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三農”| 中央一號文件:重生態 助鄉村振興_新華廣播_新華網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playType=2&src=https://vodpub1.v.news.cn/yqfbzx-original/20220315/yihaowenjian.mp3

耕讀“三農”| 中央一號文件:重生態 助鄉村振興

2022-03-15 17:07:00

     中央一號文件于2月22日發布,文件中“生態”出現9次,“綠色”出現4次。根據文件精神,重點之一是端牢飯碗:穩産量、調結構、保耕地。

 2022年2月20日,石家莊市溫德格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溫家莊村麥田裏鋪設滴灌帶。自去年冬季來,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大力實施淺埋滴灌高效農業節水技術,打造高效節水農業,助力農民增産增收。截止目前,該區已鋪設滴灌帶近15000畝。(新華社發 李明發攝

農業生産應該為世界人口提供足夠的糧食,同時對環境友好、對農民經濟有利,且社會可接受。此外,糧食商品的基本價格也應以低收入人口能夠負擔得起為前提,且不影響營養品質。農民將不同技術應用于作物和畜牧業生産,是實現這些目標的基礎。這些生態農業實踐活動,將生態過程和生態係統服務功能作為制定農業戰略的基本要素,從而可以有效穩定生態過程和生態係統服務功能,且不再依賴化肥和合成農藥等化學品投入技術作為解決方案。

所謂“生態農業”是指對整個糧食體係生態學的綜合研究,包括生態、經濟和社會維度。進一步的定義為,將生態概念和原理應用于可持續糧食體係設計和管理的一門科學。

生態農業可以定性為一種農業實踐,旨在生産大量的糧食,同時將生態過程和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納入上述實踐發展的基本要素中,並使其發揮應有的價值,而不是簡單地依賴于外部投入,如化肥和合成農藥的應用等技術。

世界上已有許多生態農業實踐,在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下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這些實踐大多包括:(1)在田間尺度,利用輪作、間作等開展多樣化種植;(2)在農場尺度,增加生産類型的多樣性(一年生作物、多年生作物、林業和畜牧業);(3)在景觀尺度,通過將自然和半自然要素耦合到混合作物-畜牧體係中;或通過整合各種不同的景觀要素來改善生物防治、授粉和控制土壤侵蝕。

到目前為止,許多生態農業實踐在今天的農業係統中具有較低的整合水準,他們在今後十年中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將取決于教育和培訓,特別是為支援他們將之納入一整套生態農業實踐體係而出臺的政策和獎勵。

根據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聚焦農業為基礎産業,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未來可期。

本文來自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生態農業原理與實踐:引領面向可持續農業的係統轉型》一書,我是羽然,我們下期再見。(資料來源:韋策爾. A,2021. 生態農業原理與實踐:引領面向可持續農業的係統轉型[M]. 王麗麗,王慧,李剛,等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相關連結:

 

 

 

監制:馬軼群 董博越

作者:羽然

主播:羽然

終審:劉君

一讀:武文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