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學:在生源寒冬中求生
2023年11月16日,考生抵達韓國首爾的一處考點參加高考
文/李冬新
編輯/馬琼
近年來,韓國的高等教育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隨着學齡人口的減少,越來越多的地方大學因生源不足而陷入困境,甚至不得不宣布關閉。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與深刻反思。
數據裏的地方大學現狀
韓國正面臨嚴峻的大學倒閉潮,這一現象在地方大學中尤為顯著。2023年的招生數據顯示,全韓有14所大學的26個專業無人報考,這些無人報考的專業都屬於地方大學院係。26個專業中,慶尚北道有10個,慶尚南道和全羅南道各有4個。從各市、道來看,嶺南地區有16個,湖南地區有5個。
相反,首爾、仁川和京畿道的大學沒有出現報考人數為零的專業。在2018~2022年的幾年間,韓國的地方大學中已有20余個專業消失。首爾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和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人口變動和未來展望》報告預計,2042年至2046年間,韓國國內大學數量將減少至190所,僅為2021年(385所)的49.4%。
韓國人口負增長與首都圈人口過度集中,是地方大學招生困難的主要原因。自有統計數據以來,韓國出生人口峰值為1971年的102.5萬人,自1972年起跌至100萬人以下。2002年,韓國出生人口跌破50萬至49.5萬人,2022年,出生人口跌破25萬人。根據韓國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韓國出生人口23.5萬人,同比下降11%,跌破24萬人,總和生育率(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持續快速下降至0.72,再創新低。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韓國生育率位列倒數第一,成為全球唯一生育率低於1的國家。
除此之外,地方學生高中畢業後多會選擇去首爾讀大學並留在首都圈生活,地方人口減少導致地方大學倒閉,大學倒閉又對地方的經濟社會産生影響,地方更加留不住人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韓國的人口分佈具有密度大和分佈不均勻的特點。韓國人口稠密,每平方千米人口高達520人,高於和中國南方同樣山地較多、面積相當的浙江省和福建省,但人口高度集中於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韓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首都圈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50%。作為首都,首爾優質教育資源集中——首爾擁有多所在全韓乃至世界範圍內排名靠前的大學,包括首爾國立大學、延世大學等。同時,首爾作為韓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也是韓國年輕人報考位於首都的大學的重要原因。
有政策亦有難點
根據韓國教育部官網信息,為應對地方大學不斷倒閉的難題,韓國政府推出了“區域創新系統和教育計劃”(簡稱“RISE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將財政權限下放至地方政府,以加強地方大學作為區域創新中心的角色。具體來講,“RISE計劃”的核心舉措是將大學預算的一半分配給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能夠根據地方發展需求制訂教育計劃。
為達到這一目的,韓國教育部將大學的財政支援權限委任給地方自治團體,以促進地方自治團體與大學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實施與地區發展戰略緊密相聯的大學支援體系。教育部還支持地區大學與地區內企業加強合作,具體舉措包括共同承擔研究開發課題,促進向企業技術轉讓,共同使用試驗設施及研究裝備等,以充分發揮大學的研究優勢,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此外,鼓勵大學建立校內創業支持體系,並提供創業教育等創業基礎服務。
為能在短期內提升地方大學的吸引力,韓國政府提出了一項名為“全球性大學”計劃(Global University 30 Project)的財政支援計劃,承諾5年內給予選定的非首都圈大學或聯盟1000億韓元(1韓元約合0.005元人民幣),以提升學校或聯盟的吸引力。
“RISE計劃”計劃於2025年在全國推行,目前正在努力完善實施體系,專門負責該計劃的機構已於2024年上半年成立。但相關分析稱,雖然這一舉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地方自治團體與大學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但實際成效可能達不到預期。
韓國是一個經濟高度集中的國家。據韓國銀行(韓國央行)今年發布的數據,2023年首爾的GDP高達3593.6億美元,佔韓國GDP總量的20%以上。而從整個首都經濟圈來看,首爾、京畿、仁川三地的經濟總量在韓國經濟中佔比高達53%。
韓國的地方企業和首都圈企業相比,規模和經濟體量都有很大差距,其對地方大學的支持力度無法與首爾的大學相提並論。那麼,學生在報考大學時,應屆高中畢業生並不會因為政府對地方大學的政策支持而優先選擇地方大學,因此並不能解決地方大學的生源問題。儘管上述政策能在短期內緩解地方大學的資金問題,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生源問題,潛在的困境依然存在。而且,一旦政府為選定的非首都圈的大學或聯盟提供的1000億韓元資金支持用盡,地方大學最後仍可能不得不選擇關門。
此外,政策能否發揮作用還取決於地方政府的執行能力。地方政府需要有效管理教育財政,以及確保教育資金得到合理分配和使用,否則“RISE計劃”很難實現目的。
生源問題依然是關鍵
面對洶湧而來的地方大學倒閉潮,增加財政支持是短期內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從長期看,在韓國少子化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提升大學的吸引力、解決生源問題,才是大學能夠正常運行的關鍵。
有分析認為,為擴大生源可考慮在地方大學積極推廣技術類專業,開發面向不同年齡段的職業教育課程,並適當放寬入學要求,以吸引更廣泛的學生群體。這類學生更有可能留在當地就業與發展,從而對地方的教育和經濟發展産生積極的循環推動作用。
從地方政府來説,則要考慮充分利用中央政府下放的財政權限,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制訂教育計劃,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質量。
此外,如何留住地方大學的學生在地方發展也是一大關鍵。這要求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合作劃定教育發展特區,培養當地人才,建立符合本地特色的宜居環境,以教育發展促進地區振興。
(作者係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教授、中日韓思想庫網絡研究基地(威海)主任、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