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太空工廠”的夢想與現實
  新華網 ( 2021-04-13 06:30:40 ) 來源: 《環球》雜志
 

 

2019年6月,空客制造的衛星在法屬蓋亞那搭載火箭升空

    “太空工廠”可以像螞蟻築巢一樣,慢慢在太空中建築出一個比自身大得多、復雜得多的航太器,這將極大地解放太空工程師的設計想像力。

彭天放

  “歐盟委員會已經選擇空客公司開展在太空中制造航太器的研究項目PERIOD。”3月11日發布在空客公司官網上的這一消息説明,歐盟已開始認真思考在太空中建設工廠,用來制造衛星、飛船等航太器的技術方案了。

為未來圖景做好技術儲備

  盡管對外披露的技術細節並不多,但從此次空客公司發布的項目示意圖中可以看出,這個“太空工廠”項目,是一個在地球周邊太空軌道工作的加工制造平臺,包括了主體結構、工具庫、材料庫以及加工用機械臂等設施。就像一個在太空中運作的車間一樣,設想中的“太空工廠”能夠一邊環繞地球運作,一邊生産出衛星等航太器所需的零件、模組,乃至生産整個衛星。

  乍聽起來給人一種天馬行空的科幻感,但這個“太空工廠”項目可不是歐洲人一時的異想天開,它其實是歐盟委員會旗下早在2014年就啟動了的、更為宏大的一個係列研究計劃PER ASPERA(拉丁語,意思是“歷經艱險,抵達星辰”)的一部分。在這個係列研究計劃設想裏,未來地球周邊的宇宙空間,將會是由各種太空機器人共同構建的一個忙碌的生態係統。為了給這幅未來圖景做好技術儲備,PER ASPERA計劃開始圍繞太空機器人技術(SRT)展開一係列的研究。

  項目官網上公布的2016~2024年技術路線圖,把未來太空機器人的相關技術分成了“在軌技術–通用模組技術–行星技術”3條並行的路線。這一次的“太空工廠”項目,就是太空機器人研究計劃關于在軌技術路線的一個技術演示項目。

太空裏造衛星優點多多

  歐盟為何要開展長達十年的項目,嘗試在太空中生産衛星?目前看來,在太空中生産衛星等航太器,至少有三大優點:

  首先,可以給予衛星更豐富的幾何結構選擇范圍。目前所有的航太器都是在地球上完成制造,然後安裝在火箭頭部的整流罩內,最終發射進入太空軌道。這樣的制造–發射流程,使得衛星的體積和結構極大地受限于火箭頭部這個狹小的空間。為了把衛星塞進火箭頭部直徑大概2~5米的圓柱體空間內,大部分現存的衛星都被做成了“胖盒子+折疊翅膀”的結構設計。

  但這種“胖盒子+折疊翅膀”的單一結構,很多情況下並不是衛星執行任務的最佳幾何結構。比如,一些遙感、通信衛星所用到的天線往往需要巨大的空間延展范圍(從幾十到上千米不等)。這種巨大的機械結構,如果一定要折疊在狹小的火箭頭部,技術上會帶來極大不便。其實,太空工程師曾經設計出很多富有想像力、功能更強大的幾何結構的衛星,都因為無法被折疊到火箭裏而“胎死腹中”。

  在“太空工廠”生産衛星,便可以把衛星的幾何結構從發射的桎梏中解脫出來。由于太空軌道空曠的微重力環境,衛星的結構在理論上可以是任意的。甚至,“太空工廠”可以像螞蟻築巢一樣,慢慢在太空中建築出一個比自身大得多、復雜得多的航太器,這將極大地解放太空工程師的設計想像力。

