季澄係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祁琪係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來源:2021年6月2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1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