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黃浦江畔一聲宣告,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11月5日科創板迎來提出一周年開市百日余,易會滿:符合預期 基本平穩。
首批25家企業均屬於科創板重點支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業內人士就科創板的中簽率、市盈率、超募、棄購、跟投制度等五大聚焦點展開討論。
從去年11月5日科創板的名字第一次在黃浦江畔響起至7月22日科創板開市,歷時259天,如今科創板開市進入13天倒計時,監管層已經做好全方位準備工作。
從2018年黃埔江畔提出設立到政策落地再到“開門迎客”,再到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經過8個多月高效有序的精心籌備,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條件基本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將於7月22日舉行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儀式。首批25家公司集中掛牌上市。
最高人民法院21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從依法保障以市場機制為主導的股票發行制度改革順利推進、依法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建立健全與註冊制改革相適應的證券民事訴訟制度等方面提出了17條舉措。這是最高法歷史上首次為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安排而專門制定的系統性、綜合性司法文件。
華興源創“彎道超車”,從受理到註冊生效,歷時84天,成為科創板第一家啟動IPO發行工作的企業,股票代碼為688001,公司網下發行申購日與網上申購日同為2019年6月27日。
劉鶴強調,科創板發展意義重大,要以科創板帶動整個資本市場改革,培育更多科技創新企業,助力經濟轉型升級。要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
科創板13日正式開板!隨着消息從陸家嘴論壇傳來,各方目光再次聚焦黃浦江畔。短短200多天,從去年11月初的宣告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開板,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全新板塊。
目前包括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和養老金,以及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等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的打新或直投交易路徑已經越來越清晰,但私募和期貨資管參與路徑仍顯得模糊。
當前科創板已經呼之欲出,這是金融與實體的有機結合,是資本與科創的完美聯姻;是一個新事物,一種新機制,一股新動能。對投行而言,將迎來更大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承銷業務規範》。
已有多家券商將科創板業務的風險等級由中等風險(R3)調整為中高風險(R4),與之對應,投資者的最低風險承受能力也由穩健型(C3)提升為積極型(C4)。
科創板上市企業覆蓋六大戰略新興産業,那麼這些産業發展情況如何,科創板將如何助力産業高質量行。
7月8日晚間,中國通號等9家科創板企業公布發行公告,確定了發行價格,10日9家公司將同時網上網下申購。市場人士分析,9家企業的發行價格基本落入賣方建議的估值區間,符合市場機構預期。
本週科創板有21隻新股密集打新。市場人士指出,短期內市場對科創板的打新熱度較高,但中長期看,科創公司的投資價值要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優勝劣汰,這將更加考驗長線投資者的專業投研能力。
根據科創板的發展現狀,付立春&&,“打新”發生在科創板初期,具有相當的確定性,所以個人投資者可以積極參與。
上海證券交易所8日宣布,同意北京木瓜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薦人提出的撤回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依法決定終止其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
按專業投資者的“拜訪”軌跡,或可索得科創“寶驥”的最新動向。
11月25日至12月1日,滬深兩市共有81家上市公司披露機構調研紀要,其中19家為醫藥生物企業。
科創板的亮相,無疑為券商2019年帶來明顯業績增量。
創板新股溢價效應減弱,令熱衷於打新的公募基金不得不調整策略,謹慎應對。
科創板新股在上市後迅速向理性價值區間回歸的現象,已經引起了保薦機構和發行人的重視。
科創板設立並試點註冊制開啟前後,為券商的轉型發展尤其是投行業務帶來了新機遇。
旨在通過規範投價報告,強化證券公司履職擔責,促進新股發行合理定價。
公募基金、銀行、券商紛紛上架與科創板相關的各類産品。
多位投資人士均&&,下半年將投資科創板,最願意增配債券。
弄虛作假、無視監管,必然要付出代價!
