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後1個工作日臨近下班時間,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學術報告廳,舉辦了一場特殊的集體婚禮——參加婚禮的5位年輕醫務工作者都參加過醫院抗疫工作,當天也是短暫請假,結完婚就要返回科室繼續上班。
11對報名新人中僅5對“抽空”結婚
當天下午5點左右,“一世情緣,泰康相伴”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首屆集體婚禮正式開始,5對新人身着中式禮服陸續登&,經過挑蓋禮、三拜禮、結發禮等中國傳統儀式後,新人締結良緣,攜手步入人生新階段。
當天,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通過視頻送上祝福,囑咐新人們“在家做一位好丈夫、好妻子,在單位做一位好醫生、好護士。”
其實,這場集體婚禮原計劃於2022年10月份舉行,但是因為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承擔了大量防疫抗疫工作,儀式時間一延再延。
考慮到年輕醫生一直堅守在一線,婚禮這樣的人生大事為了工作一再改期,眼看2022年馬上就要過完了,醫院決定趕在最後一個工作日,一定要為這些盡職盡責的年輕醫護人員,把婚禮儀式給辦了。
為了不耽誤救治患者,儀式定在下午臨近下班時間,即使這樣安排,原來報名的11對新人,只有5對能夠“抽空”到現場結婚,其他新人均需要堅持在臨床崗位或者提供保障工作。
“戰袍”換婚服,請假參加婚禮完繼續返崗
當天婚禮儀式上,在行結發禮時,95後新娘李敏和新郎馮偉各自剪下一束頭髮,用紅纓梳結在一起,放入備好的錦囊中,以傳統的結發禮儀式象徵夫妻融為一體,同心同德。
“今天特意請了個假,婚禮結束後我就要趕回科室。”新娘李敏是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急診醫學科的護士。12月起,急診科就開始進入超負荷運行,不僅每日接診患者人數驟增,不少人還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輕傷不下火線”“稍有好轉就返崗”成為工作常態,李敏説,“常常一個班下來,大家都沒機會喝一口水,吃一口飯。”
對於妻子的工作,馮偉從一開始的心疼,到理解、全力支持,因為家與醫院的距離較遠,他主動承擔起了上、下班接送的工作,並默默承包了所有家務。在妻子發高燒依然堅守崗位時,馮偉每天煲排骨湯為李敏補充營養,“她是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我能做的,就是在背後全力支持她。”
不少醫護人員 連續奮戰20多天沒有休息
其實,李敏和馮偉的故事只是參加集體婚禮夫婦的一個縮影。一開始報名參加集體婚禮的11對新人,以及4對結婚“10年”“30年”紀念婚夫妻中,共有17名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職工,他們疫情期間一直奮戰在一線。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我們這些年輕的醫生護士真的太不容易!”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執行院長肖駿説,醫院在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時,要關心關愛年輕醫務工作者。他們為了救治患者將婚期一推再推,醫院為他們舉辦這樣一場簡單而隆重的婚禮,表達對他們盡職盡責捍衞生命的感謝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