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房産 軍事 港澳 臺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被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農民致富須發展特色農業,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解決“三農”工作發展動力後勁不足的問題。
精彩觀點
1
秦真嶺
培養新型農民 促進農業全面深化改革
培養新型農民 促進農業全面深化改革
秦真嶺表示,農民致富必須要發展特色農業,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解決“三農”工作發展動力後勁不足的問題。
秦真嶺表示,農業下一步的發展要向産業化、工業化的路子邁進,用工業化的理念做大做強農業。“目前我們應對市場價格和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很弱,還存在農民看天吃飯的現象。”秦真嶺説,“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調優生産結構和布局結構;二是提升農業技術;三是加大農田設施和水利工程建設。”
秦真嶺表示,農業下一步的發展要向産業化、工業化的路子邁進,用工業化的理念做大做強農業。“目前我們應對市場價格和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很弱,還存在農民看天吃飯的現象。”秦真嶺説,“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調優生産結構和布局結構;二是提升農業技術;三是加大農田設施和水利工程建設。”
1
秦真嶺
農村脫貧要因地制宜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農村脫貧要因地制宜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農村脫貧攻堅的任務非常艱巨,要因地制宜,更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秦真嶺説,農村脫貧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産業脫貧;二是技能脫貧;三是社會政策托底。“産業脫貧主要是發展優勢産業,做到因地制宜、著眼今後,解決農民可持續收入的問題;另外,還要進行跟蹤隨訪,防止因自然災害、因病返貧;最後,絕對不能以脫貧和增加農民收入為借口破壞生態環境,這也是不科學的。”秦真嶺説。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