證監會官網公告稱,中信證券因擅自修改招股書被出具警示函。證監會認為中信證券內部控制制度存在薄弱環節,要求整改;
模擬實盤、升級系統……特別是風控和投教,已成為券商在科創板開市前夕的工作重心。
科創板也很可能改變我國金融體系的面貌,證券公司或將成為金融機構切入“新經濟”的入口。
估計首批科創板新股平均漲幅或達30%,漲幅區間為14%~53%。
面對複雜的打新機制,仍有不少機構難以適應,僅9家機構獲配率超90%,其中有兩傢俬募入圍。
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合計發行27.82億股股份,其中戰略投資者認購6.29億股,佔募資總額的比例約為15%。
有全程參與首批25隻科創板新股打新的私募機構負責人&&,配售比例整體下降與機構投資者參與數上升有關。
中國人壽、中華聯合保險集團、新華保險、國壽資産、平安資産、太平洋資産、泰康資産、太平資産、新華資産、中再資産、華泰資産、陽光資産等30多家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公司參與了科創板“打新”。
市場人士分析,9家企業的發行價格基本落入賣方建議的估值區間,符合市場機構預期。
“我們原來預計可能出現10%至20%的溢價,結果公布之後,我們發現大家還是偏理性的。”
中介機構必須做好信息披露核查的把關人,本着真實、準確、完整的原則,合理懷疑、充分詢問。
科技公司就是能夠通過技術的創新或進步提升社會效率或改善社會體驗的實體,科技公司的技術進步都是獨立自主研發出來的。
目前多家頭部券商的科創板權限開通人數已達到10萬人以上。
123家受理企業中,有105家科創板企業背後都出現了創投資金的支持,共有近700傢俬募股權投資機構。
包括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和養老金,及信託、證券公司等,參與打新或直投交易路徑越來越清晰,但私募和期貨資管參與路徑仍模糊。
當前科創板已經呼之欲出,這是金融與實體的有機結合,是資本與科創的完美聯姻;是一個新事物,一種新機制,一股新動能。
已有多家券商將科創板業務的風險等級由中等風險調整為中高風險,投資者的最低風險承受能力也由穩健型提升為積極型。
“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一項新的改革試驗田,在解決新興科技創新公司資本支持不足的問題上有着深遠意義。”
除了科創板的負責人,金融科技、投行、科創板研究員等多類型的科創板骨幹人才都在券商招聘之列。
科創板受理陣營不斷擴容,財富列車的鳴笛聲似已拉響。部分投資機構,有幸搭上了最後一班車。
相比第一次全網測試,此次重在測試面臨大量交易壓力情況下,系統能否正常運行。從測試情況看,公司系統能夠從容應對。
上交所與中國結算於5月12日組織科創板業務第一次全網測試。券商在測試中較為關注科創板集中交易及兩融業務系統測試。
上交所7月8日消息,日前上交所對木瓜移動及其保薦人提出的撤回發行上市申請進行了審核,按照相關規則規定,同意其申請,依法決定終止其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
科創板自2019年7月22日開市交易至今,已經一月有餘。總體來看,科創板市場運行平穩,投資者參與打新熱情較高。
在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軍工類公司6家,佔比24%。
目前,製造業公司佔申報科創板企業的比重較高。智能製造,既是製造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孕育豐富投資機會的“大風口”。
截至8月中旬,科創板已受理152家公司,其中新材料相關的公司約有20家,約佔受理總數的13%。
科創板上市交易已步入第四週,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交易行情表現亮眼。
正是萬千個普通的投資者的研究和投資選擇,讓市場更加有效。
科創主題基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開放式運作普通基金,另一種是固定鎖定期基金。
為了更好把握科創板戰略配售的投資機會,易方達基金成立專門的科創板投資小組,對科創板企業全面深度覆蓋。
科創板投資和滬深交易所的三個板塊有較大不同,突出體現在投資風險上,具體看有四個方面的風險。
投資者在選擇科技創新類基金時要做到“四個明確”:第一,要明確科技創新類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
科創板不再是“打新不敗”的板塊,它的風險比原來傳統板塊更高,通過專業機構投資者以及認購基金的方式是更好的選擇。
目前可以參與科創板投資的公募基金既包括新設立的科技創新主題相關基金,也包括投資目標契合科創板的存續基金産品。
這三點很重要:表決權重因素,股東主體資格,公司准入門檻、股票流通交易和信息披露。
科創板試行註冊制,核心在於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理念。
科創板試行註冊制,需要更加完善、嚴格的退市制度配套才可以促進市場優勝劣汰。
科創板股份減持制度,對特殊公司、特殊股東的減持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減持方式更加豐富和市場化。
一是要做好價值投資的準備;二是要加強風險防範意識;三是充分評估風險承受能力後選擇參與模式。
科創板的推出,將幫助傳媒與互聯網行業更好地應用科學技術,賦能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