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管窺AI諜報生態鏈
  新華網 ( 2021-03-25 07:10:32 ) 來源: 《環球》雜志
 

 

電影《007》

    美國情報界就在嘗試構建一種情報技術創新生態係統,與那些擁有專業技術的人員、機構、私營商業部門、研究界和外國夥伴們,在短期和長期性應用技術方面強化投資,以建立起戰略性夥伴關係。

趙冰峰

  裝著自殺針的美元硬幣、頂部藏著手槍的禮帽、5秒鐘易容的乳膠面具頭套、美國中情局的控制意識實驗、“死亡之吻”口紅手槍……位于美國華盛頓的國際間諜博物館,令參觀者大開眼界。博物館在出口處特意留了兩段話,大意是:存在你看到的世界,也存在你看不到的世界;有你知道的故事,也有你以為自己知道的故事。從此你對世界的看法,會與以前不同。

  就像這家間諜博物館,諜報或情報業已在有意無意中發展出自己的周邊産業。尤其在人工智慧(AI)時代,諜報業的上下遊産業鏈更加復雜。

  以美國情報界作為觀察樣本,可以發現其正在嘗試構建一種情報技術創新生態係統——與那些擁有專業技術的人員、機構、私營商業部門、研究界和外國夥伴們合作,在短期和長期性應用技術方面強化投資,建立起戰略性夥伴關係。

私營商業部門

  私營商業部門是美國情報界的主要創新來源。就AI及其相關技術而言,其涵蓋的商業公司包括美國的主要技術巨頭、傳統的國防和情報公司(同時生産硬體和軟件)、産業投資和風險投資部門、數百家提供AI産品和專業知識的小型初創公司。

  美國情報界與私營商業部門建立了夥伴關係,確保技術需求與技術供給的匹配。情報界希望能夠隨時了解最先進的商業技術,將情報界的技術需求提供給研發公司,引導風險投資加入技術研發行列,盡快由私營商業部門研發和部署最新的尖端技術。

  目前,美國情報界正籌備建立情報技術創新委員會,在國家情報總監領導下,召集商業科技公司、情報界、研究部門和金融投資機構共同探討新興技術趨勢和情報界的潛在應用方法。

  美國情報界與私營商業部門的合作內容主要涉及五個方面。

  一是定制化和快速部署情報技術。美國情報界利用IQT(中央情報局下屬的一家技術開發和投資公司)風投基金,通過年度會議和技術論壇方式將情報界、情報用戶和係統設計師集中在一起,按照情報用戶的係統需求進行設計,以快速研發、採購和吸收現成的商業化AI技術。

  二是評估外國的顛覆性技術。情報界將利用美國現有的私營商業部門和風險投資界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以及分布在全球的商業貿易生態,來加強對外國科技情報的收集和評估能力,為情報界在人工智慧等顛覆性技術領域的投資提供參考。IQT會為整合情報界和私營商業部門召開年度技術威脅評估會議,情報界也會開展技術評估活動,美國國會則每年舉行一次技術威脅評估聽證會。

  三是共用數據和演算法。除軟件和平臺外,美國情報界還需要採購金融部門、商業圖像公司、衛星通訊數據公司、數據分析公司等私營商業部門的數據,以測試、培訓和開發基于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演算法和應用程式,並將這些數據與經安全審查後的私營合作夥伴共用。

  四是人才共用。通過人才交流和輪換,為情報專業人士和私營商業部門研發者提供體驗式學習機會,加快彌合技術研發與情報用戶之間的鴻溝,加快研發尖端技術。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可能會設立情報創新獎勵基金,結合IQT基金的運作,鼓勵技術創新;情報界邀請商業機構的技術研發人員入駐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下屬的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署(IARPA)、中央情報局(CIA)實驗室等,以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

  五是增強公私夥伴關係。通過公私夥伴關係來解決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比如,情報界可能與美國商業生物技術公司和其他生物技術研究機構,建立生物技術公私合作夥伴關係,這些機構能夠提升美國對新興生物技術與應用的分析能力。

研究團體

  除私營商業部門外,美國研究界包括國家實驗室、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發中心、大學附屬研究中心和學術機構等,也位于AI技術開發和實驗的前沿。

  美國情報界的科技研發和高級研究部門正在全面整合基于人工智慧的開源情報研究、測試、培訓和協作等活動。IARPA為這些機構提供了主要資金,CIA實驗室也在與國家實驗室、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深入合作。

