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時代”的製造業“共贏鏈”

2024-12-09 15:25:11 來源: 《環球》雜誌

 

11月27日,人們在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先進製造鏈展區中交集團展&參觀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模型

文/《環球》雜誌記者 胡艷芬

編輯/馬琼

  過去5年來,氣候變化、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網絡攻擊等因素導致全球供應鏈頻頻中斷。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企業平均每3.7年就會遭遇一次長達一個月的供應鏈中斷。

  而在全球供應鏈中斷的重重風險中,中國始終發揮着穩定器的作用。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米滕杜·帕利特撰文稱,多年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可謂無可替代。尤其在製造業供應鏈中,中國一直是原材料、中間産品和成品組裝的關鍵一環。與此同時,作為全球主要消費市場,中國已經成為各大供應鏈的終端。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着雙重作用,因此很難創建一條既與中國“脫鉤”又能取得商業成果的供應鏈。

  在11月26日至30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上,中外企業代表稱,中國正以其強大的生産能力、技術創新,以及積極的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行動,持續推動全球製造業産業鏈的高效協作,將製造業供應鏈打造成“共贏鏈”。

“數字孿生”下,中外共育“工業巨獸”

  一個節日綵燈、一款皮包,甚至是一輛汽車的關鍵零部件都要隨着新需求、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而不斷變化……這些現實情形,對製造業供應鏈的靈活性、穩定性和韌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上各種規模的企業,共同面對着一個“定制時代”——需求端對生産端産生着巨大甚至決定性的影響。

  當2020年,特斯拉率先使用一體化壓鑄方式生産了汽車後底板,將70個零部件合而為一時,人們也逐漸解鎖了特斯拉工廠40秒下線一台車的核心奧秘。此時,“一體化壓鑄”的中國式追趕已在路上,為未來汽車行業“定制”一體化壓鑄機成為當務之急。

  2022年中信集團為一體化壓鑄技術的研發立項。2024年2月,在旗下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戴卡”)長春生産基地的一體化壓鑄單元內,一台工業機器人正從模具中取出剛完成壓鑄的鋁合金一體化車架,它是汽車底盤的關鍵組成部分。

  經過完整性檢查等工序後,這款長寬均在1.4米左右的汽車零部件得以下線。在此之前,它總共經歷了13道工序,速度相較傳統方式至少提升了30%。

  所謂一體化壓鑄,是指借助特大噸位壓鑄機,將近百個分散零部件集成為一個大尺寸零件的製造技術,它採用液態鋁合金在模具內凝固一體成型的方式,摒棄了汽車行業傳統的衝壓、焊接工藝。

  此前,類似的鋼制車架需要98個零部件焊接組裝而成。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後,其重量由87公斤減少至58公斤,同時將扭轉剛度提升15%。扭轉剛度的大小,決定了車身在受到外力時抵抗彈性形變的能力。

  現在將視線轉向生産一體化車架的一體化壓鑄機,其鎖模力高達7500噸。單從其主設備來看,長達22米、寬8米、高6.5米,重達550噸,佔地面積接近兩個籃球場,可以説是一台不折不扣的“工業巨獸”。

  此次鏈博會,中信戴卡就帶來了其研製的一體化壓鑄輕量化鋁制汽車底盤,吸引了國內及歐洲、中亞、南美、東南亞等地區參展嘉賓的目光。

  時間撥回兩年前,當初的中信戴卡對一體化壓鑄機的期望很高,既要盡可能縮短設備研發製造周期,又需確保較高的工藝穩定性,這樣高標準的“重量級”設備,該如何從想象中走入現實呢?中信戴卡找到了合作夥伴西門子。

  合作期間,西門子研究院的專家與中信戴卡一起舉辦了多次“數字孿生共創工作坊”,一道鑽研攻關,引入西門子數字孿生技術和工業元宇宙概念,為壓鑄機建立起貫穿設計、製造、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孿生模型,並模擬倣真壓射、機電液耦合等關鍵工藝和設備運行工況。

  如此一來,在任何部件投入生産製造之前,數字孿生都能以可控成本輔助中信戴卡完成複雜的論證,並對後續的設計優化進行指導,節約了大量用於實驗論證的費用和時間。據介紹,在數字孿生的加持下,這&一體化壓鑄機的研發製造周期縮短了約50%。

  據了解,中信戴卡在全球擁有29個主要製造基地,其中,海外生産基地11個,客戶覆蓋全球各大汽車集團,是全球領先的輕量化、系統化、智能化出行服務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助力中國汽車産業鏈加速出海。截至目前,企業實現了“平均每秒鐘就有3件産品在全球工廠下線”的“單品海量”規模優勢;全球平均每3輛汽車中,就有一輛使用中信戴卡産品。

中國使西門子供應鏈更強韌

  中國擁有極厚重的供應鏈的體系——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已形成200多個成熟的産業集群,製造業規模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中國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賽道上形成一批具有全産業鏈競爭力的優勢産業,已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家,大部分是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配套供應商。

  西門子(中國)副總裁,中國及亞洲、澳大利亞區域供應鏈管理部負責人韓德(Michael Haendel)&&,深耕中國150餘年的西門子是中國供應鏈日漸強韌的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與超過7000家中國本地供應商合作,相互成就、共同成長。中國完整高效的産業鏈供應鏈優勢,以及本土市場的創新發展速度,為西門子構建更強韌供應鏈,滿足本地及全球市場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這一優勢使得西門子能夠更加靈活高效地響應市場變化,同時推動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鏈優化和創新,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韓德説。

  西門子在大多數國人的認知裏,是家用電器、醫療設備等的代名詞,但事實上它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時代背景下,還扮演着更多面的角色。比如,為全球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

