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發 家庭消毒別再這樣做了!無效還傷身-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08 17:05:23
來源:科普中國

流感高發 家庭消毒別再這樣做了!無效還傷身

字體:

日常家居清潔是保障健康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流感高發期或流感患者康復後,更需要加強清潔和消毒。然而,許多人在進行家庭清潔消毒時,往往存在一些誤區,不僅可能降低清潔效果,還可能帶來健康隱患,甚至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6個常見的錯誤清潔消毒方法 很多人都中過招

日常打掃衞生時,很多人都會用到消毒産品,尤其是流感防控期間,消毒産品使用頻率會更高。然而,不少人對消毒産品的正確使用並不了解,存在諸多過度使用或錯誤操作情況,下面6種就是常見的錯誤使用和操作方法:

1 大面積噴灑酒精消毒空氣

酒精具有高度易燃性,在密閉空間中大量噴灑會使空氣中乙醇濃度升高,不能使用75%或以上濃度的酒精大量噴灑做空氣消毒,尤其密閉空間內。空氣中乙醇濃度>3.3%時,遇到明火或靜電可能引發火災甚至爆炸。

此外,吸入過多酒精蒸氣可能對人體的呼吸系統産生刺激,導致頭暈、噁心等不適症狀。因此,不建議用酒精噴灑空氣消毒,保持室內通風和使用專業空氣消毒設備才是更安全有效的選擇。

2 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金屬或皮革製品

氯消毒劑含有活性氯,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對金屬和皮革製品會産生腐蝕作用。金屬表面接觸氯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容易加速生銹的氯化物或氧化物。而對皮革製品,氯會破壞其膠原蛋白結構,使其變脆、變硬,同時還可能與染料發生反應,導致褪色或留下斑點。

為避免損壞,金屬表面可選用非腐蝕性消毒劑,皮革製品則應使用專用清潔劑或酒精濕巾進行清潔。

3 直接將消毒劑用於人體消毒

次氯酸或酒精等高濃度消毒劑通常含有強氧化性或腐蝕性的化學成分,吸入這些物質後,它們會刺激呼吸道黏膜,破壞上皮細胞,導致咳嗽、喉嚨疼痛,甚至引發黏膜炎症或損傷。而接觸皮膚時,這些成分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屏障,引起乾燥、紅腫、瘙癢,甚至導致灼傷或過敏反應。

因此,使用消毒劑時需做好個人防護,如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高濃度直接接觸或吸入。

4 消毒劑濃度過高或過低

消毒劑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其效果。濃度過高時,消毒劑中的化學成分可能對人體皮膚、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刺激甚至損害,還會腐蝕傢具表面或設備。而濃度過低時,殺滅病原體的能力不足,無法達到應有的消毒效果,容易留下健康隱患。

用於消毒常觸摸的器物表面,常用75%酒精或同等效力消毒濕巾,直接擦拭。如地面,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拖洗,但30分鐘後應使用清水清洗,如果家庭內多人出現感染,濃度需提高至1000mg/L。

500mg/L含氯消毒劑的正確配製方法如下:

方法一:水+含氯泡騰片

500ml水+泡騰片1片(250mg/片)

方法二:水+84消毒液

990ml水+有效氯含量為5%的84消毒液10ml

另外,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含氯消毒劑要求現用現配,密閉容器中有效期為24小時;二是因泡騰片和84消毒液均有不同規格,使用前請務必按照説明書配比,以保證消毒效果。

5 不同類型消毒劑混用

不同類型的消毒劑混用可能産生危險的化學反應或降低消毒效果。例如,84消毒液(含氯)與酸性清潔劑混合會釋放有毒的氯氣,嚴重時可能導致中毒。而季銨鹽類消毒劑與肥皂混用可能發生酸鹼中和,失去消毒劑活性。甚至某些混用還會生成刺激性氣體或腐蝕性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物品表面造成損害。因此,使用消毒劑時需了解其成分,避免隨意混用,確保安全和效果。

