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桎梏下的德國國防

2024-12-09 15:23:25 來源: 《環球》雜誌

 

6月5日,在德國舍內費爾德,德國總理朔爾茨(前左)在2024柏林國際航空展上參觀一款無人機

文/《環球》雜誌記者 顧梓嶧(發自柏林)

編輯/黃紅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依賴美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事保護,逐步重建軍隊並加入北約。德國統一後,德國國防軍嘗試更多參與國際事務,但防務能力和活動範圍繼續受制於美國。專家認為,儘管德國近年來增加國防預算並頻繁參與國際軍事行動,但是德主流社會依然認為其軍事自主難以實現,在現實需要和心理慣性方面,德國防務依賴美國的現狀都將長期持續。

戰後德軍重建依賴美國支持

  德國在軍事上對美國的依賴由特殊歷史原因造成。德國戰敗後被解除武裝,國防由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負責。隨着東西方陣營關係日趨緊張,美英法三國考慮解除對德軍事禁令,拉攏西德加入西方陣營防禦體系以對抗蘇聯。首任聯邦德國總理康拉德·阿登納一直主張重建西德軍隊。1950年10月,在他的委託和西方盟國的“容忍”下,數名前納粹德國國防軍軍官就曾密會商量建軍,籌劃打造一支50萬人的軍隊。

  西德建軍之路從一開始就依賴美國。1951年,時任北約總司令、後來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恢復前納粹德軍軍人的聲譽,使其進入新的德國國防軍成為可能。隨着1954年《倫敦-巴黎協定》的簽訂,聯邦德國恢復主權,重獲武裝權利,於1955年5月6日加入北約,成為北約第15個成員國。

  1955年11月12日,聯邦國防軍建立,到1956年底共招募7700名軍人,其武器裝備大多由美國免費提供,包括火炮、戰鬥機、訓練機以及數百輛坦克等。國防軍最初的任務中,“軟性”教學和軍官培訓工作佔據較大比例。1956年,西德聯邦議院通過《軍人法律地位法》以及《義務兵役法》,開始實施義務徵兵制。到20世紀60年代末,國防軍規模接近50萬人。

  20世紀80年代,聯邦國防軍擴大到擁有12個陸軍師,裝備7000多輛武裝坦克、步兵戰車及其他坦克。至兩德統一,聯邦國防軍隊人數達到50.9萬的峰值。另外,冷戰時期的北約依賴核武器威懾,而德軍擁有多種核彈運載系統,只是核武器彈藥受到美軍管控。

冷戰結束後國防軍行動逐步外擴

  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蘇四國與東西德政府簽署《二加四條約》,規定統一後的德國須裁軍至37萬人,同時放棄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冷戰結束後,西方社會對統一後的德國更多參與國際危機管理的呼聲越來越高,為順應這一趨勢,聯邦國防軍啟動改革。

  1994年,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作出裁決,認定《基本法》中的“防衛”概念不限於德國境內,也包括防止國際衝突及危機等。

  自此以後,德國聯邦國防軍開始活躍於一些國際軍事行動中,如上世紀末的科索沃戰爭。隨後幾年,聯邦政府持續調整安全政策和行動框架,將國防軍最重要的任務轉為危機預防和管理,行動範圍也拓展到域外。

  儘管德國聯邦國防軍近年來持續改革並更多參與域外行動,但受冷戰結束後國防預算持續下降影響,軍隊裝備和人員配備提升工作裹足不前。2015年為轉折之年,在時任防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要求下,德國國防預算開始連年增加。

  2022年俄烏衝突升級後,長期以來對國防開支持謹慎態度的德國於當年2月底宣布,設立1000億歐元專項資金用於提升防務能力。2023年新一輪巴以衝突的爆發,也讓防務安全問題受到更多關注。2023年6月,德國發布二戰後首份《國家安全戰略》,隨後又發布防務指導方針。根據聯邦預算案,2024年德國國防開支目標將首次達到國內生産總值(GDP)的2%,達到北約制定的指標。

  此外,德軍隊近期也頻頻參與區域軍事演習。德國空軍今年6月在美國阿拉斯加參加了“太平洋天空24”多國軍事演習,隨後移師夏威夷,與德國海軍共同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德國防務難以真正“自主”

  德國在國際軍事舞&上頻繁亮相,同時計劃擴大國防開支,與其預期特朗普將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不無關係。

  特朗普首次美國總統任期內就一直敲打德國增加防務支出。在今年2月的競選活動中,特朗普曾&&會鼓勵俄羅斯對軍費支出不足的北約盟友“為所欲為”,一度引發軒然大波。德國政府為特朗普再次上&所做“準備”也常見諸報端。據德國《商報》報道,德國政府打算通過向美國提供利潤豐厚的軍火訂單來“安撫”特朗普。例如,德國已向美國訂購一批F35戰機和“奇努克”直升機。但美國國會仍催促北約將成員國國防開支佔GDP的標準從2%提升至3%或4%。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即便擔憂特朗普再次上&或許一定程度上會強化軍事自主的想法,然而無論是德國政府還是主流民意,都認為德國國防無論是自身技術還是裝備,都無法離開美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防務上也無法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從民眾來説,鋻於美國軍事實力和技術領先於德國,有美國充當保護傘,德國可以用節省的軍費發展經濟、提升社會福利。因此,無論是被動或者主動,德國民眾都有較強的依賴美國的心態。

  儘管經常應和法國關於增強歐洲“防務自主”的提法,但德國一再強調所謂“自主”並非要獨立於北約。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拋出北約“腦死亡”言論後,時任德國國防部長克蘭普-卡倫鮑爾馬上&&,北約依然是歐洲防務的支柱。所以,美國對德國的軍事控制既有其歷史淵源,雙方也均有現實需要,且在心理層面形成了一種慣性,無論從美國還是從德國立場出發,這種控制都會長期存在。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