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 | 國際 | 港澳 | 臺灣 | 財經 | 法治 | 社會 | 紀檢 | 體育 | 科技 | 軍事 | 文娛 | 圖片 | 視頻 | 論壇 | 訪談 | 微博

VOL 112

2014年12月23日

臨近年關,基金經理變動更是明顯。今年是基金經理頻繁離職的一年,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2月21日,共有200名基金經理離職,95家基金公司中17家基金公司的17名總經理離職。在風雲變幻的2014年,基金行業人才的離職潮似乎貫穿始末......
臨近年末,基金經理調整再掀高潮。將時間線延長,年內離職的基金經理人數更是驚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1日,共有200名基金經理離職,這一數據遠遠高于2012年(111人)和2013年(138人)的離職人數。
  2007年的一輪牛市,曾引發一批公募明星基金經理下海。時隔6年後,這一幕再次重現。 過去幾年,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投奔私募並不罕見。但這次與過往不一樣的是,離開公募平臺的基金經理並非基金業內的“小兵”,而是公募業的投研“將領”。
  市場行情正在不斷回暖,臨近年末,也到了基金業績衝刺的關鍵時刻,但是年內不斷高漲的基金經理變更潮不僅沒有因此“消停”,反而愈演愈烈。[點擊詳細]
公募投資總監批量辭職 “人走茶涼”險資用腳投票

公募投資總監批量辭職 “人走茶涼”險資用腳投票

牛市助推離職潮

跑步“奔私”

近年來公募基金經理投奔私募早已屢見不鮮,不過在當下如火如荼的牛市氛圍中,公募“離職潮”有愈演愈烈之勢。其中一些基金經理選擇自己創業,也有一些基金經理選擇加盟較為成熟的私募基金平臺。公募基金經理紛紛“奔私”,一方面固然由于私募機制靈活、個人發展空間廣闊,另一方面也與鼓勵私募基金發展的政策大環境相關。[點擊詳細]

“私募2.0時代”來臨

今年A股市場行情不錯,曾經為公募基金大量輸出人才的券商、保險業,如今又開始接受基金行業人才的“回歸”,同時,也有不少明星基金經理加入“私募”行列。王茹遠等明星基金經理創立私募後在短時間內取得的成功,也給其他基金經理以示范效應。
  同時,私募基金備案制的開啟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私募2.0時代”的來臨,而各地也推出不少針對私募基金的扶持培育計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公募基金經理認為應當盡快趕上私募發展的“春天”,原先就已經成立的私募基金也在尋找成長擴張的機會。[點擊詳細]

“老鼠倉”頻現

2014年以來,資産管理行業“老鼠倉”頻頻曝光,而基金經理則成為其中的“重災區”。3月7日,證監會證實中郵基金旗下基金經理厲建超涉老鼠倉被調查;5月9日,證監會通報光大保德信紅利基金經理錢某、平安資管張某某等內幕交易案,涉及金額均超過1億元;7月4日,證監會公布蔣徵、陳紹勝、牟永寧、程崠和黃春雨等5名海富通基金原任或時任基金經理,涉嫌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股票案被立案調查……[點擊詳細]

年底集中過堂

據統計,年初以來被證監會、司法機關通報的涉“老鼠倉”基金經理已超過15人,人數遠超歷年。
  “老鼠倉”案件近期不斷曝光,基金業內人士直呼,這些“老鼠”壞了一鍋湯。“碩鼠”不斷,既是由于個別基金經理職業道德缺失,也與部分公司內控係統存在缺陷、制度層面設計尚存不足有關。"涉鼠"基金經理年底集中過堂,資本市場整飭"老鼠倉"力度加大。[點擊詳細]

堅守的基金“老人”

任職超10年股基基金經理僅存9人

截至11月末,年內共有296名基金經理離職,幾乎一天更換一位基金經理,再創公募離職年度紀錄。而伴隨著包括林彤彤、陳洪等在內的一批老將離場,目前行業任職年限超過10年的偏股型基金經理僅存9人。其中,華安基金尚志民任職時間最長(15.39年)、管理基金的凈值累計漲幅最大(755.30%),月度波動率最小(6.09%),成為名副其實的長跑健將。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流動性持續提升,依舊有“戀棧”的老將堅守公募。從業績上看,部分老將在長期基金管理過程中展現出較為優異的投資能力。[點擊詳細]

哪些“老人”依然堅守?

數據整理顯示,成立時間超過3年的主動管理偏股型基金中,有32只自成立以來未更換過基金經理。在成立超過3年的32只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中,普通股票型基金有26只,佔比逾八成,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4.39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有6只,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5.87年。而在32只主動管理的股票型基金中,任職年限最長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均出自富國基金。[點擊詳細]

【責任編輯】幸子
激勵手段多一點硬一點

激勵手段多一點硬一點

激勵手段多一點硬一點,才更能有效增強公募基金經理的行業與公司歸屬感,降低基金經理出走他方的概率。基金投研團隊趨于穩定,投研“成熟”也便順理成章。[點擊詳細]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