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消息,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鄭軍健上周在南寧接受記者專訪時&&,中國-東盟博覽會將利用兼具經貿、政治對話、外交平台的特殊作用,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試解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新命題。
由中國和東盟11國共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已舉辦10屆,最近被中國列為國家層面舉辦的三個重點涉外論壇和展會之一。
中國倡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立足於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商機巨大。
鄭軍健透露,“我們考慮,今後在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內容、形式上將會更多地根據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需要設置論壇議題及展示主題。如港口、物流及金融合作等。”
與“廣交會”等中國眾多國內展會不同的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既有商品展銷,又有貿易和投資服務功能,此外還是政治、外交平台。在過去的十年中,博覽會根據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進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組織相關會議和論壇,溝通研討解決了不少問題,形成了數個以博覽會舉辦地南寧命名的文件,如産品質量安全合作的《南寧聯合聲明》。鄭軍健説,“博覽會可以利用這些合作經驗,讓中國和東盟政要就此展開對話,學者提建議,商家提訴求,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尋找共識。”
鄭軍健認為,“中國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最終要通過具體的項目來實現。”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舉辦的各種論壇,將考慮為這些合作項目提供理論支持和合作路線圖。
鄭軍健指出,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展品的設置上有別於別的展會。“一般展會展品都是按行業及商品的類別來布展,中國—東盟博覽會有很多展區是按國別布展。有的國家參展規模小,如果分散到行業裏去展出就有可能被淹沒。讓一個國家不同的産品在一個區域展示,民眾容易採購到東盟國家有特色的商品。這種兼顧東盟十國不同國情的做法,從國家層面到普通商家、再到普通百姓,都能各有所得。”
鄭軍健説,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和東盟貿易成績斐然,由2004年的1059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436.1億美元。“這一合作成果的取得有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貢獻。”
他説,下一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及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建設,必將進一步拓展中國和東盟的合作。“現在東盟大部分還是發展中國家,和中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道路和貿易的聯通,需要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急需資金。中國有很多企業具備資金和技術,中國-東盟博覽會將在此方面作出更多貢獻,讓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得到撮合。”
今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將於9月19日至22日在中國廣西南寧舉行。