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影響多維
文/《環球》雜誌記者 吳美娜
編輯/馬琼
“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得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那麼一場涉及多個大國且曠日持久的武裝衝突甚至“混合型戰爭”,將掀起多大的波瀾?俄烏衝突提供了一種答案。
自2022年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小到民眾生活,大到國際關係,其影響波及全球。有觀察人士認為,這場衝突是某種意義上的“全球化戰爭”。
有觀點認為,俄烏衝突是自冷戰以來世界上發生的最嚴重的地緣衝突,對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領域都已産生重大甚至轉折性影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其正在加速推進國際格局、秩序的重塑。
在地緣政治和全球安全等層面,俄烏衝突抬升了全球進一步分裂的風險,加劇陣營對抗,嚴重威脅全球安全。有專家認為,這種對抗比冷戰時期還要危險。“俄烏衝突不僅嚴重威脅了歐洲的安全,也深刻改變了歐洲地緣格局,更帶來了俄羅斯與北約交戰、甚至核戰爭的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鄒治波對《環球》雜誌記者分析説。
“在全球多個大國、強國捲入的情況下,世界上其他地區由於制約力量減弱,已經爆發了新的衝突,如去年10月7日開始至今的新一輪巴以衝突。可以説,整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動蕩。”《艦載武器》雜誌執行主編、軍事觀察員石宏説。
鄒治波指出,俄烏衝突已從原則、理念到具體規則和邏輯等層面上,對國際秩序産生重大衝擊。美西方逼迫其他非西方國家選邊站隊給國際關係帶來緊張氣氛,破壞了全球的團結與合作。而非西方國家一方面在增強獨立發展能力,另一方面則通過抱團取暖應對外界壓力。
在經濟領域,俄烏衝突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全球産業鏈、供應鏈、能源格局正加速重構。事實上,衝突導致的能源緊張和供應鏈“斷鏈”,成為近年來世界多個區域特別是歐美高通脹的一個重要推手,嚴重影響了民生。“近期去過美歐等西方國家的人們都有一個強烈感受,吃住等物價比幾年前至少翻了一倍。”鄒治波説。
美歐等對俄制裁的影響亦不容忽視。石宏指出,美西方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對俄羅斯進行的金融、貿易等制裁,實際上是將金融、貿易作為武器打擊俄羅斯,這種做法正在對全球金融、貿易産生日益嚴重的負面影響。比如,投資者為規避制裁風險而調整貨幣資産組合,容易引發全球匯率頻繁動蕩。但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去美元化進程。
在軍事方面,影響也是多維的。按照石宏的分析,在俄烏衝突這樣的眾多大國、強國參與或深度介入的高強度武裝對抗中,大量先進武器應用於實戰,對軍事戰略思想、戰術、軍事技術等都産生了深遠影響。例如俄烏兩軍大量使用無人機,不僅使這種武器的重要性急劇提升,而且還顯著改變了地面戰場的戰術。傳統的大規模裝甲突擊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小規模突擊。在武器裝備發展思想上,各方愈發注重武器的成本、快速生産能力。衝突中,俄烏雙方的武器裝備和彈藥消耗驚人,以往一些不計成本的軍事對抗變得不合時宜,廉價、易於生産的武器裝備在高強度戰爭中的作用大大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認為,俄烏衝突未來面臨三種可能的走向,即維持僵局、進一步升級和完全失控。維持僵局將會緩慢改變全球秩序,即便俄烏衝突的烈度和範圍可控,仍會改變全球政治與經濟秩序,加快全球政治陣營化的腳步,助推全球經濟的區域化趨勢;進一步升級將加劇陣營對抗,甚至分裂世界,如果衝突範圍繼續擴大,恐會徹底瓦解全球軍控體系,甚至刺激更多國家放棄無核化政策,走上擴軍備戰擁核的道路;如果完全失控則會使整個世界“癱瘓”,不排除極端情況下某些國家使用戰術核武器,徹底顛覆現有的國際秩序。
“這場衝突已經引發了全球合作層面的諸多思考,進一步彰顯構建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