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8/19 15:50:39
來源:新華網

中國石油: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石油力量

字體:

6月20日,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石油勘探獲得重大成果,探明地質儲量超10億噸的頁岩油整裝大油田,成為我國目前探明儲量規模最大的頁岩油大油田。不到三年時間拿下探明儲量超10億噸整裝大油田,成為21世紀以來我國油氣勘探領域取得的標誌性成果之一。

  作為我國石油天然氣領域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高品質的科技供給支撐和引領高品質發展;更加突出創新驅動,在發展戰略上把創新放在首位,矢志攻關,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作用,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中流砥柱。

  以創新打開陸相頁岩油資源寶庫

  勘探生産,被喻為油氣産業的龍頭,對整個産業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慶油田慶城頁岩油大油田地表為黃土垣區厚層黃土覆蓋,溝壑縱橫,地震勘探、鑽井及壓裂改造難度很大。目前已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0.52億噸,這是中國石油加大國內油氣勘探戰略部署獲得的耀眼成果,得益于長慶油田對鄂爾多斯盆地頁岩油勘探地質理論、黃土垣三維地震、測井成像技術的不斷創新,更源于水準井優快鑽井、體積壓裂改造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從2011年開始的持續科技攻關,十年磨一劍,依靠科技創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打開了陸相頁岩油資源的寶庫,拿下了我國第一個探明儲量超10億噸的頁岩油“巨無霸”,同時也拉開了頁岩油大規模開發序幕。隨著探明儲量快速增長,頁岩油已成為長慶油田高品質發展新的增長極,預計“十四五”末,長慶油田頁岩年産量將增長到300萬噸,助力油氣發展衝刺7000萬噸新高度。

  去年以來,中國石油把“創新”調整作為公司發展第一戰略,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面對“更老、更深、更致密、更高含水”等復雜問題,中國石油“十三五”期間在勘探開發領域創新10項標誌性成果,支撐深層、礫岩等新勘探領域重大發現,實現了油氣儲量大幅增長,發現並形成了3個10億噸級大油田和3個萬億立方米規模大氣區。到2020年,中國石油油氣儲量實現歷史最長周期高位增長。2020年,中國石油國內原油産量保持1億噸以上穩中有增,天然氣産量當量首次突破1億噸,海外油氣權益産量當量保持1億噸總體穩定,“三個1億噸”成為我國油氣供應“壓艙石”。

  以創新引領未來跨越式發展

  “中國石油大力組織實施國家油氣科技重大專項、公司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現場試驗等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在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氣服務與天然氣領域共形成了近50項標誌性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集團新能源首席、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稱,“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油氣理論技術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有效支撐高品質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強化對基礎超前、顛覆性跨越式技術研究的支援力度,形成了20項標誌性成果。在勘探開發領域創新高含水提高採收率、非常規油氣等10項標誌性成果,有力支撐油氣增儲上産。在煉油化工領域形成10項標誌性成果,有效支撐煉化轉型升級。油氣服務領域28項新技術新裝備新産品實現産業化應用,為勘探開發、工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保障。

  鄒才能表示,中國石油在地質、油藏與工程技術專業形成的10項標誌性成果,包括創新陸相頁岩油成藏理論及核心技術,創新形成海相頁岩氣六大主體技術,奈米驅油等理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頁岩油原位轉化選區評價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建立煤炭地下氣化資源評價方法等,這些成果引領油氣戰略領域戰略發展。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石油也超前謀劃。新材料、新能源與綠色環保形成10項標誌性成果,包括二氧化碳驅油,低水碳比重整制氫催化劑、太陽能制氫、光伏發電等取得重大進展,這些成果顯著引領中國石油綠色轉型及新興産業發展。

  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純中國血統”的復興號動車組飛馳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引領中國速度,甚至走出國門,成為閃亮的國家名片。閃耀世界的“國家名片”背後,是一係列自主技術的突破,這其中就包括高鐵齒輪油。昆侖潤滑油公司成功自主研發高鐵齒輪箱油, 解決了復興號動車的世界性潤滑難題。

  昆侖潤滑油公司伏喜勝及其團隊自主研發的全傳動係統潤滑油及其復合劑,解決了車輛變速係統和驅動係統高速和大承載兩類潤滑油不能相容的難題,適用于時速350千米的復興號高鐵和每分鐘5590轉的齒輪軸,全面超越國際上最高水準。

  這一重要成果背後,是中國石油科技體制機制的嬗變。中國石油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構建開放創新的生態環境注入新動力,激活科研人才“一池春水”。通過實行“雙序列”改革、開展完全項目制試點、推動建設創新聯合體和加大科技獎勵等改革措施,科技人才晉升渠道拓寬了,自主權增強了,實現了名利雙收,創新積極性和創造熱情不斷提高。

  三十多年來,伏喜勝及其團隊把研發齒輪油當作使命,先後攻克多項難題,獲授權發明專利30件,其中有三件美國授權專利,通用齒輪油復合劑組合物獲中國專利優秀獎。2017年12月,伏喜勝當選昆侖潤滑的首席科學家,薪酬待遇比照公司總經理標準執行。如今,他帶領由9名技術專家、14名一級工程師、82名二級工程師組成的昆侖潤滑技術團隊持續研發。

  伏喜勝的成長路徑是中國石油科技工作者的一個縮影。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張曉文創新提出雙托卡器連續監測井底壓力的係統試井+復壓試井方案,一舉打破了沉寂數十年的新疆油田單井産量紀錄;海洋工程公司深水研究中心鑽井技術工程師王鄂川與團隊成員,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挑戰世界級難題可燃冰開採;石化院蘭州中心攻關團隊,僅用一個月就研發出聚丙烯熔噴專用料……中國石油的科技工作者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油氣科技創新成果榮獲17項國家科技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申請專利超過2.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佔59%;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及國外先進標準22項,是“十二五”期間的3.6倍;制修訂國家標準98項,行業標準655項,企業標準1006項。

  “‘十四五’時期,中國石油將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按照‘事業發展、科技先行’‘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總要求,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依靠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核心技術突破,搶佔發展制高點,大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支撐公司綠色高品質發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石油力量。” 中國石油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強調。

【糾錯】 【責任編輯: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