6 洗滌劑中加入常用消毒劑

在洗滌劑中加入非醫用消毒液可能起不到實際的消毒效果。洗滌過程中,大量的水會稀釋消毒液,使其濃度過低,無法有效殺滅病原體。而含氯消毒液可能腐蝕洗衣機的金屬部件和內膽,縮短設備使用壽命。

此外,混合使用洗滌劑和消毒液可能産生化學反應,釋放刺激性氣體或有害物質,危害人體健康。因此,洗滌衣物時建議分開處理,必要時用高溫或單獨的消毒程序代替。

這4個清潔環節很重要 但經常被忽視

通風不足、對高頻接觸物品清潔不徹底、未及時清洗清潔工具以及缺乏個人防護,都是常見的疏漏。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環節,實際上是阻斷病毒傳播、維護家庭健康的重要保障。

掌握正確的方法,避免這些易被忽視的問題,才能確保清潔和消毒的全面有效性。

1.忽略通風:單純依靠清潔和消毒,不通風可能導致空氣中病毒殘留。

→正確做法: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2.忽略高頻接觸物品清潔:如手機、鑰匙等物品未清潔,可能導致病毒傳播。

→正確做法:可以使用75%濃度醫用酒精擦拭高頻接觸物品。

3.未清洗清潔工具:清潔後,抹布、拖把等工具未清洗消毒,可能成為新的污染源。

→正確做法:及時清洗和消毒清潔工具。

4. 未進行個人防護:清潔時未佩戴手套和口罩,可能導致化學物質或病原體直接接觸皮膚和呼吸道,增加感染或刺激的風險,所以需做好防護措施,以確保安全。

科學有效地清潔消毒 可以這樣做

 

· 傢具清潔:傢具中經常接觸的地方,如傢具用品、玩具、用具、廁所、浴室及地板。建議每天使用消毒劑進行清潔消毒(非金屬表面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金屬表面建議使用70%酒精)。消毒後待幹,再用清水清洗並擦乾。

· 污染物清理:若地面、傢具或衣物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如嘔吐物、糞便或呼吸道患者的痰液),需先清除污物,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金屬表面可使用70%酒精)。消毒後靜置15~30分鐘,再用清水清洗並擦乾。

· 地面清潔:定期清潔地面,根據需要增加清潔次數,清潔後保持地面幹爽。

· 冰箱清潔:低溫可能導致病毒滯留且保有傳染性,因此對可能被污染的生肉、蔬果以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進行清理,冰箱內部亦應進行簡單的清潔。

· 地墊與地毯:使用可清洗的地墊,保持地毯清潔,並建議每天吸塵並定期清洗。

· 床品和衣物:定期更換和清洗床單、枕套、毛巾及衣服。

· 寵物環境:若家中飼養寵物(如貓狗),需增加清潔頻率。

· 垃圾處理:垃圾應包好後放入有蓋垃圾桶,並至少每天清理一次。

洗手間是家庭衞生的關鍵區域,也是病菌容易滋生和傳播的地方。保持洗手間清潔和幹爽,不僅能預防異味和細菌滋生,還能有效降低病菌傳播的風險。

· 日常清潔:廁所需經常清洗擦拭,並保持幹爽。

· 洗手設施:備有洗手液和一次性擦手紙供使用。

· 衝廁習慣:確保衝廁設備正常使用,每次如廁後必須沖水,沖水時蓋住廁板。

· 毛巾管理:避免共用毛巾。個人使用的擦手巾需妥善存放,每日至少徹底清洗一次。建議準備多條毛巾以便替換,效果更佳。

經歷流感後,清潔和消毒不僅是恢復日常生活的重要步驟,更是防止病菌二次傳播的關鍵環節。通過科學的清潔方法和細緻的衞生習慣,我們可以有效清除病菌,為家人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居家環境。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