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問題攪局美國政壇
2023年11月20日,在烏克蘭基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見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雙方談論了烏克蘭局勢和軍援等問題
文/范鴻達
編輯/黃紅華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11月13日,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現任總統喬·拜登在白宮會晤,兩人討論了烏克蘭問題。同一天,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布魯塞爾承諾,在拜登政府剩餘任期內,美國將繼續盡其所能支持烏克蘭。
分析人士指出,為防止新上任的特朗普可能中止目前的援烏政策,拜登政府將在剩餘任期內繼續加大援烏力度。
11月19日是俄烏衝突爆發1000天的時間節點。俄羅斯國防部當天確認,俄境內目標遭到烏克蘭使用的美制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襲擊。19日的襲擊是烏方得到美方“松綁”後首次使用這種武器。輿論認為,這意味着拜登政府在多次拒絕烏方這一長期訴求後,在即將結束任期之際作出重大政策調整。
另據美國媒體報道,拜登政府計劃在2025年1月特朗普宣誓就職前加速向烏克蘭提供最後一批所謂安全援助,價值超過60億美元,其中43億美元用於購買現貨武器,21億美元用於向美國承包商發出新訂單。
可以預見的是,在拜登卸任前夕,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是否繼續援烏的問題還將繼續明爭暗鬥,這也反映了美國政治分裂的一面。
援烏是民主黨的“政治正確”
拜登政府視俄烏衝突為大國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涉及全球主要大國的戰略利益和地緣政治博弈。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俄烏衝突對歐洲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而歐洲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和夥伴。通過支持烏克蘭,美國不僅可以限制俄羅斯的影響力,還向北約成員國和其他歐洲盟國表明美國對地區安全的承諾,從而鞏固美歐關係。在拜登及其領導的政府看來,通過支持烏克蘭,還有助於美國維護其全球領導地位,並促進自身的戰略和經濟利益。拜登政府認為,俄羅斯違反了國際法和全球秩序的基本原則,美國希望通過支持烏克蘭傳達一個信息,即美國不會容忍這樣的行為,維護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與此同時,拜登認為支持正在努力實現民主和現代化的烏克蘭,符合美國對民主價值觀的捍衛。當然,對烏克蘭的支持與高額援助,也為美國軍火和相關産業提供了市場,美國內部軍工等利益集團獲利頗豐。
2024年4月20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高票通過了《2024年烏克蘭安全補充撥款法案》。儘管法案中直接用於對烏援助的資金不到總金額的三分之二,但對烏克蘭來説,這項法案通過後無疑有助於提振烏國內民心士氣,保障前線武器彈藥供應等。據統計,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超過640億美元援助。
美國著名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的報告指出,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國會已通過向烏克蘭提供持續援助的五項法案,總預算達1750億美元。
來自政治對手的掣肘
事實上,儘管拜登在任期間大力推動軍事援助烏克蘭,但同時其在國內也面臨各種阻力,一些政治人物多次批評拜登的烏克蘭政策。隨着美國大選結束,來自政治對手的批評越來越多。
早在美國大選前夕,來自共和黨的美國國會眾議長邁克·約翰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不讚同拜登繼續援助烏克蘭。
“我對進一步資助烏克蘭沒有興趣。如果特朗普總統獲勝,我相信他真的可以結束這個衝突。我真的這麼認為。我認為他會打電話給普京,説這已經夠了。”他&&,“全世界的人都已經厭倦了烏克蘭戰爭,並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2023年2月2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右)在首都基輔與到訪的美國總統拜登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約翰遜出任議長後,多次以各種理由阻止援烏法案的提交與審議。西方和烏克蘭的一些軍事觀察家認為,正是因為以約翰遜為代表的共和黨議員的掣肘,導致對烏供應武器數量急劇減少。這也直接造成烏軍失守重鎮阿夫傑耶夫卡,從而嚴重影響了戰爭整體局勢。