  第二個優點,使更低的衛星結構可靠性要求成為可能。衛星在太空中的工作環境是真空+微重力,意味著不同零件之間並不會因為重力造成相互擠壓。僅在這個意義上,衛星的力學結構不用再造得多麼“結實”。由于衛星在火箭發射過程中要承受10~20倍的重力加速度衝擊,為了扛住這種強力衝擊,衛星從整體到零件都必須特別“結實”。因此直到今天,不管是衛星的整體結構還是上面的零部件,發射升空前都必須要經過最苛刻的力學衝擊和振動測試,以確保整體結構能夠在“車禍”一樣嚴酷的衝擊+振動環境中完好無損。

  這種對可靠性的超高要求,使得衛星所使用的零部件往往要經過千挑萬選,非常昂貴,提高了整體造價;同時,很多性能優勢明顯卻唯獨不太結實的結構方案,無法被最終採用。而在太空中直接制造衛星,則可以避免這些麻煩。比如,可以把聚合物粉末打包發射到太空,再用太空中的3D列印設備列印出衛星的機械結構框架。

  第三,可以模組化衛星設計,提供敏捷的衛星修復能力。在歐盟“太空機器人計劃”的技術路線圖中,模組化的航太器設計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技術環節。所謂模組化的設計理念,就是把衛星拆分成幾個標準化的功能模組(就如同手機中的攝像模組、電池模組、天線模組等等)。每一個模組都可以獨立生産,並且可以隨時像搭積木一樣拼裝成完整的衛星。

  歐盟“太空工廠”的基礎目標,是讓人類在太空中能夠先獨立生産衛星中的某個或者某些功能模組。這樣做的一個非常巨大的好處,是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對太空中的衛星進行維修。現如今的很多衛星,經常由于動力模組耗損或者天線損壞等局部小毛病導致整體報廢。如果在太空中能夠快速獨立生産出替換的功能模組,再由太空維修機器人將全新的模組進行更換,就可以大大提高衛星在太空中的使用壽命,提高維修速度,並且降低整個衛星係統的維護成本。

“歷經艱險”方能“抵達星辰”

  歐盟“太空工廠”的相關技術屬于被稱為“太空制造”技術的前沿科技范疇。不過,在這一領域,歐盟還不是全世界進展最快的,美國依然是技術積累最多的國家。

  2011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就已開始太空制造相關技術的驗證和探索。2014年,美國在國際空間站安裝了3D列印實驗設備,首次從地面遙控操作國際空間站的3D列印制造。到了2016年,國際空間站已經開始使用所謂實用型增材制造設備(AMF)制造具有實用價值的物品。當前美國著力支援空間實驗工廠(FabLab)項目,委託Interlog、TechShot等科技公司研究在太空中部署加工包括金屬結構、陶瓷結構、聚合物結構、電子元器件等在內的多種復合材料,並且勾勒出了分為四階段的2014~2035年太空制造技術發展路線圖。目前開展火熱的FabLab項目處于第三階段。

  中國在太空制造技術領域同樣取得了突出的技術成果。中國科學院2017年正式成立了太空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依托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開展太空制造技術的相關研究。截至目前,中國在太空中聚合物、陶瓷材料的3D列印以及太空制造技術的相關設備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進展。

  不論是美國、歐盟還是中國的太空制造研究項目,都還處于早期技術探索和演示驗證階段,距離投入真正意義上的實際應用,大概還有5~10年的時間。

  而總體看,未來的發展可能會分成三個階段:首先,現階段以及未來的5~8年,人類有可能實現部分零部件甚至功能模組的太空制造,並且對現有的衛星展開類似零部件替換回收等任務;第二階段,也就是在2035年前後,有可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工廠,為月球開發、火星探測等任務提供相關支援;第三階段,會圍繞火星–月球–小行星–地球周邊軌道的層次化結構,構建起一套復雜的太空基礎設施生態,為人類在太空中的資源利用和開發提供完整的支援。

  只不過,距離這一天的到來,我們還有無數的困難需要克服。也許,這正是歐盟委員會將這一項目命名為PER ASPERA的原因。

  (作者係清華大學精密儀器係博士研究生)

來源:2021年4月7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7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