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種子頻現,監管“籠子”要扎緊_新華廣播_新華網
https://vodpub2.v.news.cn/publish/yhaudio/20210917/8a8d233f-9917-4595-aaed-1a26addbee5b.mp3

“三無”種子頻現,監管“籠子”要扎緊

2021-09-17 14:52:32

    這裏是熱點快評,我是新華社記者金劍。

    一方面,産糧大縣頻現“三無”種子,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卻“蒙在鼓裏”……近日,“三無”麥種頻現皖北地區的報道引發社會關注。所謂“三無”種子,即包裝袋上無生産日期、無生産廠家名稱、無國家審批文號的問題産品。

    在秋種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在皖北地區多個産糧大縣調查發現,一些農民的家裏堆放著包裝袋顏色為白色、紅色、藍色、綠色等“花花綠綠”的種子,離奇的是包裝袋上沒有印上只言片語。一些正規農資經銷商調侃道:“你説它是啥品牌種子,它就是啥品牌種子”,讓人難辨真假。

    種子被稱為農業的“晶片”,是農業生産的基礎,對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三無”種子泛濫所帶來的危害顯而易見,不僅侵犯智慧財産權,威脅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的怪象,帶壞行業生態,而且存在糧食減産的潛在風險,侵害農民合法權益,威脅農業生産安全。

    按照我國種子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採取措施,加強種子執法和監督,依法懲處侵害農民權益的種子違法行為。然而,當記者就“三無”種子頻現問題咨詢當地監管部門時,“蒙在鼓裏”的部門負責人異口同聲地解釋稱“不知道”。

    從“三無”種子頻現産糧大縣來看,種子市場全鏈條、全流程監管仍存“盲點”,監管部門沒有及時發現、查處,對此難辭其咎。要封堵監管漏洞,摸清底數是第一要務。是點上情況還是面上情況,包裝袋裏裝的是糧食還是種子,到底是誰生産的,這些新“病”需要新“藥”醫。監管部門要改變傳統“被動接受投訴再調查”的思維,深入鄉村,主動出擊,客觀準確對種業市場亂象進行定性,從而實現精準打擊。

    下狠勁、出準招,各級農業農村、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建立精準打擊聯動機制,扎緊監管的籠子,對“三無”種子頻現等種業市場亂象要快速鑒定,嚴肅查處,將種子案件移送司法處置,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持續震懾。此外,要建立有獎舉報制度,形成對“‘三無’種子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將“三無”種子擋在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