事實上,許多美國民眾對美國軍事支持烏克蘭也持反對態度。美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郵報》曾在2023年9月15日至20日對1006名美國成年人展開電話問詢,結果顯示,4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在對烏支持方面“做得過多”。
在今年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及其副手都表露了當選後要盡快結束烏克蘭危機的觀點。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向選民發表講話時公開指責拜登無力解決烏克蘭危機。特朗普説:“拜登在解決衝突方面毫無作為,他已經一年多沒有與弗拉基米爾·普京交談了。他對這一切一無所知。”他補充説,如果他當選美國總統,他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曾經在烏克蘭問題上遭遇政治危機。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時任總統特朗普被指控通過多方途徑向烏克蘭施壓,要求澤連斯基總統調查拜登及其兒子在烏克蘭的所謂腐敗等非法行為。為了迫使澤連斯基配合,特朗普總統甚至阻止交付美國國會已經通過的對烏克蘭的援助。當時,這起事件的曝光,以及特朗普總統對此不被信服的解釋,導致了美國國會對他發起彈劾。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輸掉2020年大選、再次贏得今年的總統選舉後,特朗普本人很難忘記這樁讓他難堪的往事。
果不其然,本次大選結束後,共和黨陣營反對援烏的態度愈加明顯。11月10日,小唐納德·特朗普(特朗普長子)在社交媒體上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直言“你還有38天就要失去零用錢了”。當聽到澤連斯基強調“美國不能強迫我們在談判桌前坐下來聽,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時,為特朗普競選服務的馬斯克幾乎是嗤之以鼻,他對澤連斯基的言論評論:“他的幽默感真是太棒了”,並配上笑哭的表情符號。
或致美國政治進一步分裂
面對咄咄逼人的政治對手,儘管拜登的任期只剩下不足兩個月,在此期間出於對特朗普上&後可能逼烏對俄妥協的擔憂,輿論認為其仍可能加碼對烏軍援力度,甚至放行此前拒絕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11月19日,烏克蘭軍隊首次使用ATACMS打擊了俄羅斯領土內縱深目標。據了解,美國此前一直拒絕向烏克蘭提供這種能進行遠程打擊的武器。
事件立即在美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共和黨政客紛紛指責拜登政府此舉是企圖為特朗普上任後“設下陷阱”。
拜登此舉同樣遭到俄羅斯強烈反對。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總統普京此前已就美國遠程武器可能對俄境內目標進行襲擊表明了態度。普京&&:“如果作出這一決定,將意味着北約國家——美國和歐洲國家——直接參與俄烏衝突。這將大大改變衝突的性質。”
11月19日襲擊發生後,普京同日簽署總統令,批准更新後的《俄羅斯聯邦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
與拜登政府政策不同,特朗普堅持“美國優先”原則,強調單邊主義,強調美國在國際事務中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時減少對國際組織和多邊協議的依賴,對包括北約在內一些國際組織採取不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就遠離的態度。早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他就打出“讓美國再次偉大”旗號,現在隨着特朗普再次贏得總統大選,接下來他的政治主張顯然會在美國內外産生更大的影響。
具體到烏克蘭問題,根據目前特朗普僅有的幾次表態來看,其團隊尚未制定可以實施的方案,但有兩點傾向是明顯的:一是目前民主黨主導的援烏政策必須改變,至於是中止援助還是加大援助,還有待觀察;二是在援助烏克蘭問題上應該由歐洲而非美國挑大梁。在特朗普眼中,歐洲一直享受美國提供的“安全紅利”,而烏克蘭問題是歐洲自己的問題,跟美國無關。至於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議題,則不在其考慮範圍內,至少在他四年任期內將無法實現。
可以説,是否繼續援助烏克蘭不僅受到俄烏衝突當事方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在美國國內形成兩派截然不同的意見,使得美國國內政治進一步分裂。
(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