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英烈精神,匯聚復興偉力。近日,由退役軍人事務部主辦的“學思想 頌英烈”全國英烈講解員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他們心中的英烈故事”欄目將從參賽選手的作品中挖掘15個可歌可泣的英烈事跡,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本期由福建省龍岩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講解員李莉講述巾幗女傑吳富蓮的故事。
在福建省上杭縣官莊畬族鄉的汀江河畔,巍然聳立着一座高10.1米的烈士紀念碑,松濤陣陣,江水滔滔,訴説着從這裡走上革命道路的巾幗英雄吳富蓮的英勇悲壯……
吳富蓮1912年生於上杭縣的一個貧農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幼年被迫做了童養媳。1929年3月紅軍解放上杭,開闢閩西根據地,吳富蓮毅然擺脫家庭束縛參加了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産黨。她積極投身革命事業,表現突出,不久就被任命為中共閩粵贛省委婦女部長。
這是吳富蓮像(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吳富蓮隨軍參加長征,被分配在紅一軍衞生部幹部連擔架排,她和男同志一樣,每天背着15斤重的裝備,跋山涉水,還得攙扶傷病員,幫助抬擔架。有一次幹部連遭遇敵軍,隊伍被打散了,吳富蓮挺身而出,拔出手槍掩護隊伍撤離。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紅四方面軍分兵組成西路軍西渡黃河,準備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吳富蓮被任命為西路軍婦女先鋒團政委,隨西路軍渡過黃河西征。部隊在河西走廊陷入了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閥部隊的重重包圍,經過三個多月的殊死血戰,重創敵軍的同時,自身也傷亡慘重。
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婦女先鋒團主動承擔起掩護主力部隊突圍的重任。吳富蓮迅速帶領幾百名女戰士修築起牢固的工事,準備與敵人決一死戰。陣地前敵軍屍橫遍野,倉皇逃竄,陣地上一個又一個的紅軍女戰士倒在了血泊中,子彈打光了,她們就用石頭砸。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她們浴血奮戰了三天三夜,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瘋狂圍攻,成功掩護了主力部隊突圍,而她們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在涼州監獄,敵人對吳富蓮用盡威逼利誘的手段,妄圖使她投降。吳富蓮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地説:“作為一個革命者,犧牲是早已預料到的。”敵人無計可施,對她用盡苦刑百般折磨。吳富蓮以絕食鬥爭進行反抗,最後吞針壯烈犧牲,年僅25歲。這位閩西的優秀兒女就這樣倒下了。
銘記歷史,不忘先烈,為了讓烈士英魂得到安息,在吳富蓮烈士誕辰100周年之際,當地黨委、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將吳富蓮烈士以及全鄉342位烈士進行集中安葬,並建成“吳富蓮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