  除獲取研究專業知識外,美國情報界還與美國大學建立橋梁,以吸引、招募和留住下一代科技領袖。當下,其正與美國大學建立下一代人才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門學科)教育和培訓體係,讓優秀的大學生和外國留學生有機會參與情報工作。

  同時,美國情報界正與國家實驗室和聯邦資助的各類研究中心建立正式的AI夥伴關係。這些夥伴關係包括:驗證演算法,對情報界的數據模型進行測試和評估,合作開發新的AI應用方法;協調確定供研究人員培訓的數據集,並制定評分和測試的評估準則;創建聯合競賽,設立非保密的AI競賽活動,徵集能解決實際情報問題的創意,為選手的研發項目提供獎金資助。

盟友和夥伴

  美國情報界正在擴大與“五眼聯盟”國家、北約、以色列、日本、韓國等盟友情報機構的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和部署新的AI技術,執行依托這些技術的情報任務。具體而言,包括如下任務:

  一是開展聯合創新活動。美國情報界與盟國和合作夥伴聯合進行重大技術投資、AI開發和戰略性研發項目,共同建立數字基礎設施、人才庫和私營商業部門合作夥伴關係。比如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可能領導和設立一個“五眼情報聯盟”雲平臺,作為與英國等最親密盟友實施技術合作和情報報告生成的基礎,該平臺不僅是數據和智能共用平臺,還是演算法與應用程式整合開發平臺,能夠實現AI聯合部署,在全球范圍內執行聯合情報任務和工作流程。

  二是開展聯合部署、情報收集和情報行動。美國正在利用外國機構便于訪問、接近目標、擁有現成的人工智慧平臺等優勢,通過情報技術合作,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等實施相關情報行動。

  三是開展演算法和數據集共用。美國和合作夥伴在共用演算法、模型、數據集等方面開展合作,利用它們的數據收集能力和專業知識優勢來收集情報。比如利用澳大利亞收集中國情報,利用波羅的海國家和北歐盟國收集俄羅斯情報。美國情報界可能利用“五眼情報聯盟”雲平臺部署演算法項目,共建數據湖,以進行數據訓練、測試和驗證,建立通用型的情報任務演算法和軍事任務演算法。

  四是共用實時情報。美國即將開發基于人工智慧的情報工具,以實現與盟友和夥伴的情報工作自動化,優化情報的實時共用能力。

下一代情報技術産業

  依托于情報界的IARPA和國防部的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美國一直致力于在AI及其相關領域開發下一代戰略性情報技術,主要包括:

  生物技術産業: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加速了生物武器的研發進程,防止災難性實驗室泄漏事故是美國情報界在總統拜登任期內的新任務。隨著拜登政府的情報轉型,情報界將在檢測、解析病毒和其他生物事件中發揮戰略作用。生物技術也將改變情報收集方式,催生新的生物情報工作領域——合成生物學、人工智慧和計算能力的結合,創造了生物傳感、生物地理定位、DNA數據存儲和傳輸等革命性的情報收集能力。

  量子通訊産業:量子傳輸、計算和網絡的進步將改變許多情報的收集、處理與分析模式;量子加密和解密技術將決定美國信號情報産業的未來命運和美國情報資産的保護能力;量子技術將加速人工智慧和機器增強技術的應用。

  5G和智能物聯網:5G和物聯網在全球范圍內的大規模部署,意味著美國情報在收集區域、收集內容和收集方式上産生了巨大轉變,為美國的全球情報偵察創造了機會,但也帶來了巨大的情報處理成本。

  太空技術:利用商業衛星收集情報的同時,美國情報界正在開發和利用包括在軌服務與組裝制造、超光譜與大孔徑感測器、小微衛星等下一代太空技術,最知名的就是“科技狂人”馬斯克牽頭的SpaceX衛星通訊項目。

  “紅藍對抗”技術:美國情報界正在監測和評估中俄等國的技術發展狀況,並將中俄等國的技術水準整合到情報行動模擬演練的智能決策係統中,IARPA、DARPA、聯邦研究機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正在開發評估對手國家技術戰略、未來能力、美國對策的新方法。

  情報任務整合技術:美國情報界試圖利用AI及其相關技術,將最終用戶、情報收集者、情報分析師、科技創新者整合在一起,將它們的能力與真實世界的情報任務、任務優先級、情報行動環境結合起來,並貫穿整個國家情報項目的生命周期。

  (作者係情報學者、《情報學:服務國家安全與發展的現代情報理論》一書作者)

來源:2021年3月24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6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