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糖稅:稅收杠桿下的健康革命
2022年8月11日,在英國倫敦,喝飲料的游客經過“大本鐘”
文/《環球》雜誌記者 韓嘯
編輯/馬琼
步入便利店,當人們不經意間拿起一瓶汽水,可能不會意識到,這一口甜蜜背後隱藏着全球健康政策的複雜博弈。從倫敦到墨西哥城,從吉隆坡到利雅得,含糖飲料稅正逐漸成為多國應對肥胖、糖尿病等公眾健康挑戰的重要工具。這不僅直接影響到飲品的市場價格,還激起有關方面對於健康、經濟和自由選擇的廣泛討論。
徵稅方式不同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報告,截至2024年,全球範圍內已有108個國家或地區實施了含糖飲料稅政策,這些政策在設計和執行力度上呈現出多樣性。這些稅收政策的主要目標在於抑制含糖飲料的消費,從而促進公眾形成更健康的飲食習慣。
在政策設計方面,各國對含糖飲料徵稅有多種方式,包括按糖含量分級徵收、按固定稅率徵收;徵稅範圍,有的全面覆蓋有的則是部分覆蓋。
英國在2018年率先實施“軟飲行業稅”,對每100毫升含糖量高於5克的飲料加徵額外稅款。這種基於糖分含量的差別稅率制度,極大促進了企業減少産品中的糖含量,並進行産品改良,一些品牌甚至全面退出了高糖飲品市場。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今年在世衛組織公報上發表文章稱,英國含糖飲料稅政策效果顯著。2015年至2020年間,軟飲中的糖分總銷量下降了34.3%。
在酷愛甜食的墨西哥,該國2014年率先實施了“甜稅”,採取每升含糖飲料徵收1比索(1墨西哥比索約合0.36元人民幣)的固定稅率。政策實施後,墨西哥含糖飲料消費量最高降幅達到17%。後續研究顯示,墨西哥人的飲食結構正逐步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這在低收入家庭中表現尤為突出。
墨西哥的固定徵稅模式簡單直接,因而被許多低收入國家借鑒。在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不僅含糖飲料被徵稅,其他高糖食品也被納入政策範圍,形成更為綜合的飲食干預機制。
不過,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也指出,許多國家的糖稅未覆蓋果汁、奶茶等“隱性含糖”飲品,導致消費者可能轉向這些替代品,削弱了健康干預效果。但也有些國家徵稅時甚至錯誤地涵蓋了無糖飲品,如瓶裝水,這與鼓勵健康選擇的初衷背道而馳。
糖稅政策背後的健康經濟學
事實上,多國實施含糖飲料稅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肥胖與糖尿病正成為加劇全球健康危機的一項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含糖飲料的過量攝入與體重增加、與罹患2型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的風險提升以及死亡率增高之間,存在密切關聯。
據世界衞生組織估算,全球每年因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數萬億美元,含糖飲料被視為這一健康危機的主要推手之一。以肥胖為例,美國每年與肥胖相關的醫療支出超過1900億美元,佔醫療總成本的21%。而有數據顯示,墨西哥在推出糖稅後,每年醫療支出減少約10億比索(約合4900萬美元)。事實證明,糖稅能有效減少含糖飲料的消費,從而減輕非傳染性疾病對公共健康構成的嚴重威脅。
另外,糖稅不只是健康干預的一種有效手段,還是一種財政資源。比如,墨西哥政府將糖稅收入用於改善公共衞生服務,特別是針對兒童的營養干預項目;菲律賓將部分糖稅收入用於支持全民健康保險體系,形成了“稅收促進健康再投資”的良性循環。
從不同收入水平國家的角度來看,高收入國家的糖稅政策設計往往更精細,注重長效機制。例如,英國的分級稅制不僅減少了高糖飲品的市場份額,還通過稅收收入資助學校健康項目。消費者對低糖替代品的接受度普遍較高,這主要得益於長期的健康教育普及以及市場上多樣化的飲品選擇。
在墨西哥、菲律賓等中低收入國家,糖稅政策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臨着消費者可能轉向購買高熱量、低價食品所帶來的風險。而且,鋻於含糖飲料行業在這些國家消費中往往扮演重要角色,相關稅收政策可能在短期內給經濟帶來壓力。
馬來西亞近年來因肥胖率的迅速攀升而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在推進“反糖戰爭”行動時,馬來西亞也努力在經濟增長與公共健康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馬來西亞採取逐步提高含糖飲料稅率的策略,來減緩消費者對高糖飲品的依賴,同時減輕因稅率突變可能帶來的市場衝擊;另一方面,該國積極推廣健康生活方式,通過教育普及和宣傳活動,增強民眾健康意識,進一步放大政策在促進公共健康方面的積極效應。
糖稅政策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反對者認為,糖稅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更為顯著,因為這部分群體對價格變化更敏感。但也有研究顯示,低收入群體在糖稅激勵下改變飲食行為的效果十分顯著。從長遠來看,他們因此減少的疾病負擔和醫療開支或將遠遠高於承擔的稅收成本。
政策需動態調整
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指出,儘管糖稅的正面效應正逐漸顯現,其仍有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
例如,糖稅的具體設計(如按糖含量分級徵稅還是固定稅率)缺乏統一標準,部分國家的稅收體系仍未涵蓋隱性含糖飲品。對此,需推動跨國合作以提升政策的一致性,並通過貿易協定等機制來擴大健康飲食的影響力。
此外,技術與數據的應用預計也將有效驅動政策升級。比如,利用對監測到的消費數據以及飲料成分的分析,更精細化地調整政策;再如,考慮採用動態調整稅率機制,以確保政策的長期有效性和適應性。
有關專家還強調,要實現健康行為的根本性轉變,離不開公眾教育的普及和社會文化的深刻變革。這其中,政府的角色很關鍵,可通過加強食品標籤的規範化和設立健康警示機制,引導消費者主動選擇健康飲品。
糖稅作為公共政策領域一項複雜且有爭議的舉措,其意義遠非僅僅對“含糖飲料”徵稅那麼簡單,而是全球範圍內針對不健康飲食習慣所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與探索。各國的政策實踐與效果,也將繼續深刻影響“吃的健康”這一全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