  11月26日,在第二屆鏈博會的先進製造主題活動上,西門子中國高級副總裁宛兵特別提到,2022年在中國正式落地的西門子Xcelerator&&,是西門子現任首席執行官博樂仁(Roland Busch)上任以來集團最重要的戰略舉措。

  兩年來,這一數字商業&&迅速發展,被業內視為工業領域的“淘寶商城”,但它不僅賣硬體,還賣各種軟體服務、解決方案和搭載了軟體的硬體。這其中既有西門子的自有産品,也包含多家第三方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比如,西門子就將上海黑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黑湖科技”)的産品與自己的産品集合,打造出一個第三方産品在Xcelerator&&上出售,這就是碳足跡管理方案“西碳跡”。

一場從競爭到合作的共贏

  成立只有8年的黑湖科技為何被177歲的西門子相中?深究起來,雙方其實還曾經是競爭對手——都為製造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黑湖科技的主營業務就是為企業提供生産管理和供應鏈管理軟體。

  是什麼讓曾經的競爭對手成為了合作夥伴?是為了互利共贏的共同目標,也是因為中國企業實力出眾,黑湖科技深耕製造企業,在提供生産數據上有豐富經驗,這個獨特優勢恰與西門子形成互補關係。

11月27日,人們在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先進製造鏈展區西門子展&參觀AI迷你調酒工廠

  據黑湖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周宇翔介紹,隨着2022年西門子Xcelerator在中國落地,黑湖科技就與西門子開始接觸,一直在探索雙方可以進行合作的領域。“我們的‘黑湖小工單’服務約3萬家企業客戶,這些客戶中約兩到三成只做外貿生意,三到四成內貿外貿都做,它們不少是只有幾十名員工的小企業,許多出口企業被要求提交碳足跡。過去小企業買不起西門子的産品,但兩家結合之後就有了可能——黑湖科技為西門子一款碳排放相關軟體快速提供生産數據,西門子則將訂閱費調整至1萬多元,幾乎能解決中小企業所需的所有碳核算問題,從而大大節省了企業成本。”

  “西門子把accelerator即加速器這個單詞的前綴換成了X,造出一個Xcelerator,代表我們要探索很多未知性,代表我們要把它做成一個開放式的數字商業&&。”宛兵説,當人們談起製造業時,經常會説要四兩撥千斤,但在數字化和低碳化解決方案上,經常是投入千斤卻往往只有四兩回報。西門子做Xcelerator&&,就是要把千斤重的解決方案打散,拆成幾千個小的解決方案,這些小的解決方案可以互通互聯,通過與第三方合作來共創。要做成這件事,就要依靠“朋友圈”。

  據統計,西門子Xcelerator推出兩年來,已建立起一個頗為豐富的生態,如今它在全球有超過400個生態合作夥伴,上線超過800個産品及解決方案,截至2024年7月有大約150萬獨立訪客。

  而在中國,西門子的合作夥伴突破110家,上線超過200個數字化、低碳化解決方案,&&累積在線用戶超33萬。

  製造業的供應鏈也是“共贏鏈”這句話,正在越來越多的中外製造企業的合作中,成為流行語和行業箴言。

為3萬全球夥伴提供數字化轉型動能

  工廠裏豎立的記錄工藝進展的白板、工人手裏的執行情況紙質工單、管理人員憑藉經驗預估的生産周期……未進行數字化改造前,這是大部分製造企業的工廠中每天都能看到的場景。

  顯然這種運行體系“痛點”重重:車間像個“黑匣子”,流程不透明、不清晰,生産過程容易出現數據缺失的情況,且問題難以被及時發現,容易造成生産浪費,根因又難以追溯;計時、計件工資核算複雜,工人績效統計效率低,出錯爭議糾紛多;由於生産進度不透明,産品交付周期難預測,致使訂單頻繁延誤,客戶信任度下降;關鍵運營指標統計難,産量、不良品率、生産成本核算費時費力,無法用數據指導生産,等等。

  應對這些難題,企業必須進行數字化轉型,但是要購買工業軟體,分期建設數據中心、雲&&甚至人工智能中&等基礎設施,對許多製造企業而言,就要投入數千萬元成本,顯然是很大的負擔。這也使不少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路上踟躕不前,甚至望而卻步,尤其是在中國佔比更大的那些中小微製造企業。

  市場呼喚有專門的企業可以幫助這些企業以適當的投資,實現順應當前發展階段的數字化轉型。2016年,黑湖科技應時而生,相繼推出了“黑湖智造”“黑湖小工單”和“黑湖供應鏈”等軟體。

  以前面提到的“黑湖小工單”為例,它是一款為中小型工廠定制的輕量級小程序。企業在黑湖科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可快速掌握使用技巧、搭建自己的數字化&&,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特別是在購物節等大促場景下,工廠可借此高效處理個性化定制訂單。且其功能不僅限於生産管理,還包括庫存、設備管理,為企業提供實時反饋,降低交付期延誤和物料積壓的風險。

  周宇翔&&,當前全球市場正從“以産定銷”向“以銷定産”轉變,傳統的批量生産模式逐步被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産方式取代,這對工廠的運營靈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8年來,從一杯奶茶、一瓶礦泉水、一條金飾的及時出單,到特斯拉各級供應商的協同管理,黑湖科技幫助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找到了適用的數字化轉型方式。

  據介紹,目前“黑湖小工單”已廣泛應用於食品、日化、醫藥、汽車、電器電子、注塑、金屬加工等行業。而且,公司服務覆蓋範圍已從中國擴展到亞太地區其他市場。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