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左翼總統重掌“南美瑞士”烏拉圭

2024-12-09 15:23:11 來源: 《環球》雜誌

 

這是11月24日在位於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的競選總部拍攝的奧爾西

文/楊建民 李俊霖

編輯/黃紅華

  2024年是烏拉圭的大選年。據烏拉圭選舉法院11月24日晚公布的初步計票結果,主要反對黨聯盟廣泛陣線(在政治光譜中被認為屬於中左至左翼)候選人亞曼·奧爾西在當天舉行的烏拉圭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勝。同時,廣泛陣線在參議院也佔據多數席位(30個議席中的16個),但在眾議院99個席位中獲得48席,不足半數議席,而執政的民族黨(白黨)獲得29席,紅黨獲得17席。根據安排,奧爾西將於2025年3月1日就職,任期5年。

  烏拉圭是南美洲面積最小的國家,其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畜牧業優勢,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對外保持中立睦鄰政策,很長時間裏保持了經濟繁榮、福利優厚、社會安寧,加之金融、商貿等高端服務業發達,因此享有“南美瑞士”的美譽。預計2024~2025年烏人均GDP將達到2.3萬美元,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近年來,烏拉圭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便利化,欲將自己打造成南美大市場的“十字路口”和世界與南美連通的“門戶”。作為即將代表中左翼政黨上&執政的奧爾西,其執政方針也受到廣泛關注。

中左翼政黨重新執政

  2005年至2020年,塔瓦雷·巴斯克斯和佩佩·穆希卡兩位左翼總統連續執政15年後,民族黨總統拉卡列·波烏的右翼政府短暫上&。時隔5年後,烏拉圭中左翼政黨重新掌權,鞏固了烏拉圭作為拉丁美洲左翼“後備力量”的地位。此次選舉結果也被認為是烏拉圭公民對疫情後右翼政府執政期間,社會貧富差距擴大、不公平現象增多的“懲罰性投票”。波烏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缺乏對工人階層保護的關注,進一步加劇了選民不滿。

  在2019年敗選後,廣泛陣線內部重新確認了以“促進各階層公平”為核心的執政思路,既穩固了原有的選民基本盤,也贏得了部分右翼選民的支持。新一屆政府成立後,在推進2025~2030年執政計劃時,將繼續延續此前廣泛陣線15年的執政經驗,促進內部團結,注重各階層的公平發展,同時尊重多元的意識形態。

  在眾議院未取得過半數席位的情況下,新政府將通過合作與溝通,力促與反對黨共同推進執政議程。奧爾西在上任前已釋放合作的積極信號,而民族黨和紅黨的候選人也呼籲新一屆政府加強內部團結與協作,共同將烏拉圭作為南美民主模範國家的地位穩定下來,樹立起發展與穩定的新風向標。在外交政策上,廣泛陣線堅持認為,當下是推動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團結的關鍵時刻,區域一體化尤為重要。

執政重點關注安全與經濟發展

  兇殺率的持續攀升是烏拉圭近年來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安全問題。目前,烏拉圭每10萬人中有11人在兇殺案件中遇害,這一數字是其鄰國阿根廷和智利的兩倍多。對此,當選總統奧爾西將“安全”提升到“人權”的高度,並承諾建立一個全面的綜合犯罪打擊系統。他提出一系列重點措施,包括在邊境設立統一的安全協調中心、增加攝像頭數量、加強社區高專注度巡邏計劃、增加視頻監控和人臉識別系統,以及設立刑事調查特別工作組等。

  奧爾西計劃在任期內新增2000名警察,並改善警察的工作條件和福利,包括提供住房和醫療保障。此外,計劃引入大學生參與警局服務,強化反腐機構,規範政黨匿名捐款,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性。

  經濟發展方面,新冠疫情後烏拉圭經歷了短暫經濟復蘇,但2023年GDP增速僅為0.4%。前任波烏政府實施了財政赤字政策,對此,觀察人士認為,新一屆政府必須對本國經濟實施“結構性改革”,以防止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

  新政府的經濟政策將聚焦於促進包容性增長和提高社會福祉。他計劃調整稅收體系以適應全球新的稅收環境,鼓勵跨國公司在烏拉圭增加稅款繳納,從而提高國家收入。同時,新政府計劃恢復集體談判機制,提高月收入低於2.5萬比索的低收入工人的工資,以增強他們的購買力。

  此外,新政府將採取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簡化繁瑣手續,降低運營成本,並為旅游業的中小企業設立專項支持基金;還將與私營部門合作,推動農業和信息通信技術等關鍵領域的發展,並建設專注於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科技園區。2015年至2024年,奧爾西任卡內洛內斯省省長期間,積極推動促進投資的政策,成功在該省科學園區內引進了谷歌價值超過8.5億美元的數據中心項目。

  不難看出,奧爾西和他領導的政黨所倡導的現代左翼理念旨在維持社會福祉的同時,也強調經濟活力與創新。

對外政策值得期待

  奧爾西的外交政策強調區域合作與多邊主義,反對激進的外交立場,倡導溫和且開放的對話,並致力於維護烏拉圭傳統的多黨合作和民主價值觀。不過,奧爾西對連任委內瑞拉總統的馬杜羅持對抗態度,這或將對地區左翼的團結産生一定衝擊。

  在其執政綱領中,奧爾西重申烏拉圭左翼反對美國“帝國主義”的一貫立場,並提議烏拉圭加入金磚國家組織。同時,他堅持譴責《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TIAR),認為該條約是“冷戰的産物”,並批評其視拉丁美洲國家為“美國的後院”。

  在區域關係方面,奧爾西&&烏拉圭與阿根廷的雙邊關係將達到歷史最佳,這為蒙得維的亞港口的疏浚工程及南方共同市場(南共市)的靈活性改革提供了可能。

  在對華關係方面,奧爾西特別強調保持與中國的良好經濟關係。鋻於中國是烏拉圭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市場,他支持通過南方共同市場與中國開展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以進一步鞏固中烏經貿合作。

  此外,中烏之間仍有較大的合作空間和發展潛力。自2016年兩國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來,雙邊經貿發展迅速,中國逐漸成為烏拉圭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烏牛肉、大豆、羊毛的最大進口國。在雙邊關係不斷深化背景下,2023年中烏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烏拉圭積極將本國“2005~2030年能源發展計劃”積極對接中方“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推進自身國內能源行業可持續化發展。據了解,由中國中設集團總承包的烏拉圭500千伏輸變電環網閉合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建成後將助力烏拉圭打造“韌性更強”的全國輸電網絡,推動清潔電能成為“可分配、可輸送的能源”。

  (楊建民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李俊霖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